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品味南懷瑾最精辟的50句,讀懂中國文化,讀懂人生修行

(2016-10-17 20:29:05) 下一個
    南懷瑾一生勤讀不輟,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天文曆法、醫藥武藝、詩詞曲賦,對儒釋道經典皆有很深體悟。南師的著作雖然天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語無不體現出那種貫通全盤、直達根本的氣質。我們從中挑選出了極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話,但願大家能從中對中國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麵的感知,對人生的修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裏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 
 
  中國文化曆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漪漣,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
 
  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閑,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藥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曆史的演變、將來怎麽辦,就要研究四書。
 
  3、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靈魂 
 
  我們祖先曉得語言三十年一變,所以把語、文分開,把語言變成獨立文字,因此中國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來,兩年功夫,隻要學通中國字,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都懂了。中國方塊字,康熙字典裏大約五萬個,一個中國人,如果認得2500個,哦喲!這個學問是非常大嘍!國文教授還認不到1500。
 
  4、升官發財未必是好事 
 
  作一個中國人,我常常問,你發財為了什麽?以中國文化來講,任何一個人發了財,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發了財,很多老百姓會怨恨的,眼睛歪著看,格老子怎麽會發?讀書出來做官,做了幾十年的官,也同時造就了不少惡業。我老祖母就不讓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為牛)。
 
  5、多讀曆史 
 
  我還有個主張,希望大家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經濟政治問題,要多讀曆史才好。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我們小時候讀曆史是最重要的課。要了解現在時代的趨勢,必須要懂得自己古代的曆史。觀察個人事業的成功失敗,要拿古代做鏡子,古代每個時代,怎麽失敗的?怎麽成功的?沒過去就沒現在。
 
 
 
  6、何為中華道統 
 
  譬如孟子的話,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告訴我們一個知識分子,如果倒黴,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別管外麵的事,至於職業做什麽都可以,職業跟學問根本是分開的。學問不是知識,做人做事都是學問。如果有機會叫你出來做事,那就不是為個人,是為整個國家社會做貢獻。這是孟子的教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8、有寂寞才有境界 
 
  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9、易、老、莊、佛,都為醫心 
 
  《莊子》是醫心的,不管西醫中醫,都隻是醫身體的。心是個什麽東西?思想情緒這個心很難醫。……老莊講的內容,就是醫藥。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經濟病,各種病,在《莊子》裏頭提的非常多了,隻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釋迦牟尼佛的佛法,老莊以及《易經》,都是治心的藥,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醫生能夠治身體的病,卻不能治心。
 
  10、知生滅便是覺悟 
 
  生命就是這樣,年年都有個春天,年年也有個冬天,這是生滅兩頭的現象;念頭、細胞乃至一切物質也是有生有滅,永遠都是這樣。找到了生命能生能滅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證得菩提。……為什麽佛教到中國,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為中國文化的老祖宗《易經》,也講過這個道理。
 
 
  11、生活即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隻在山上,也不隻在廟裏,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2、文以載道,道以化人 
 
  中國古人不輕易寫書寫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戲劇、新聞,寫的是社會壞的一麵,對小孩子有很壞的影響,這種文字對社會的影響比殺人還厲害。其實寫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學壞,也有寫正麵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麵。古人對人類這種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筆非常嚴謹。
 
  13、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是道家出來撥亂反正 
 
  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中國曆史,漢、唐、宋、元、明、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中國曆史文化上,有一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返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
 
  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候的伊尹、傅說,周朝開國時的薑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範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薑太公與範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於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家。
 
  14、英雄與聖賢之別 
 
  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挑起來,聖人自己挑盡了天下人的煩惱。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希望每個人能完成聖賢的責任,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
 
  15、古代經典要從小開始背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裏高興,一邊嘴裏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裏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裏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常有人問我,為什麽能有這麽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16、萬物有理,大道至簡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隻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17、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麵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18、佛家隻說兩個字——無常 
 
  佛學為什麽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遠貪求永恒,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19、中華文明的基本模式 
 
  我們過去的文化曆史,始終在帝王專製政體中,“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一個模式之下,度過了兩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統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體之下,綿延存續了兩千多年。
 
  20、憂患意識是中國文化大傳統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藥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21、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22、能利人才是事業 
 
  什麽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係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23、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麽我站不起來?為什麽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裏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24、要讀曆史,也要讀小說 
 
  光讀正麵的曆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曆史,常常人名、地名、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說,是人名、地點、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卻往往是真的。
 
  25、行善即是菩薩 
 
  我常說,中國宋明以後的理學家講規規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莊道家是佛教的禪宗,講解脫的。舉這些例子,你說菩薩在哪裏?不一定在廟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會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薩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聽聞佛法的人,卻做不到。社會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肅然起敬,他們真是菩薩。
 
 
 
  26、學佛是大丈夫事 
 
  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裏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27、做什麽都有境界 
 
  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裏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28、一切修養方法,都隻是三個字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29、人有三個基本的錯誤不能犯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0、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31、做好自己就夠了 
 
