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聖誕節黑曆史:為打擊異教而創立

(2015-12-28 23:40:03) 下一個

資料證明耶穌降生的日子可能在1月、3月、4月、5月、9月……就是不在12月25號。看來耶穌自己甚至沒有發明聖誕節的日子,其實12月25號是古羅馬基督教堂為了和異教對打,特意訂為國家節日的——總之是一個有點腹黑的決定。正因為這種“離經叛道”,聖誕節在十七世紀被虔誠的英國清教徒們無情廢除;雖然後來再次恢複,但到了狄更斯出生的十九世紀初,聖誕的存在感降到曆史最低——1790至1835年的泰晤士報隻字未提聖誕節。微信公眾號號“新京報書評周刊”,作者馬博,原題為《狄更斯:“發明”聖誕節的人》。

 

首先聲明,這個十足標題黨意味的題目絕非筆者大膽揮筆獨創,而是1988年,一位大概是狄更斯鐵杆粉絲的記者熱情洋溢地在《星期日電訊報》上首創出來的。然而這位記者或許沒有想到,學院內部的狄更斯研究者們也愛死了這個“愛稱”,愛到什麽地步呢?幾乎每篇談到與聖誕節的狄更斯研究作品都要引上這句話,然後立刻接著聲明:這種說法是錯的。

學者們嚴謹求證,找出了一本1835年出版的《聖誕節之書》,並興奮地宣稱——狄更斯書中那有名的溫暖親切的聖誕元素在這本書裏就已經出現啦!可是這本畫冊的作者是誰呢?他叫做羅伯特·西摩,不認識?沒關係,隻要知道他是《匹克威克外傳》的插畫師就夠了……

看了兩段可能有人終於按耐不住了,“聖誕節難道不是救世主耶穌發明的嗎?!”確實,按時間想來,早在狄更斯和他的畫家朋友近2000年前聖嬰就已經降臨,哪輪得到他們來“發明”聖誕節!然而且慢,資料證明耶穌降生的日子可能在1月、3月、4月、5月、9月……就是不在12月25號。看來耶穌自己甚至沒有發明聖誕節的日子,其實12月25號是古羅馬基督教堂為了和異教對打,特意訂為國家節日的——總之是一個有點腹黑的決定。正因為這種“離經叛道”,聖誕節在十七世紀被虔誠的英國清教徒們無情廢除;雖然後來再次恢複,但到了狄更斯出生的十九世紀初,聖誕的存在感降到曆史最低——1790至1835年的泰晤士報隻字未提聖誕節。

那時的聖誕節基本被用來休養生息,現在這種買買買送送送的全民狂歡全然不成氣候。很多“自古以來”的傳統也根本還沒有:聖誕樹是1848年維多利亞女王的樹被《倫敦新聞畫報》報道後流行起來的,而聖誕老人更是1860年開始才逐漸從美國傳入英國……而早於這一切出現的——不說你也猜到了——就是狄更斯1843年發表的《聖誕頌歌》。

《聖誕頌歌》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冷血商人斯科魯奇跟著精靈遊曆一圈後受到聖誕精神感召——或者說被嚇到了——變成好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看起來震撼度也還好,怎麽就成為了聖誕精神的代表,甚至“發明”作呢?原來,在狄更斯的年代,冷酷的斯科魯奇才是社會主流三觀。在所謂“饑餓的四十年代”,英國社會被貧窮和不安控製,而富人們對此的態度是:窮人越窮越該玩命工作,甚至禁止窮人星期天放鬆購物,至於餓死的窮人——流行的觀念來自馬爾薩斯《人口論》——正好可以削減過剩人口。因此狄更斯描繪的那種充滿快樂的聖誕節遠非現實,而是他的美好願景。狄更斯小時候聖誕節並不流行,而且如前文所說幾乎絕跡;然而狄更斯的家中大家在聖誕節歡樂得很:猜字謎、玩魔術、做遊戲。狄更斯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因此他扮演起了聖誕節的推銷員,將理想用故事表達出來。他自己說:“我的目的是,用一種適宜這個美好季節的異想天開的方式,喚醒基督教的土地上應該永駐的仁愛和寬容的精神”。大概是憋著一股勁,狄更斯在六周內幾乎是一口氣完成了《聖誕頌歌》,而寫下了“全文完”後,狄更斯像個女人一樣突然大哭起來。

