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外

用文字打開一扇窗,窗那邊的故事有時更加真實,可信。
正文

清江 – 未說完的故事

(2015-05-10 20:22:35) 下一個
以前寫過幾篇回國遊記。在遊記中,多半寫的是親情、友情和看到聽到的一些開心的事兒。在國內,家人和朋友陪我去的地方,用一位老同學的話說,都是當地的“閃光點”。在我的筆下,正麵描寫和積極情緒更多一些。雖然也看到一些讓人心情沉重的事情,出於對朋友的禮節,對故鄉的感情,盡量避而不談。但近些年來,發現越來越難以讓自己安靜地坐下,悠閑地描寫國內的山山水水,友情親情。要麽不寫(我已經有好幾年不寫遊記了)。如果寫,就無法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回避所看到的一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中國版“鍍金時代”的另一麵。
 
 多年前寫過一篇遊記“美麗的清江”(2002),描述和朋友一起遊覽位於湖北宜昌與三峽之間,長江支流清江及附近武落鍾離山時的情景。在遊記中,我曾經寫道和一位朋友“自告奮勇,登上山頂。”究竟如何登上山頂,則語焉不詳。其實我們並非自己步行“登上山頂”,而是坐著轎子或者滑竿似的玩意由當地人抬著“登上山頂”。我不好意思這麽寫,便含糊其辭一筆帶過。
 
 記得當我們爬過碼頭幾十層台階來到登山口,正坐在石凳上歇息時,有四個山裏人打扮的抬轎人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死纏硬磨拉我們坐他們的轎子上山。被他們纏不過,也可能被他們忽悠得有點兒糊塗了:什麽山路很難走啊,自己上山會迷路啊等等。朋友付了錢,一人50元,我和一位朋友便一人一台轎被人抬著上山。同行的兒子,朋友的女兒還有另一位同學則在下麵等我們。
 
 抬轎人說的不錯,山路的確很難走。據說較為平坦,直通山頂的路在遠處另一個碼頭,我們登山的地方則是崎嶇不平的小徑。沿途不僅道路狹窄,彎彎曲曲,而且灌木叢生。坐在轎上,隻能看見前方高處白雲藍天和周圍的樹木,完全不知道路在哪裏,全憑幾個抬轎人把一對沉重的竹竿扛在肩上,踩著地上的泥土和石塊,一步步往上攀登。有幾處地方山勢陡峭,抬轎人一人在前,另一人在後,轎杆幾乎都垂直了,人和轎子仿佛懸在空中。人到此時,隻得咬咬牙,雙眼一閉緊緊抓住轎杆豁出去了。有時我也偷眼觀察一下抬轎人,隻見他們先用腳在地上找個石塊踏穩,腿一蹬,腰微挺,肩一提才往前邁出一步。有幾次抬轎人腳下石塊一滑溜,膝蓋一彎轎子便向一邊傾斜,但很快站穩腳跟直起身板。一路上我的心揪得緊緊的,不僅為自己提心吊膽,也為抬轎人暗暗捏著一把汗。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我們的情形似乎相反。也許是經曆了上山的驚險,對抬轎人的身手也更有把握,下山時便顯得有些“處變不驚”,輕鬆了許多。和抬轎人也混熟了,一路上說說笑笑,下山的路似乎也變短了。閑聊中,朋友介紹說我是從國外回來的,幾位抬轎人立刻說以前有老外來過這裏,還坐過他們的轎子,並一再稱讚老外人好,給他們不錯的小費。山裏人其實都很精明,一邊說著老外給的小費,一邊有意和我多閑聊幾句。我也特意打量一下這幾位抬轎人,雖說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但個頭不高,身子幹瘦,想到很多老外都是人高馬大的體型,不禁為他們暗自歎息。抬這樣的擔子謀生,辛苦不容易啊。
 
