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麵是美國呼之欲出的移民改革,一麵是中國對人才和資本流失的憂慮,移民之夢因何產生又將走向何處,移民的故事引人深思。在這裏,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人生抉擇,還有對中國飄搖的信心。
今年年初,《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的發布在網絡上引起廣泛熱議。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移民來源國。截止2013年,中國海外移民存量已達到934.3萬人,23年間增長了128.6%。著名導演賈樟柯曾在微博上透露:“昨天聚會才知道,在座的十幾個朋友除我之外,都辦了或正在辦移民手續,這讓我非常震撼。”
潘傑初到美國是1993年。26歲的他被公司派往美國協助項目建設。此時的美國經濟穩健,正值黃金十年的伊始。與需要走後門、拚關係的中國不同,這裏充滿了自由與開放的氣息,工資水平是國內的幾百倍。技術人才在美國頗受青睞,這讓潘傑看到了希望。他辭掉工作,決定留下來。十年後,潘傑加入美國國籍,落地生根,並躋身中產階級。二十年後,他在匹茲堡最大的銀行PNC擔任副總裁,和同是華人的妻子住在匹茲堡富人區200多平米的別墅裏,正在迎接第五個孩子的到來。
談起美國生活,潘傑說,即使過了二十幾年中美文化的差異依然無法完全融合。他對在酒吧裏討論球賽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麽要好的美國朋友,交往最多的是當地基督教會的華人。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幸福感,“美國社會相對獨立,靠實力說話,人情世故不是你與社會發生關聯的唯一方式”,比如每逢大選,他都會為心儀的共和黨領導人投上一票。
他不常回中國,父母也早已被接到美國享受免費醫療和條件甚優的老年公寓,但每周組織的讀經會還是讓他感受到了中國悄然發生的變化。他發現來讀經的華人越來越年輕,20年前讀經成員幾乎是一水兒的博士,而現如今,連高中生都有了。
這一趨勢被國內學者稱為“第三次移民潮”。與上個世紀被戰亂、革命和貧窮驅使不同,這次移民潮的主力軍是國內精英,他們或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或是科學技術的前沿力量;而這些人離開的中國不是深受屈辱的,反而是處於空前富強的時刻。
加拿大當地時間2014年2月11日下午,加拿大聯邦政府表示將終結投資移民政策,已積壓的6.6萬聯邦投資移民申請將被“一刀切”拒之門外。其中,5.7萬名投資移民申請人來自中國,來自中國內地的申請人“超過98%”。
這對美國律師事務所Fox Rothschild的移民律師凱瑟琳(CatherineWadhwani)來說,意味著她未來的工作將更加忙碌。作為移民律師,她沒有周末,因為每一個案子背後都有一份焦急的等待。她的客戶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人,而這個比例在過去兩年明顯提升。
將世界上最聰明、最有才能的年輕人留在美國是政治家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雖然隻占美國總人口的13%,頗具企業家精神及創造力的移民開啟了五百多萬個工作崗位。考夫曼創業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發現,移民創造就業的可能性比本土出生的美國人高出一倍。財富500強中有40%的企業是由移民或移民後代創建的,包括大名鼎鼎的英特爾、穀歌、雅虎還有eBay。2011年全美前十名大學注冊的1500個發明專利中,來自移民的比例高達75%。
創新經濟是美國繁榮的頂梁柱,創造就業是美國經濟的要務。奧巴馬政府自上台之日起就將移民改革視為頭等大事。商界、工會、宗教領袖和執法部門對改革的呼聲很高。但現實情況卻是2013年的H1-B簽證(發給高技能外國勞工的臨時工作簽證)配額在五天之內用光,而第二優先類職業移民的排期長達五年之久。
2013年6月,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移民改革法案。細讀法案,可以看到奧巴馬政府對留住人才和吸納資金的空前決心,其中不乏亮點:
在吸引人才方麵,移民改革計劃試圖為外國理工科學生提供更容易留在美國的通道:比如直接向找到工作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發放綠卡;取消職業移民的配額國別限製;設立在聯邦安全和科技實驗室工作的專門簽證類別;提高臨時工作簽證配額等。
在吸引投資者和海外資本方麵,奧巴馬建議擴大國外投資者簽證,永久性地給投資美國區域投資中心、郊區和衰退地區項目的外國投資者以移民簽證的機會;針對外國企業家,設立創業簽證,鼓勵外國人利用美國資金和市場設立企業,創造就業。
然而,由於政治環境的限製,移民改革計劃數度擱淺,至今未獲眾議院認可。