狄更斯想讓人們感到的聖誕精神非常樸素,無非是人人都能享有家庭的溫暖和人們的友愛。《聖誕頌歌》中斯克魯奇的外甥代替狄更斯做了一番演講,聖誕節“是個很好的日子;是個充滿愛心和寬恕,與人為善的快樂的日子;就我所知,在長長的一年中,隻有這個時候,男男女女仿佛都會不約而同地自由敞開緊閉的心扉,再也不將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看成是走在另一條路上的異類……”從這以後,人們才按照書中那樣進行家庭團聚、互換禮物、享用大餐,而人們用“Merry Christmas”相互祝福,也是在狄更斯的故事中才首次出現,並從此流行起來。

狄更斯的努力是成功的,一次在波士頓,狄更斯當眾朗誦了這個故事後,一家大工廠的老板費爾班克斯先生決定再也不在聖誕節開工了,並且第二年的聖誕節還送給每個工人一隻大火雞。狄更斯自己也很得意,給朋友寫信講道:《聖誕頌歌》“是我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成就”。而傑弗裏勳爵評價道:“這部書所起的好作用,比1842年以來基督教世界所有的講道壇和懺悔室所能做到的還要多!”這本書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當季最成功的聖誕圖書,甚至新年過後大家仍然買得停不下來。這本書也是日後狄更斯被改編得最多的作品。

有學者狡黠地評論道,雖然《聖誕頌歌》對拜金主義表達了不滿,本身卻取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並迫不及待地將這一現象扣上“諷刺”的帽子。然而,真正諷刺的是,雖然這本書銷售極快,可憐的狄更斯卻並沒賺到什麽錢。因為想要把最完美的感覺傳遞給讀者,狄更斯和出版社“查普曼與豪爾”下了大功夫保證精美的外觀,用非常精美的工藝製作本書,導致利潤極低;並且發行不到兩周,美國就出版了盜版,因此上一本《馬丁·瞿述偉》就已經沒賺到什麽錢了的狄更斯靠這本書也沒補回來……不過偉大如狄更斯,為人們傳遞聖誕精神比錢重要多了,接下來,他幾乎仍以一年一部的誠意為讀者們獻上自己的聖誕禮物,陸續出版了《教堂鍾聲》《路邊蟋蟀》《人生的戰鬥》和《著魔的人》。這些故事讓人們把聖誕節變成了一家人在壁爐周圍團聚的日子。事實上,第一張聖誕卡也是直到1843年才出現,而卡片中間畫的甚至不是基督降臨,而正是中產之家圍著聖誕晚餐,而兩邊是窮人被贈予衣服和食物。

狄更斯自己就像一個無私的聖誕老人,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個運煤工人,把小兒子背在肩頭行進,而他就仁愛地一路尾隨著,把自己買的櫻桃喂給趴在父親肩上的小男孩。難怪,當1870年狄更斯去世後,朗費羅會描述道,“我從不知道一個作家的逝去竟會引起那麽大規模的悼念。說整個國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都毫不誇張。”而一個水果小販的女兒更是懷著天真的悲傷問道:“那麽聖誕老人也要死了嗎?”

幸運的是,和聖誕老人一樣,狄更斯的故事到現在仍陪伴著全世界人們的聖誕節。狄更斯博物館的留言簿上,一個讀者寫道,“我的父親每年聖誕前夜都把這個人的聖誕故事講給我們這些孩子聽。”這些故事就像麋鹿雪橇一樣,帶著對所有人的祝福,在聖誕夜飛過雪夜,傳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家庭中,每個孩子的耳邊,它們在對我們說:“願上帝保佑我們每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