千帆競發

陌上花開,且緩緩歸矣
正文

出來透氣想到的

(2015-05-28 00:02:36) 下一個
先來兩個家庭的比較:他們都帶著一大堆孩子出門。

A家在出門前跟所有的孩子定好規矩,“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明文規定,不守規矩的孩子將要受到“以後不帶你玩了”的懲罰;

B家在出門前家長也“教訓”了孩子:“都給我聽話啊,誰聽話誰是好孩子!”

出門後A家的孩子規規矩矩安安分分遵守紀律,B家的孩子則一時開心忘記了警告,上樹爬牆和泥拉尿無所不用其極,家長站出來一聲吼“都給我滾犢子”才告一段落。

A家的孩子懾於規則,B家的孩子怕的是權威。

許多東西不是道義能解釋和指導的。

比如說,你不能僅僅因為獅子威風凜凜而大加誇耀他勇敢,不能僅僅因為黃鼠狼動不動屁股冒一股臭煙兒,借薰敵人以逃命為猥瑣,不能因為變色龍老是變來變去而說它欺詐。這些扯淡言論騙著我們度過了長見識的年紀,直到它變成了我們世界觀的一部分。

而實際的情況是,黃鼠狼和變色龍如果像宋襄公那樣仗義,早就滅絕了。而他們滅絕之後沒人會誇讚它們仗義隻會笑它們無能。這絕不是提倡世風日下。 實際上哀歎世風日下的同時,你該想點別的。

你一邊讀水滸的欺男霸女殺人如麻,一邊看動物世界,一邊了解西方的契約社會,三者放一塊兒你應該動動腦。那就是,用什麽來衡量一個社會是不是文明社會。 真正文明的社會不是把道德掛嘴邊並時時用以攻擊別人,而是社會進化到這樣程度:在開始競爭前,大家製定出一個比較統一的規則,並對規則的尊重形成社會共識。 我們恰恰做的相反,我們不是對規則的尊重形成共識,而是把破壞規則卻不受懲罰看成能耐。這不是文明,無論這群人創造出了什麽塔什麽城,都不是文明。隻是我們在這樣的塔裏待得太久了,偶然機會出塔透氣才發現外麵世界的玄機。沒有有效製止無序競爭,而隻拿道德來約束弱者,這是現代野蠻不是文明。 我們千年的塔內生活,充斥了太多這樣的東西,在無序競爭下,一個人要保持人格獨立和高貴,總會付出血的代價。我們的社會,總是讓人在維持尊嚴人格和成就富貴間,做出殘酷選擇。你看楊漣為了氣節,腦袋要被釘進釘子。 一方麵,我們的孔啊孟啊仍然在用道德約束塑造人,另一方麵我們的曆史充斥了實用主義(典型的朱與劉),為了一個結果可以不惜代價並最終獲得成功。說教與現實的矛盾充滿了中國曆史。我們的文學作品,大家分析來分析去,總沒有人分析出對規則和製度的尊重。幸好,我們不再經常麵臨存亡生死的考驗,但我們仍然不是一個規則社會,我們仍然沒有形成對的規則,那些表麵上的服服帖帖,隻是對權威的尊重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