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男人

回憶往事就像水墨畫,不經意的一滴墨掉在紙上,慢慢化開。又滴上一滴,化開,和原來的混在一起構成一幅畫。往事就這樣成了曆史的一片。
個人資料
上海大男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日戰爭和我

(2015-07-09 07:41:53) 下一個
  看了題目,各位不要誤會,我小孩子一個,打日本,幹鬼子我還沒出生,80年代倒是去過日本,可已是要和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年代。

  正如我的名字,是個上海人不錯,出生在上海,但我的籍貫是浙江慈溪(今屬寧波),我的父親和祖父都不是出生在上海。我的母親一家,祖居安徽歙縣,到太平天國鬧事,才遷到合肥。外公和母親都出生於合肥。

  父母都出生在小地方,也算安居樂業,到學齡就上學堂,按部就班,小學畢業進中學。母親稍微晚一些,大家族裏請了“先生”教眾女孩,母親稍大些後,吵著要上洋學堂,估計是外麵的世界太吸引人,插班讀四年級,一路讀到高中。比紅樓夢裏的女孩幸運。

  1937年,日本人打進來了,戰爭爆發了,父親,母親都是18歲左右。

  先說母親一家。合肥曆來是兵家爭奪之地,近代軍閥混戰,母親從小就有“逃兵變”的經曆,有興趣的不妨讀一下楊振寧的回憶錄,楊家和外婆一家是鄰居。我母親的外婆(我的太婆)首先決定離開家鄉逃難,她老人家特喜歡母親這個外孫女,要求她女兒(我的外婆)讓母親和她一起走,我的外婆當然不能抗拒她母親,囑托他的弟弟(我的舅公)千萬不能出事。長話短說,先是陸路迂回到長江邊,然後水路到重慶,投奔先前已到重慶的親戚。一路艱辛,幾十年後母親談到河南的難民,眼淚還是忍不住:一個雞蛋就可以換一個女孩。到了重慶安頓下來,母親複學讀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考試前幾天染上疾病(打擺子),可我硬撐著去考試”,母親後來告訴我們,她最後昏倒在考場,直接送醫院。母親準備來年再考。突然有個機會進銀行工作,長輩都勸她去工作,“我大哭三天不肯放棄,但最後終於去上班”,那年她19歲,一直到抗戰勝利,一直到退休,57歲。

  我的父親抗戰經曆更有戲劇性。1940年,父親高中畢業,考上浙江大學。浙大曾經幾經遷校,最後在貴州辦學。即使在這樣動亂的時刻,浙大繼續授課,我上一篇文章有父親當時的成績單和學籍卡資料,說明了這一點。

  好了,終於講到抗戰和我的關係了。先交代一下,我的外公外婆後來也曆經困難到重慶,而我的祖父也輾轉到了重慶,他們成為同事,於是兩家的長子配長女。隻是戰爭未了,不能成婚。

  1945年8月,我們勝利了,大家要“複員”了。母親當時工作的銀行給母親兩個地方選擇,回家鄉合肥分行工作,或是去上海分行工作。“我從小就知道上海是個大城市”,日後母親不無驕傲的告訴我們,盡管上海基本是舉目無親,母親還是帶著外婆外公去了上海。

  抗戰勝利,祖父也回到上海,因為他是從上海逃出去的。祖父16歲到上海“學生意”,寧波人很有趣,不叫學徒,三年結束後是要做生意的,不管是做老板還是職員。抗戰期間祖母一個人在鄉下,帶著我的幾個叔叔和姑媽,勝利後也到了上海和祖父團聚。所以母親一到上海,先寄居在我祖父家,後來銀行造好房子才搬過去,一住近70年,現在母親還是住那。

  父親大學畢業後的經曆是個很長的故事,簡而言之,最後也回到祖父祖母身邊,兩家都在上海定居。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父親母親在上海重逢,結婚,生子。我就成了上海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