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蒙古陷襄陽 第四章

(2022-11-25 17:04:35) 下一個

第四章

 

鹹淳四年(1268,元至元五年)1 月,元將阿術和劉整,率5萬大軍進駐襄樊一帶。

阿術(1232-1286)是中央級紅三代,但沒有今天紅二代紅三代的福氣。祖父速不台,是成吉思汗開國功臣四狗之一。父親兀良哈台,是1253年隨忽必烈征服大理的主將。兀良哈台1258年從雲南攻入廣西、湖南。轉戰千裏,1259年到達鄂州,與忽必烈會合,渡江北上。這段時間,阿術隨父征戰,帶領騎兵衝鋒陷陣。1263年隨諸王拜出、帖哥征討李璮。當年九月,拜征南都元帥,在汴京治兵。1264年八月,在兩淮作戰。

蒙古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廣場武士雕像 (圖來自網絡)

阿術時年36歲,元史稱他“沉幾有智略”。 阿術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有十幾年的戰爭經驗和戰績。他驍勇善戰,戰鬥時總是在第一線廝殺。足智多謀,常常準確預測敵人意圖。老成持重,和不同的上級合作良好。他受蒙哥賞識, 更受忽必烈信任, 是襄陽大戰理想的統帥。此外,隻有阿術才能控製桀驁不馴,和誰都合不來, 比他大20歲的南宋叛將劉整。

劉整(1212-1275),祖先京兆樊川人(今西安南郊),後遷居河南穰城(今河南鄧州)。穰城離襄陽35公裏左右。元史說他“沉毅有智謀(意思是一天到晚板著臉,足智多謀。千人一麵,陳詞濫調,史書通病),善騎射。”   劉整曾經是孟珙部將。孟珙攻信陽,劉整帶12人,晚上渡過護城河,爬上城牆,抓了幾個守軍。孟珙大驚,說他賽過後唐李存孝。 除了這個傳說,元史再也沒有列出他在南宋有什麽豐功偉績。宋史記載,淳祐五年(1245),“劉整等率精銳,以雲梯四麵登鎮平縣城,入城巷戰。” 寶祐六年(1258)二月,蒙古紐璘向成都進發,蒲擇之派遣安撫劉整等據守寧江箭灘渡,攔截紐璘。紐璘軍來到,和劉整從早戰到晚,打敗劉整,然後長驅至成都。

蒙古中統二年(1261),任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的劉整投降蒙古,獻出治下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投降的原因據說是: 1. 他作為北人,戰功卓著,被南人嫉妒。他的頂頭上司呂文德和四川製置副使、知嘉定府兼成都安撫副使俞興都不喜歡他,給他穿小鞋,甚至想整死他。而他向朝廷投訴無門。 2.  賈似道行打算法,害死了將領向士璧、曹世雄。下一個就輪到他。

元史說呂文德嫉妒劉整,故意讓俞興任四川製置以製約劉整。 但是俞興任四川製置副使是1258年,而劉整1260年才任知瀘州兼潼川安撫副使。呂文德一直高踞劉整之上,應該是劉整吃他的醋。劉整和呂文德、俞興關係不好倒是不假。 南宋的將領,不管是南人還是北人,和他關係大概都不好。 投降蒙古後,和蒙古將領的關係也不好,除了阿術外。

賈似道害死向士璧、曹世雄,因為兩個人和高達,在鄂州之戰中,得罪了他。但是沒有劉整得罪賈似道的記載。賈似道曾經接受他的建議,派夏貴攻擊兀良哈台北撤的軍隊。向士璧、曹世雄二將已經死於獄中,而賈似道還沒有打算劉整的行動。

劉整至少在端平年間(1234-1236)就開始在孟珙手下效力,呂文德這時剛開始在趙葵手下效力,李庭芝則直到嘉熙末年(1240),才上書孟珙而進入軍界。劉整投降蒙古的1261年,呂文德是京湖製置使,並任湖廣總領財賦、管內勸農營田使。 李庭芝是實際上的兩淮製置使。平平常常,蝸居嘉定的俞興,也是四川安撫製置使。而劉整隻是一個州的安撫使。 雖然他的戰績遠遠不如呂文德,李庭芝,但是他醋壇子打翻,自憐自怨懷才不遇,戰功卓著而沒有得到足夠的獎賞和提升。 以後也不可能飛黃騰達。隻有到蒙古人那裏,他才有高升的機會。 劉整好歹是一個州的安撫使,而且多年在京湖和四川作戰,深知南宋虛實,可以向蒙古人賣個好價錢。

投降蒙古後,劉整被呂文德趕出瀘州。1262年,蒙古封他為成都和潼川兩路主帥,比一個州的安撫使高多了。劉整翻臉和舊日同事作戰。蒙古新同事和他也合不來, 要整他。劉整請求隻指揮潼川一路。1263年6月,劉整調離四川,到河南任南京路宣撫使。南京路與包括襄陽的南宋京西南路和淮南西路接壤。11月,劉整入朝向忽必烈獻計,進攻襄陽。

劉整認為是他向忽必烈獻計,主攻襄陽,他才應該是主將。 居然屈居阿術之下,他再吃醋也無可奈何。一場大戰,不是蒙古人,主將無論如何輪不到他。 阿術除了年輕一點外,無能哪方麵,都讓劉整不得不服。