  “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麽要外麵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麵跟我毫不相幹,在我自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毫不相幹。
 
  32、隻有淡泊才能寧靜 
 
  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誌,寧靜致遠”。隻有先肯淡泊,而又甘於淡泊,甚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講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才能到達寧靜的境界。
 
  33、人不自欺,天下無敵 
 
  任何一個人,一生隻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天下聰明都相等,誰也騙不了誰,別人看你,你看別人,都是很明顯的,尤其不能裝假,明眼人一看,便會把你的心肝肺髒都看透了似的。人,因為有“自欺”,才會“欺人”,最後當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騙,誰又能騙了你呢?換言之,人要自愛,才能愛人,最後自然可被人愛。也可以說,人要自尊,才能尊人,這樣才能使人尊你。
 
  34、好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養生學理論認為,“憤怒傷肝,恐懼傷腎,好樂傷心,憂患傷肺。”即,容易發怒、容易發脾氣或脾氣不好的人,便是肝氣不平和的現象。容易害怕,膽小怕事,便是腎氣不平和。嗜好過分,特別如飲食、男女方麵過分,可使心髒有問題。多愁善感,或遇家庭問題,其他等等事故,心多憂患,便由肺氣不平和開始,影響內髒健康。
 
  35、古來聖賢皆寂寞 
 
  古今中外,許多被後世認為是多麽偉大,能影響千秋萬世的人物,在當時,大多數都是那麽淒涼寂寞的。因為他們在生前不重視短見的唯利是圖,對自己個人,對國家大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人格來為人處世的。
 
 
 
  36、任何時代,都是現實者多超脫者少 
 
  許多人都在感歎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太重現實。其實,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人活在世間,就要生存;漸漸的,慢慢的,不知不覺就會重視現實。隻有少數的人能超脫現實,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棄自我而為天下人著想,不顧自己短暫一生的生活現實,而為千秋萬代著眼。因此,也就受到人們一種超越的崇敬,稱他為“聖人”了。
 
  37、固執己見,做不了大事 
 
  我們研究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敗人物的性格,會發現很有趣的對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歡接受別人更好的意見。不過,能立刻改變,馬上收回自己的意見,改用別人更好意見的人太少,劉邦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而項羽對於自己的主意,就絕對不會改變,絕對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38、成敗悲喜,隻是自然 
 
  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讚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宇宙這個大原則。
 
  39、少吹牛皮,多做實事 
 
  古今中外,人類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於事實;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40、先有態度,才有學問 
 
  講到學問,就須兩件事,一是要學,一是要問。多向人家請教,多向人家學習,接受前人的經驗,加以自己經驗中得來的,便是學問。這裏所講的孔門的學問,不是知識,而是做人做事,要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文學、科學、哲學才是知識。要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交萬個友”
 
 
 
  41、好為人師是大毛病 
 
  孟子有句話講的極好:“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每個人都有傲慢好勝的心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訓別人,都想指導別人,這是人的毛病。
 
  42、人最高的智慧 
 
  《易經》上告訴我們兩個重點,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兩件事情,就是“時”與“位”,時間與空間。 
 
  很好的東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時,一切都沒有用。還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東西很名貴,可是放在某一場合便毫無用處;假如一個美玉的花瓶,放在廁所裏,這個位置便不太對。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時、得其位。時就是運氣。光有運氣,沒有位也不行。等於人家請客吃飯,請帖上請到你,你跑錯了地方,那個房間沒你的座位,照樣吃不到東西。 
 
  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
 
  43、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東方人 
 
  我常常告訴西方人,你們講宗教,世界上哪有你們的宗教?五個教主都是東方人!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東方人;耶穌、穆罕默德,是中東人,也是東方,沒有一個你們西方人。你們西方拚命反對東方,其實你們的文化思想大多是東方人所給的。
 
  44、養生最應該重視的是腳底 
 
  衰老、死亡是先從腳底開始的,以前講“寒從足底生”,老人冬天那個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所以,我經常叫你們加衣服,尤其女人,褲子要穿厚些。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兩個褲腿都綁起來,所以婦科的病少。現在穿個三角褲,又穿裙子,要美麗,不怕凍,所以婦科病特別多。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兩腿、兩足是非常重要的。
 
  45、兩兩相忘才是真 
 
  天堂固然好,但卻有人偏要死也不厭地獄。極樂世界固然使人羨慕,心向往之,但卻有人願意永遠沐浴在無邊苦海中,以苦為樂。與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馳。不如兩兩相忘,不執著於真假、善惡、美醜,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了。
 
  46、中國傳統教育的真諦 
 
  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做一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老師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力量、財富力量以外,還要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47、不平凡不是真正的涵養 
 
  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隻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48、打開中國文化大門的鑰匙 
 
  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49、中國文化中的人生最高修養 
 
  中國文化對於人生最高修養的一個原則是:樂天知命。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自己的生命價值。
 
  50、命運可以改變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變,方法很簡單,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人定可以勝天,命運是靠自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