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以色列強大的三個秘密

(2015-02-01 18:57:14) 下一個
在中國,有幾個國家總是備受關注,比如說美國、日本、朝鮮、俄羅斯,這些都在曆史上或現實中和中國有諸多恩怨。而遙遠的以色列,也總是被中國人給予特意的關注。
我個人一直在關注這個國家。2005年受邀訪問以色列一周,2014年參加鳳凰名博走進以色列活動,再次對這個國家進行了零距離接觸。
我嚐試發現的秘密。嚐試發現它被強敵包圍而不倒的秘密,嚐試發現它躋身發達國家的秘密,嚐試發現它永葆創新精神、屢獲諾貝爾獎的秘密。
人類總是麵臨悖論:你能發現的秘密,就不是秘密,真正的秘密永遠沉睡在地下。關於以色列的秘密,隻能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以色列成功的秘密
說以色列是個成功的國家,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反對之聲。
這個1948年建國的年輕國家,剛宣布成立就迎來7個國家的聯手打擊,但沒有潰敗,而是在四麵樹敵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並且越活越好。無論是內部的民主體製、經濟的快速發展,還是文化上的活躍以及科技領域的創新,都是中東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典範。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的清潔工的工資,和總理的工資也相差不大,是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的國家。
與之相對,那些政治上獨裁、經濟上窘迫、文化上專製的國家,就是失敗國家。我覺得,失敗的國家都是一樣的,而成功的國家各有各的成功之道。
那麽,以色列的成功之道是什麽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從幾個細節說起。
第一個細節,是以色列滿大街都是拿槍的士兵。那不是玩具,可是真槍實彈啊。我特別擔心地問以色列外交部的朋友,你們就不擔心他們走火嗎?朋友回答說,槍是以色列士兵的一部分,他們隨時準備戰鬥。即便是高級領導人的會議,士兵也可以帶著槍參加,他們領導不擔心走火或暗殺,因為在以色列人看來,你如果連自己的士兵都不信任,還能信任誰呢?
第二個細節,是以色列新聞官的一句話。年初我想組織去以色列的活動,去和以色列使館的新聞官談,當然,按照合作的傳統,我把背景、意義、效果都講述了一番。最後,新聞官問我,是你帶隊去嗎?我說,我說。他接著說,你去,就成,我信任你。新聞官這麽說,是基於對我個人的了解,是對我和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友誼的認可,很令人感動。
第三個細節,是耶路撒冷酒店的雨傘。我最近去以色列訪問,住在耶路撒冷的瑪米拉酒店(Mamilla Hotel),正好趕上雨季,導遊讓我們出門隨手那把傘。這個拿傘的瞬間,沒有前台來問,也沒有保安上來讓留下護照做抵押,而是默認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三個細節,所體現的是信任。第一個細節,是對自己的人的信任;第二個細節,是對自己朋友的信任;第三個細節,是對陌生人的信任。
信任自己人,就會讓內部減少摩擦,對外時團結起來迸發出巨大的力量;信任朋友,會讓更多人喜歡這個國家,願意公正、客觀的評價這個國家,從傳播的角度,這比自己宣揚自己效果更好;信任陌生人,會讓社會的運行少一些防範和猜忌,從而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任當然會有不良後果,奠定巴以和平的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就是在大眾機會上被自己人開槍打死的,而不是巴勒斯坦人。這就是信任自己人付出的代價。但這沒有讓以色列疑神疑鬼,對自己人也不信任。
信任對於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法國政治家、學者阿蘭•佩雷菲特在《信任社會》一書中有精彩的描述。他說,信任社會是一種擴張的“共贏”社會(你贏,我也贏),這是一種團結互助、共同計劃、開放、交換和交流的社會;而不信任的社會,便是疑忌社會。疑忌社會是畏首畏尾、“贏輸不共”的社會,這種社會的共同生活是一種“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你贏,我就輸);傾向社會忌妒和自我封閉,盛行侵犯他人權利和相互監視。
