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迷失在金三角密林裏的中國孤軍

(2015-01-24 22:13:12) 下一個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國民黨孤軍老兵和他們的後人現在居住在泰國西北部的密窩村

泰國拉泰村——在這座地勢高聳隻有1000多人的村莊裏,到了晚上,傳統的中式紅燈籠照亮了大街兩旁的賓館、店麵和雲南風味餐館。在最近一天的晚上,臨近的水庫升騰起霧氣,村裏的若幹家茶鋪中,有一家傳出了台灣流行歌手鄧麗君悅耳的歌聲。

不過這座宛如中國的沉靜村落,卻坐落在泰國西北部鬱鬱蔥蔥的山區裏。這裏有幾十座像拉泰村(Ban Rak Thai)一樣的村莊,它們都是這片地區紛亂的政治曆史和個人命運的奇異產物。


楊家和這裏的大約200多戶人家一樣,都是一支失落的中國孤軍的後代。這支部隊原本屬於國民黨,在1949年的戰爭中敗給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共產黨挺進之時,多數國民黨士兵向東逃往台灣,而國民黨93師則從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向西撤退到了緬甸。
“我雖然有泰國身份證,但我是中國人,”47歲的楊正德說。“我的家人都是中國人,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我們都是中國人。”他現在是其家族果園的管理者。

楊正德的父親楊中夏今年84歲,曾是一名國民黨指揮官,是93師在世不多的老兵之一。

這批流散的中國士兵的曆史角色並沒有就此結束。在冷戰對抗局勢的背景下,一些留在這裏的士兵與緬甸政府軍和民族武裝對抗,在台灣和美國的幫助之下,也繼續向中國發動襲擊。

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國民黨老兵在困擾這個地區數十年的非法毒品貿易中,成了主要的角色,這裏也成為了臭名昭著的“金三角”的一部分。之後,他們與泰國政府達成諒解,泰國政府允許他們在北部邊境居留,交換條件是讓他們協助打擊泰國的共產黨。

到了1980年代中期,泰國共產黨的威脅基本上不複存在,國民黨士兵同意放下武器,開始務農。作為交換,泰國政府開始向他們及其家屬授予泰國國籍。

台灣政府去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天泰國北部還有64個所謂的國民黨村,包括拉泰村(Ban Rak Thai)——當地人稱作密窩村(Mae Aw)。

同化的工作仍在進行。在拉泰村,許多村民仍然願意用漢語交談,不過年輕人中有許多至少可以講些許泰語。

在村裏許多人家的門前,紅底金字的對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在許多家庭,村民們也在對聯旁邊懸掛了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的畫像。

由於本地人試圖迎合人數雖少但在不斷增多的遊客,這幾年村裏的中國傳統受到了突出。遊客主要是泰國人,他們來這裏感受涼爽的天氣、中餐,以及本地種植的烏龍茶。

黃加達隨家人逃往緬甸之後,在冷戰期間加入了國民黨。保存拉泰村獨特曆史的行動就是他在牽頭。

最近一個清冷的冬日午後,53歲的黃加達跳上摩托車,在顛簸的土路上加速駛向山頂。上麵是泰國政府出資建造的一所隻有一間房的簡陋博物館,用來紀念國民黨軍隊。

博物館內部,陳列著近些年拍攝的照片,畫麵中年邁的老兵穿著尺寸過大的軍裝。一並展示的陳列品有手繪的作戰路線圖,還有一些老照片展示著拿槍的年輕士兵,在軍隊紅白藍三色的旗幟下行軍。

黃加達指著一個壯碩男子的照片說,“我11歲時在緬甸,就是他招募我入伍的。”照片中的男子身穿皺巴巴的衣服,頭戴橙色圓帽。黃加達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話接著說,“他雖然不識字也不會寫字,但真是驍勇善戰。”

黃加達受到啟發建造博物館,是在見到清萊府(Chiang Rai)美斯樂(Santikhiri)恢宏的國民黨曆史博物館之後。美斯樂是泰國最著名的國民黨村落。

“我們不能忘記曆史,”他說。“我們不能拋棄先輩。無論未來中國和台灣發生什麽,我們都是中國人,不能忘掉中國根。”

拉泰村老一輩當中,很多人都抱有這種情緒。他們在談論曆史時,仍然在使用民國紀年,以中華民國創立的1912年為元年。

然而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東南亞邊境政治專家卡爾·格倫迪-沃爾(Carl Grundy-Warr)表示,隻是關注拉泰村的“中國性”,就忽視了曆史和地緣政治景觀的複雜性,這些複雜因素塑造了村裏許多居民的文化身份。

“密窩村的居民與緬甸北部、泰國北部山區裏的許多不同民族大量混居、通婚,實際上這裏並沒有單一的、純粹的曆史,”他說。

他將雲南、緬甸、老撾和泰國邊境地帶的文化景觀,形容為多族群互動的“巨型萬花筒”。

不過對於國民黨老兵來說,過去了數十年後,與中國的紐帶仍然很強。

楊中夏每天都關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新聞。2013年,他的妻子和兒子第一次回到雲南祭拜祖墳。但楊中夏卻沒有回鄉。

在顛沛流離超過半個世紀之後,他不願意回家。

“我不想再回去了,”他說。

早已時過境遷,他借用一句俗語說道,“手長衣袖短,無麵見江東。”

Chen Jiehao自北京,Li Peng自拉泰村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王童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DD1122 回複 悄悄話 不容易啊
這一世 回複 悄悄話 去過那裏2次,真是山霧縈繞的地兒,村子裏人每天吃2餐,掙錢很不易。好在,台灣政府和民間一直沒有停止幫助他們。很多子弟去了台灣,掙了錢就匯回家蓋房子。台灣經濟騰飛時期,去泰國投資的公司很多,也很自動的盡量雇傭這些人的孩子。可還是有人住在那種茅草屋頂的房子,房子漏風又漏雨,泰北的冬天真是不知道要怎麽熬過來。
感覺挺悲傷。不過,自然的靜謐與空氣好到不行。最棒的是朋友家裏的雞,絕對天下第一,平日裏雞都是在荔枝樹上睡覺的,自已找吃的,從來不用喂。這雞做的汽鍋雞,想起來就流口水。
這一世 回複 悄悄話 去過那裏2次,真是山霧縈繞的地兒,村子裏人每天吃2餐,掙錢很不易。好在,台灣政府和民間一直沒有停止幫助他們。很多子弟去了台灣,掙了錢就匯回家蓋房子。台灣經濟騰飛時期,去泰國投資的公司很多,也很自動的盡量雇傭這些人的孩子。可還是有人住在那種茅草屋頂的房子,房子漏風又漏雨,泰北的冬天真是不知道要怎麽熬過來。
感覺挺悲傷。不過,自然的靜謐與空氣好到不行。最棒的是朋友家裏的雞,絕對天下第一,平日裏雞都是在荔枝樹上睡覺的,自已找吃的,從來不用喂。這雞做的汽鍋雞,想起來就流口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