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

生於七十年代,農村人,學習差。執著從軍,終遇出路。。。
正文

若瓦良格航母回不了國 擊沉也不落日本手裏

(2015-01-20 21:27:07) 下一個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0日發表題為《購“瓦良格”秘辛:漫漫歸家路漫漫償債路》的報道稱,烏克蘭造船廠早就講明,不會負責航母駛出黑海港口後的任何後續工作,如何把這艘沒有動力的半成品航母拖到它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港的新家,那可是徐增平自己的事情了。

徐增平的澳門公司當時聘請了國際運輸承包公司荷蘭分公司負責拖船工作。1999年6月14日,即徐增平把最後一筆尾款付給船廠的4個月後,“瓦良格”號和拖船所組成的船隊正式踏上漫漫的歸家旅程。

經過幾天艱辛的旅程,船隊到達了把亞洲和歐洲分隔開的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口。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表示,其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基於安全原因,拒絕讓航母通過海峽。理由是“瓦良格”號太過龐大,萬一在通過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發生擱淺,這個歐亞交通要道就會癱瘓。

“瓦良格”號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苦等了一個月,最終因為土耳其執意不讓路,被迫駛回造船廠。徐增平因此要向烏方造船廠支付額外的逾期停泊費。

正當大家為航母回國的問題煩惱不已時,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引發中國各地大規模的反美示威,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件事會為“瓦良格”號的命運帶來轉機。北京因此改變了對美外交策略,重新考慮航母方案。中國政府正式介入航母回國的具體操作事務。

時任國家領導人在2000年4月訪問了土耳其,以答應開放中國遊客到該國觀光以及進口土耳其產品等條件,換取航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證”。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決定讓“瓦良格”號通過該國海域,航母的回國之旅終於重新啟動。

9月,在中國政府答應準備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以及遵守一係列的安全措施後,“瓦良格”號依靠11艘拖船的拖纜牽引,在另外15艘軍用救援船的護送下,順利駛出博斯普魯斯海峽,向地中海方向進發。

11月3日,連接拖船和航母的拖纜在海上遭遇風暴而斷裂,這個龐然大物頓時失去控製,在海上漫無目的地漂遊著。4天後,航母漂往希臘的愛琴海海域。

徐增平說:“當時在拖航母回國的路上,在土耳其被阻攔,後來又遇到大風浪,我又擔心又無助,害怕航母回不了中國。那種急法,真的無法形容……但當時我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萬一航母真的拖不回來,我們寧願把它擊沉於海底,也不要落到敵對國家,比如日本的手裏。”徐增平坦言,當時負債累累的他,已無能力再為航母做任何事情。

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希臘軍方答應伸出援手,出動救援直升機把航母上的7名船員送到雅典的軍用機場。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把“瓦良格”號再次固定,使航母得以再度起航。

在接下來的4個月中,航母經過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再進入大西洋。繞過南非的好望角之後,終於在2002年2月進入馬六甲海峽,經由南中國海,最後在5艘拖船的伴隨下,於3月3日抵達遼寧大連的港口。

徐增平說,當天,他站在大連港碼頭上看著“瓦良格”號緩緩靠近,那一刻的心情就像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兒子終於找到歸家路”。

悲喜交集一番後,徐增平還得繼續為航母的債務和額外開銷買單。

“2000萬美元隻是航母的投標價,裏麵並不包括罰金、利息和後來拖船回國的費用等雜項開支,”徐增平說。在調研﹑洽談和購買航母等環節上,他前前後後一共花了1.2億美元。

“回顧過去,一切付出的代價﹑犧牲都是值得的……因為咱們國家軍方高層曾經對我講,這艘航母不光是為咱們國家節省多少錢的問題,關鍵是節省了我們15到20年的科研時間!”他自豪地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美國人 回複 悄悄話 “時任國家領導人在2000年4月訪問了土耳其,以答應開放中國遊客到該國觀光以及進口土耳其產品等條件,換取航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證”。”
從此,中國新疆的暴恐開起了新的篇章。潘多拉盒子就此打開。應對新疆的暴恐的成本,中國能建一全新的瓦良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