按照這個定義,以色列毫無疑問是信任社會,而信任是它麵對強敵屹立不倒的秘訣之一。
以色列創新的秘密
趙本山賣拐,讓大忽悠這詞兒進入千家萬戶。本山大叔的拐杖,忽悠人的要點在於讓不能走路的殘疾人士站起來。
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以色列變成了現實。
  2014年11月29日,我參加鳳凰名博走進以色列活動,在特拉維夫和step of mind公司的科學家聊天,了解了一下這事兒。他們做的不是本山大叔的拐杖,而是一雙帶有芯片和傳感器的鞋子。
   腦癱患者、中風患者不能走路,不是腿壞了,而是腦子負責運動的區域受到了損傷。這種讓中風、腦癱患者康複的鞋子,會根據實地情況向大腦傳遞信號,刺激大腦,從而達到修複受損大腦的效果,讓人恢複行走能力。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科學家在混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開發這款改進運動機能的產品,指導人類大腦如何邁出正確的步伐。
   像這樣的發明,隻是以色列創新的冰山之一角。中國人所熟悉的QQ,原型是以色列人發明的即時通訊軟件ICQ,小馬哥給拷貝過來,稱之為OICQ,如今成為財大氣粗的企鵝帝國。英特爾的雙核芯片,也是以色列的研究團隊設計開發出來的。
   如果還不相信,我再給出一個例證。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裏,以色列的公司數量最多。多到什麽程度呢,多到歐洲、日本、中國、韓國和印度的總和。當然,中國概念股大多是以某某群島身份上市的,沒有統計為中國公司,這需要注意。
   有本書叫《創業的國度》(StartupNation),對於以色列的創新有精彩的描述。在此我隻想說說為什麽以色列創新能力如此強,它的奧秘在哪裏。這不是我的總結,而是我訪問了以色列理工學院、赫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以及幾家以色列創新企業後,得出的結論。
   當然大家會首先認為創新能力強來自猶太人的基因,但再好的基因也需要教育。教育不是比拚哪個學生的分數高,而是教會孩子獨立思考。以色列的教育,做的就是這件事。當以色列孩子的老師很難,因為從小學起,以色列孩子就挑戰權威,不停地問問題。長大後更是充滿挑戰權威的精神,當以色列人的領導非常困難,因為你不能靠權勢來發布命令,而是需要通過辯論來讓手下人信服。
   這種不服從權威的思辨,俗語稱之為兩個猶太人有三個觀點。
   其次,以色列的文化適合創新。這個國家的人不把失敗看得很重,創立一家公司失敗了,可以再創建一家。如果創建很多公司失敗了,還可以開設如果避免創業失敗的課程,總之不是一無所獲。社會對失敗的寬容度很高。因此,以色列的年輕人有個點子就開始幹了,不會瞻前顧後不敢動手。當然,失敗也會付出代價,比如說財產都沒了,老婆和你離婚了,但沒有社會的壓力,也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破產了就剖腹自殺。
   再次,以色列有著完善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業。風投從財務方麵提供支持,政府從政策法規方麵提供幫助,比如設立孵化器等,以色列是個小國,做一件事很容易通過朋友找朋友,找到需要的幫助,這對於創新也是利好消息。
   另外,以色列尊重知識產權,科學家的專利,可以占25%的股份,不用擔心自己的成果被竊取。
   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以色列全民皆兵。以色列規定,無論男孩女孩,年滿18歲都要入伍,男孩3年,女孩兩年。在軍隊服役的時間裏,他們學會了團隊配合,因為以色列生存環境險惡,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有人還被提升為指揮官,從而學會了管理技能,這對於創業大有裨益。
這,就是我所了解的以色列創新精神的奧秘。這些,中國能學嗎?我不想肯定也不想否定,不悲觀也不樂觀。以色列朋友說,其實我們以色列人並不如中國人聰明,隻是我們多了點創造性思維而已。這話沒錯,隻有聰明是不夠的,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以色列強大的秘密
說以色列強大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
