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huf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來說說《將來的事》

(2017-08-28 07:53:58) 下一個

誰來說說《將來的事》 L'avenir

 

五十上下的娜塔莉(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 飾)是哲學老師,她有一個也是哲學老師的丈夫漢斯(安德烈·馬孔 André Marcon 飾)和一對成長的兒女。明顯的,這是一個完美幸福知書達理的知識分子的家庭。

直到有一天(這是我用以代替“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句話)漢斯告訴她自己有了外遇並決定離開她。又加上年邁的母親日日夜夜的糾纏著她,她的出版社停止出版她寫的教科書。總而言之,她美好幸福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年輕時候她以激進為自豪,加入過共產黨,去過蘇聯。至今還自認為思想開放。作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女性,這些打擊對她不應該有任何重大影響。她繼續自己的生活。和學生們討論哲學,把母親送入養老院,收留了母親的大黑貓,最後為母親送葬。

 

又一年過去了,她成了外婆。抱著孩子無比幸福。同時女兒體會到,自己父母的家已經不存在了,現在有的隻是自己的新家。

 

她去了一次遠在阿爾俾斯山區以前寵愛的學生法比昂(安德烈·馬爾孔 André Marcon飾)的家。把那隻大黑貓給了他們。

聖誕節到了,一家團聚在一起(沒有前夫),她唱著催眠曲抱著小外孫慢慢入睡。

 

這不正是一部法國版的“我的後半生”嗎?

 

和羅子君不同,娜塔莉是一個已經小有成就被尊敬的老師,也不必為自己今後的衣食擔憂。用不著像子君一樣到處打拚。

 

肯定最初一段時間會很痛苦。回家後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幾乎一輩子費心伺候的園子和自己再也無緣了,好幾本自己喜愛的哲學書也被老公拿走了。出去看電影還會受到騷擾,在路上看到老公和小三結伴而行。漸漸的,這些不痛快的事都被拋在腦後了,到最後,老公來討一本忘掉的書時,她匆匆的找出書給他,把家裏的鑰匙收回,把他趕了出去。她甚至把大黑貓送了出去,她感到徹底的自由,對前夫和過去的生活已經沒有絲毫留戀了。她開始探索一條新的道路。

 

不過她最傷心的是法比昂對她說的一句。用今天的說法, 娜塔莉屬於白左,為社會平等自由的鬥爭而不遺餘力。但法比昂認為她做這些隻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表現以安撫自己的良心,底線是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大白話就是“口頭革命派”。這句話刺痛了她,而在晚上抱著大黑貓哭了一場。她也認識到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差異。

 

言行一致的法比昂後來離開巴黎到山區工作。

 

丈夫背叛,兒女長大離開了,賦予她以自由之身走回她自己熟悉的道路,在哲學課上,她對學生說了有希望就能有快樂,這將成為她的生活宗旨,隻抱希望不求所得。 一年來,她以往的一切一眨眼都沒有了,失去帶來的痛苦還少嗎?至少她不應該像她的母親,無法忘卻失去的愛情而終生痛苦。

 

和羅子君一樣,娜塔莉也找到了自己的一條路,隻是她的道路有點無奈,被動,但也平淡,從容。相比起來,似乎更真實。

 

她生活在一個哲學之家,丈夫漢斯(德國腔的名字)和她各有所好。漢斯偏於德國的嚴厲刻板的哲學家康德,叔本華等,而她卻偏於法國的強調自由的盧騷,笛卡爾,結果出軌的卻是丈夫。可見哲學和生活還是不完全一致的。提起哲學,我總愛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的老紅軍說哲學就是忽悠,用二十種不同的方法證明黑就是白,白就是黑。今天的世界,統治者那裏還會想到哲學這個東西,連胡弄人都做不到。娜塔莉卻利用自己的哲學而找到出路。

 

本片得柏林影片獎提名和導演獎。

 

女編導米婭·漢森-洛夫 Mia Hansen-Løvebian以本片得柏林影片導演獎,和以《我孩子的父親》 “Le père de mes enfants (2009)”得坎城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於佩爾阿姨以《她》 “Elle (2016)”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以《愛之穀》 “The Valley of Love (2015)”得戛納女主提名,以《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Violette Nozière (1978)”得戛納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我記得她的《希望人生》 “La vie promise (2002)”,她帶著一個私生女和一個小偷亡命天涯,沉悶壓抑,最後前途也是難卜。雖然已經十多年了,麵對沒認出她的小兒子,她滿麵的關懷和慈愛,但也悲哀因為馬上就要分開。

 

安德烈·馬爾孔以《瑪格麗特》 “Marguerite (2015)”得凱撒獎提名。

 

羅曼·科蘭卡是法國演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還沒看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