蒙古大軍在襄樊東北白河唐河匯流處西岸紮營。阿術和劉整帶5000精銳騎兵,考察地形。先考察樊城。遠遠地繞樊城一圈,遠離宋軍弩箭和拋石機射程。樊城呈長方形,沿漢水修築,長軸與漢水同一方向,指向東北45度。 然後在襄陽西邊安陽灘水淺處,渡過漢水,登上襄陽西南的虎頭山,鳥瞰襄陽樊城和周圍地形。

襄陽位於一塊平地, 南方被幾座山峰攔住。 襄陽往南隻有兩個出口。 東南漢水,西南是從萬山西向南的陸路。樊城三麵是陸地,城池相對單薄。襄陽則難以攻下。城牆高厚,護城河寬闊。宋軍的守城武器,一直讓蒙古人吃盡苦頭。強攻,蒙軍至少死掉一半。 

襄樊難攻,但是容易封鎖,隻需要封鎖南方兩條交通要道。阿術和劉整看完地形,回到白河口大營,再商討了一天,定下作戰方案。 遠離襄陽下寨,避免被守軍偷襲。不直接攻城,而是三光掃蕩襄樊周圍地區。在襄陽南麵的兩條通道,特別是漢水,修築陸上和水上堡壘,切斷襄樊和後方大本營的聯係,圍城打援,困死襄陽。劉整提出,要調來一隻水軍,同時還要訓練幾萬水軍,剝奪宋人水軍優勢。

阿術出發前,忽必烈和手下謀士也是這個計劃,圍城打援。忽必烈隻是給了阿術一個輪廓,細節由阿術自己決定,阿術要什麽給什麽。 指定好計劃,阿術劉整有條不紊,一步一步執行。

首先在白河口築城。 這裏是蒙軍大本營,蒙軍糧草武器軍隊從唐河白河運到這裏。修築土城,儲存物資。土城不太堅固,但是可以防止宋軍偷襲。 宋軍不敢攻城。如果敢來,蒙軍在野外就可以對付他們,不用等到兵臨城下。同時在鹿門山修築堡壘城牆。攔腰斬斷襄陽和後方的交通聯係。既阻止襄陽宋軍南逃,也阻止襄陽下遊的南宋援軍。

這些工程完成以後,又在鹿門山下遊漢水中沙洲上用大石頭和木材修建炮台,上麵設弩箭、火器和拋石機。在鹿門山上遊,漢水右岸,修一座大城堡,命名為新城。 新城往南,在兩岸修築堡壘,堡壘和堡壘之間,用木頭柵欄連接起來。幾十裏都是這樣的互相連接的堡壘,隔絕道路,防止南宋水軍靠岸,還可以攻擊漢水中的南宋水軍。

阿術劉整一邊搞土木工程,一邊率軍南下,摧毀宋軍營寨,燒殺搶劫,把當地百姓,驅趕到蒙境。蒙軍過後,人煙絕跡。

9 月,忽必烈送來戰船5000 艘,新兵5萬。劉整在白河唐河訓練水軍。元史說下雨時劉整也要訓練,劃地為船訓練。 劃地為船,一下雨“船”就看不清楚,怎麽訓練?    自然下雨也可以訓練,但不是劃地為船,而是仍然上船訓練。

阿術不斷向忽必烈上報戰果,同時不忘讚揚他的下屬,劉整、察罕、苫徹拔都兒、阿剌罕、完者都、懷都、拜降……

8月份,阿術率領上萬大軍,從襄陽西邊安陽灘渡過漢江。向南一直掃蕩到長江邊江陵外圍,驅趕5萬老百姓向北,到蒙古地盤。 他掃蕩歸來,仍然從安陽灘過河,被襄陽宋軍攔截。一群蒙古兵,遊水過去,殺死了上千宋軍,搶了20艘戰船,然後順利渡江。過河以後,並沒有全部回大本營。 而是在漢水北岸虛立營寨,點然燈火, 外麵埋伏5000 騎兵。 半夜,襄陽宋軍果然來劫寨。 蒙古伏兵四起,殺死上萬宋軍。 

不知道上萬大軍怎麽渡河。 蒙軍這時候在襄陽西邊不可能有大規模船隊。 有船的老百姓早就逃掉了。 搭浮橋的可能性也不大。據宋人趙萬年的《襄陽守城錄》,1206年11月,金兵曾從安陽灘涉水渡江。 但是8月份漲水季節,元軍不可能涉水渡河。更不可能遊水橫渡漢江,爬上宋軍的戰船,把船上的宋軍趕盡殺絕,奪走戰船。安陽灘也許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雙方兵力大小,陸戰還是水戰,都是一筆糊塗賬。

11月,襄陽宋軍進攻襄陽南麵的蒙古營寨,被他打敗。宋軍死傷慘重。

照阿術的報告,8月11月,襄樊宋軍就被他殺死了至少1.5萬人。以後又被他幾千幾千的殺死。襄樊守軍最多2萬人,一兩年就被被他殺光了。兩座空城又守了3-4年。

因為力量懸殊,更因為呂文煥懦弱怯戰,聽任蒙軍有條不紊、不受幹擾地困死襄樊,襄樊宋軍隻有幾次小規模軍事行動。或者試探性進攻,或者攔截掃蕩歸來的蒙軍。 一看勢頭不妙,馬上回撤。 宋軍最大的動作,就是在襄陽樊城之間漢水最狹窄處,打下大木樁,木樁之間用鐵鏈連接。鐵鏈上鋪木板,成為浮橋。襄樊兩城可以互相支援,同時阻止上下遊船隻通過。除此之外,南宋特別是後方好像沒有一點動靜。阿術一邊寫他牛逼哄哄的報告,一邊想: 南朝沒人嗎?呂文德、賈似道都在幹什麽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