麵對移民改革的停滯不前,比奧巴馬政府更焦急的是中國移民。他們期待著清潔空氣、安全食品、合理房價這些中國經濟躍進的代價,在彼岸得到補償。根據美國橡樹嶺聯合大學的數據,一半以上的外國留學博士畢業5年以後仍然選擇留在美國;其中在科學與工程各領域,中國博士滯留率最高達98%。而胡潤研究院與中國銀行聯合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個人資產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高淨值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正在考慮。
匹茲堡中餐廳的老板莊重就是其中一個。莊重的父母原本是東北的公務員,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全家來到深圳下海經商。然而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大,與官僚機構的碰撞不斷增多,深圳這本該是最具活力的市場重新被官僚機構所吞噬。父母經商積累的財富越多,越擔心被剝奪,而食品安全事故、空氣汙染威脅更使他們驚心動魄。兩年前,父親移民新加坡,莊重也開始協助父母在美國投資實業。如今,他已分別在一個汙水處理廠,一個商場和一個卡拉OK擁有股份,大比例持股並管理著一個中高檔的中餐廳。雖然尚未取得美國綠卡,美國優異的投資環境堅定了他移民美國的決心。
現在的莊重還是匹茲堡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二年級的學生。計算機專業可謂是美國移民大門的金鑰匙,而他卻在為投資移民做準備,因為“這樣拿到綠卡的速度更快”。莊重說,他最大的夢想是未來介紹更多的中國人來美國投資。他說,對比中國,美國金融體係相對成熟穩定,若熟悉了它的遊戲規則,你會發現機會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匹茲堡區域投資中心的移民顧問發現,近些年來,孩子尚在學齡期的家庭逐漸成為移民潮裏的主力軍。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1年,將近2.4萬名14歲至17歲中國孩子在美國上高中,占在美中國留學生比例超過15%。而5年前,這一比例幾乎為零。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會選擇在孩子高中階段辦理移民,以便申請更好的大學並享受與本地學生一樣低廉的學費。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鄭也夫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分析稱,過於早而殘酷的競爭,苦不堪言的高考壓力都是助推教育移民的原因,與其說這些教育移民是在追求海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是“我們自己的教育太糟,異化太嚴重了。”
相比於炙手可熱的綠卡,中國人對於入籍的熱情卻是逐年遞減。加州聖地亞哥的民間組織“入籍協調會(Naturalization Collaborative)”統計顯示,一輩子拿綠卡者大有人在。根據獲得綠卡五年後可以申請入籍計算,中國人的入籍比例從五年前的97.6%已下降至2012年的41.6%。
數據來源:美國國土安全局
莊重中餐館曾經的合作夥伴金雨田,在美國已經生活十二年了。在匹茲堡大學讀化學工程博士後期間,他通過第一優先類職業移民拿到了綠卡。說起拿綠卡的原因,他說“就像高中畢業一定會考大學一樣,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對於是否入籍,他沉默許久,表示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
首先,中國政策不允許公民持有雙重國籍,這意味著加入美國國籍必須要放棄中國國籍。然而中國崛起是不爭的事實,2010年已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總量終有望超越美國。同時,麵對人才不斷流失的趨勢,中國政府也在不斷出台新政策,希望提供更好的就業與創業環境,吸引留學生回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無人駕駛項目組博士顧天宇表示,“現在是用腳投票的時代,哪裏機會更好就會去哪裏。我是一定不會放棄中國國籍的,不僅僅是因為保留國籍方便家人團聚,而是中國確實擁有潛力和吸引力。”
而除了對經濟前景的觀望態度,華裔後代的身份認同困境也成為入籍與否的一大顧慮。第一代移民的孩子往往與中國文化日漸遠離,和父母的關係相對疏遠,更時有華裔後代無法融入美國社會也不願接納華人圈子的情況發生。於是隻拿綠卡,不換國籍,靜觀其變,可進可退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選擇。
莊重有一個女性朋友,在英國讀小學,在國內讀中學,現如今中西方世界都通行自在,交流無礙。莊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走與她相似的道路,因為她成長得“非常健康”。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