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禪

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正文

耕雲書箋:示張生(三)

(2014-11-27 07:40:55) 下一個
三、少室不傳之妙

  中峰禪師為《圜悟心要》題敘曰:“少室不傳之妙,就當人正體上舉揚,無形段可指,無方隅可示,無言說可詮,無道理可陳,虛洞洞,空牢牢,絕毫芒,離朕兆,圓滿湛寂,真正妙明……”所描述的即你的境界。既如上述,又不可以無言,遂有禪語錄、禪文字之出現,或隱、或喻、或直示,總不明說出此心境界。一者慮小根謗法,一則慮流於知識而塞卻悟緣。古人用心亦良苦矣!

賢弟宜深體斯旨,切莫向人輕率道出“冷暖自知”境界,默而識之,誠以奉之,長時養之,方是上根大器行誼。

此事多少人耗盡一生時光,尚不得淺嚐少許,弟已全得,宜生珍惜想。佛菩薩放光動地,感得龍天擁護、供養,亦隻以此為基礎。《證道歌》雲“但得本,不愁末”,應力持此根本,務必保任無虧,則修行事畢。

佛法是“無為法”,無為者概括為無念、無相、無住,而以“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為要訣,則日常生活與人無異,“隻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便省心省力,不修而修,修而不修矣。妙奚如?

須知未臻佛圓滿果位,任何人皆有所不知——惟當存“畏天”與“自愛”之心,凜然於此心,絕不可稍有汙染。故當力持光明無私、守身如玉、護心如城之操行,以待“結果自然成”。須知因正則果圓,緣至則事成,切莫學淺根不堪風雨也。

平時看佛書有不明處,固當依此心境作解會。讀至親切處,尤當匯歸於此金剛心,方是修學之道,方契不二法門。

讀禪德語錄,宜留意參考之處,俾以之應對。蓋有問不答,固不當;答而不如法,尤罪過。

謙衝、淡泊、多笑少說,時時監視每一念之生起,絕不姑息養奸,久之必蔚成泰和之象。

一切理、一切事,隻在你那如幻非幻、空空朗朗之處生起、幻滅。識得自心真相,是為“全知”;複得心之原態,姑名“成佛”;保任此心瞬瞬無間隙,名曰“真如”;析說此心之升沉,名曰“說法”;你但精研、覃思自心之種切,名曰“內學”;謬執心外有所謂真理,儼然外道矣!熟味之。

務將雜念、妄想、神奇、怪誕掃除廓清,外道之書尤不可觸,可保平安成佛。否則必多魔障。

                                               (一九八三年三月七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