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根曆史之四——老馬識途之偷糞

(2017-03-09 17:55:34) 下一個

老馬識途本是源於春秋時期一成語,講的是管仲用老馬把迷路的齊軍帶出山穀的故事。我們村曆史上確實發生過。

話說四十年代,膠東作為老解放區,已經土改完畢,那時侯沒有什麽化肥可以施用,所以大家都積有機肥,什麽人糞馬糞、牛糞豬屎的,一律收集起來供集體使用。可是我們村子地處大山裏麵,人少地薄,牲口也沒幾頭,查了一下家譜,男女老少都算上,全村也沒有一百口子,沒有那麽多的糞肥可供收集使用。怎麽辦呢?廣大覺醒了的勞動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向其他富裕的地方“借”。明借肯定不行,那就暗“借”吧。男勞力是不能出頭出去“借”的,弄不好有去無回的,“半邊天”們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畢竟那時侯不太欺負婦女同誌們,真逮住了,也不太會起肢體衝突,大不了扣人,到時候組織出麵再去要就是了。

於是勤勞的老鄉們在月黑風高之冬季,半夜裏趕著毛驢,向著提前偵察好了地方悄悄出發,所幸一切順利,沒有麻煩到債主們。帶著對豐收的企盼,“半邊天”們和自己的毛驢們在後半夜匆匆往回趕。人逢喜事精神爽,幾十裏的山路,也不顯得那麽遠了,坑凹的山路也平坦了,漆黑的冬夜也不那麽冷了。毛驢們大概不那麽想,盡想著趕緊趕回去卸下背上這馱沉甸甸的糞肥,好回到驢棚謝謝驢蹄子。到了往我們村子拐的路口了,毛驢們自動就往裏轉了,可是那些“半邊天”們不知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還是感覺回來路還不夠長,直接不認得自己的家門口了,跑到毛驢們的前頭,把驢又從回家的小路趕回到大路上,心裏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繼續昂揚前進。毛驢們大概很不樂意了,但是拗不過趕驢的鞭子,隻能滿懷怨氣,繼續趕路。

到天蒙蒙亮的時候,這群半邊天們才木然發現已經錯過自家路口十來裏地了,這才又調頭往回趕,這一晚上人和驢多走了二十多裏。從此在俺們村子留下了一段“人不如驢”的佳話。哈哈哈哈。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穀,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