打開世界地圖,如果不細心察看你很難找到以色列的所在。這個人口700萬、實際控製2.5萬平方公裏土地(比北京市略大)的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麵對10倍於己的敵人,曆經5次中東戰爭而不倒,堪稱奇跡。
軍事的強大隻是以色列的一個側麵。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度,人均GDP超過了2.5萬美元,低於主要發達國家,處世界第28位。但別忘了,中東多年的不平靜打擊了它的旅遊業,為了應對戰爭,它不得不把至少10%的GDP投入到軍隊,考慮到這些因素,這個成績不簡單。
對於以色列的成就,曆史學家、社會學家均有大篇幅的巨著。比如說,軍事方麵的強大離不開美國的支持,這個以色列人自己也承認;再比如說,以色列在教育上的投入使其人民素質高,每1萬以色列人當中,就有14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要比美國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還多。
人口的高素質得益於教育,和民族傳統也息息相關。以色列是猶太人在散居世界各地2000多年後建立起的國家。社會科學的大師馬克思、自然科學的泰鬥愛因斯坦,以及心理學的鼻祖弗洛伊德等大名鼎鼎的人士,都是猶太人。有個令人咋舌的統計數據: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獎到2001年的100年間,在總共680名獲獎者中,猶太人或具有猶太血統者共有138人,占了五分之一;而猶太人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不過是五百分之一。
超級大國的援助加上國民的高素質,構成了以色列在強敵環伺的中東立足的重要原因。但這不是全部,這個弱小民族強大的背後一定有著一個“超級秘密”。多年苦思不解,我在碰到阿摩司·奧茲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秘密是如此簡單。
阿摩司·奧茲,當今以色列文壇的最傑出作家,也是最富有國際影響的希伯來語作家,以色列本-古裏安大學希伯來文學係終身教授。迄今已發表了12部長篇小說,多部中短篇小說集,雜文、隨筆集和兒童文學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曾獲多種文學獎,包括法國“費米娜獎”、德國“歌德文化獎”、“以色列國家文學獎”、西語世界最有影響的“阿斯圖裏亞斯親王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等。
觥籌交錯間,奧茲先生講述了他親身經曆的兩個故事。
奧茲除了寫小說,還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組織了著名的“現在和平”運動,主張巴以和平,並時常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反對政府決策的主張。不久前,他收到總理府的來電,說總理讀了他的文章,邀請他一起喝咖啡,交流意見。“我去了,和奧爾默特總理喝咖啡,聊了一個半小時,結果呢,我們誰也沒有說服誰。”
第二個故事是他打車的經曆。一上車,出租車司機就認出了這位經常上電視發表見解的學者,對他說:“我讀過你的書,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然後,這位司機先生滔滔不絕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奧茲先生隻有聽的份兒。
學者見總理,激辯一番揚長而去;出租車司機見到學者,不是崇拜,而是亮出自己的觀點。從司機、學者到總理,以平等的態度討論、交流,這就是發生在以色列的真實故事。用奧茲先生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來告訴你吧,以色列強大的秘密就是懷疑和辯論。”
以色列俗話說“兩個猶太人有三個腦袋”。在這個國家,每個人都在思考,個體之間的觀點強烈碰撞,於是整個社會在不斷修正中平穩地前行。借助發達的媒體,各種思想、見解都可以傳播。正因為如此,當以色列總理實在是難,每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認為自己比總理更聰明,自己的主意比總理的想法更高明;正因為如此,才有麵對和平進程的進一步、退兩步。
懷疑和辯論有時候意味著內耗,極端的例子就是拉賓總理的遇刺。對此,奧茲先生認為這是必要的代價。有了這些痛苦的內耗,未來的路才更平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