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鹿文叢::

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你的眼睛裏找到了它的天空.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林黛玉為什麽不會彈鋼琴?

(2014-10-03 06:00:15) 下一個

從時間上看,簡。奧斯汀(1775-1817年)幾乎和曹雪芹(1715-1763年)同時代。不過那時的東西方兩大文明,除了在商品上有些交流,精神上幾乎平行而過。當時的中國人對西洋的看法,無非就是出產幾件希奇小古玩的西夷。曹雪芹自己恐怕也不知道誰是莎士比亞,或密爾頓?要不然,大觀園裏肯定有十二釵一起讀十四行詩或林黛玉彈鋼琴的場麵。

曹雪芹在第五十二回,借寶琴的敘述,最大限度地描述了中國人對西洋的認識程度:

寶玉笑道:「偺們明兒下一社,又有了題目了,就詠水仙,臘梅。」黛玉聽了,笑道:「罷,罷!再不敢做詩了。做一回,罰一回,沒的怪羞的。」說著,便兩手握起臉來。寶玉笑道:「何苦來,又打趣我做什麼?我還不怕臊呢,你倒握起臉來了。」寶釵因笑道:「下次我邀一社,四個詩題,四個詞題。每人四首詩,四首詞。頭一個詩題詠太極圖,限『一先』的韻,五言排律;要把一先的韻都用盡了,一個不許剩。」寶琴笑道:「這一說,可知是姐姐不是真心起社了,這分明是難人。要論起來,也強扭的出來,不過顛來倒去,弄些易經上的話生填,究竟有何趣味?我八歲的時節,跟我父親到西海沿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纔十五歲,那臉麵就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也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著都是瑪瑙、珊瑚、貓兒眼、祖母綠;身上穿著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帶著倭刀,也是鑲金嵌寶的。實在畫兒上也沒他那麼好看!有人說,他通中國的詩書,會講五經,能做詩填詞。因此,我父親央煩了一位通官煩他寫了一張字,就寫他做的詩。」眾人都稱道奇異。

而在奧斯汀構築成的內瑟菲爾德莊園中,恐怕還無人知曉唐詩宋詞為何物?要不然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肯定更婉約曲折。英國淑女們如何也無法理解這樣的心思:“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而這是奧斯汀筆下的女主角伊麗莎白內心之糾結:

“伊麗莎白聽他這樣表明心跡,越發為他感到不安和焦急,便不得不開口說話。她立刻吞吞吐吐地告訴他說,自從他剛剛提起的那個時期到現在,她的心情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她願意以愉快和感激的心情來接受他這一番盛情美意。這個回答簡直使他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快樂,他正象一個狂戀熱愛的人一樣,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無限乖巧、無限熱烈地向她傾訴衷曲。要是伊麗莎白能夠抬起頭來看看他那雙眼睛,她就可以看出,他那滿臉喜氣洋洋的神氣,使他變得多麽漂亮;她雖然不敢看他的臉色,卻敢聽他的聲音;隻聽得他把千絲萬縷的感情都告訴了她,說她在他心目中是多麽重要,使她越聽越覺得他情感的寶貴”。

到曹雪芹那個時代,中國小說還是在自己的軌道上行走,完全不見外來小說的影響;而在另一方麵,西洋小說家們肯定是沒有多少知道中國小說的價值。而今這兩個平行而過的小說家,一個幾乎在英語文學界成就了 “ 簡迷”;而在另一邊,則有所謂的“紅學”。

我這係列的雜感,就是想回到那個沒有偏見的時代,看看到底是西方的月亮真的比東方的圓嗎? 還隻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實也想更深引出另一個話題,就是中國傳統小說到了《紅樓夢》是不是徹底終結了?中國小說的創作出路是不是都需要借用西洋的技法呢?我不想用任何民族主義的傲慢來對待西洋文化,隻是想從草根式的文藝隨感中得到些心智上的享受和快感。
 
注: 以上視頻是一場英國學者和讀者對奧斯汀和艾米莉勃朗特文學地位的評價,最後奧斯汀還是被認為是“英國文學之後”,居然和莎士比亞並駕齊驅!如果我能投票,我會把票投給勃朗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ugarPlumFairy 回複 悄悄話 Austen's greatness lost in translation. Read English version of her work before make this kind of ignorant comment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