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5-06-30
從圖書館回來,在路口等過馬路時,旁邊一個很瘦的印度長相的女人問:你是不是我在圖書館認識的?
有點奇怪,說:不是的。
她表示道歉。
走回家的路上,快到家門口時突然想起:天,認識她!
去年生病,也沒閑著,圖書館報了義工,加入社恐小組,擴大社交能力和範圍。
嗬嗬,我也社恐。
就是在那個小組認識了她M還有另一個女士L,我們三人組成一個互助小組,輪流當組長,召喚小組活動。
L是德國人,住在旁邊的豪宅裏,卻活到孤家寡人,生活空虛,人生空洞。
第一次聚會是L組織的,就在她家旁邊的咖啡屋。
L來自於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後麵離婚了,沒有孩子,就剩下自己一個人。
她有個姐姐,在離婚的泥潭中深陷其中。有些老錢,她姐姐住在父母留下的莊園裏。這是L唯一的親人,聖誕唯一可去的地方。
姐姐跟她說:你來了,自己照顧自己,她沒法管到,孩子要操心,自己跟憂鬱症苦博,家裏亂成一攤。
L覺得她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去了德國也是她自己,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聖誕晚餐交換禮物什麽的。聖誕即將來近,她不知要不要回德國,反正從一個屋子躲到另一個屋子?
M跟妹妹一家同住,是難民過來的,過來15年了。
她好像跟這個世界絕緣,除了圖書館,好像什麽都不知道。左邊100米是個深林公園,她不知道;右邊遠一點是國家植物園,她也不知道,電器不懂,APP也不懂,人更不認識,像個巨嬰。
L說:M真的需要我們幫助哦。
跟L說:其實,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中有很多樂趣,朋友,旅遊,書籍,各種聚會,就是靜靜地走在林子裏,也可與自然交流。
比起來,我好像過於活潑。
後麵開始打太極了,又冷了,各種活動和不同的生活安排,忙於工作,都把這個小組忘了。
當時說聖誕後過些日子再組織活動的。
估計是輪到我組織的時候沒有組織,或者,烏合之眾,背景相差太遠,無法走到一起,或者後麵加入太極小組,打著打著就把這事兒忘了。
如果不是M,都忘記自己病假時幹了些什麽事了。
總之,生活總能讓我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