 下山後,我拿出些錢來交給兩位抬轎人。他們剛走,另外兩位抬轎人立刻圍住我,說我還沒給他們小費呢。我有些納悶地說不是已經給了嗎?你們四人不是一起的嗎?我當時還特意交代這些錢是給他們四人分的。這兩位抬轎人連連擺手大聲說,他們和我們沒關係。我們不是一起的。我抬頭左右四顧,隻見那兩位急匆匆,一溜煙已經鑽進遠處林子裏去了 ……
 
 也許是迂腐吧,總覺得讓人抬著坐轎是一件不光彩、不合理的事,所以以前在遊記中沒有實寫。有一次在長城腳下也曾經碰到一群抬轎做生意的人。不過不是抬著遊客登長城,而是在長城腳下一個角落,圍著一塊空地轉兩圈,吹嗩呐敲鑼鼓熱鬧一番。家人鼓動我上轎好玩一下,但我執意不肯。後來和我姐姐說起這事,姐姐說你也真是。你就坐一下還可以讓別人掙點錢。姐姐說得沒錯。或許我就是沒有享受的命吧。
 
 在“清江”一文中,還有一個細節我也有意省略掉,草草地一筆帶過。文中寫到“船在山腳下的碼頭邊停住。待我們爬過幾十層台階的碼頭,來到登山口 ......” 其實,當我們剛剛踏上碼頭,立刻就被一群山裏的孩子們圍住了。孩子們手裏提著、舉著一串串魚片幹和當地其它土特產,還有敬神祈福的香向我們兜售。台階既高又陡,像一條石砌的鎖鏈掛在山腰。這些孩子鍥而不舍地跟著我們,頂著烈日一級級台階往上走。直到我們買了些魚片幹和幾把香才逐漸離去。但仍然有孩子隨我們一路爬過全部台階,直到登山口。(朋友說清江的魚片幹非常好吃,後來回到家讓我母親按照朋友說的方法用油略微煎炸一下,撒點鹽,的確是香噴噴脆脆的非常可口。)
 
 那一年,兒子還不滿五歲。為人父母的天性,朝夕相處的日子,自然懂得孩子的可愛和珍貴。在碼頭猛地看到一群孩子向自己奔來,不是像兒子那樣,或者常見的兒女給父母一個熟悉的擁抱,而是伸出一雙雙瘦小的胳臂舉著土貨雜物向陌生人叫賣,將心比心,不由得心裏沉甸甸的。這些山裏的孩子,小的不過七、八歲,大的頂多十二、三歲吧。在鮮少有遊客來往,不為人關注的碼頭和深山,早早地就開始了為家裏掙錢謀生的日子。
 
 在這些孩子中,有一名長相文靜秀氣的小女孩。也許是有些兒膽怯,也許是擠不過那些大點兒的男孩子,她總是落在其他孩子圍起的圈外。手裏提著幾串魚片幹,怯生生地看著我們。她的眼神常讓我想起“希望工程”宣傳圖片中那個被稱為“大眼睛”的山區女孩的眼神。很多人都說在那女孩的眼中看到了“渴望”,那眼神當年給人們帶來的震撼和感動早已勝過了千言萬語。
 
在這個不被人關注的山腳下,偶遇一名同樣有著會說話的眼睛的小女孩,我不必用多餘的形容詞告訴你,在這個默默無聞的女孩的眼中看到了什麽。我隻告訴你我沒有看到什麽:我沒有看到希望!沒有看到幸福!沒有看到無憂無慮的童年!
 
 啟明 2013.04.12.
 
後記:“美麗的清江”寫於2002年,續篇“未說完的故事”寫於2013年。兩篇文字,其實敘述的都是同一件事。前後相隔十年,從輕鬆到沉重,也是作者自身的一段心路曆程。
 
另,非常感謝我的同學們。每到一地,都受到同學和朋友們熱情周到的接待。不僅帶我走訪當地美景名勝,也給了我機會看到國內的多個方麵。我母親曾說:你的同學待你如手足。的確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elloworld1000 回複 悄悄話 有沒有把她們的東西都買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