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你挽發扶簪,靜等歲月流長

(2016-03-24 18:51:41) 下一個

“月色清淺,風輕搖葉,青燈半盞,誰人不寐,靜坐梳妝前。一枚玉簪,繞過如瀑青絲,輕輕地綰,良宵寂寂,嬋娟獨影,試問伊人,為誰消得人憔悴?
猶記那日,與君辭別,君贈玉簪,執手意綿綿,說是花開城陌便歸。怎待如今,良辰美景雖在,音書斷,聲聲喚,君在何方?”

文中男子以玉簪為定情之物送給女子,然後離去,奈何歸期已至,卻不見男子歸來。
可憐女子隻能青燈相伴,繼續與玉簪相伴,癡癡等待男子的歸來!

對於古人而言,定情物可能並不僅僅隻是定下了一段情,可能更多的是定下了兩個人的人生!
那麽,玉簪為何能成為決定古代男女一生愛情的定情物呢!?

玉簪象征著尊貴
簪子,作為古代女子的裝飾物,一般是金銀製作而成,而在富貴人家大多是用玉製作而成,於是,玉簪象征著身份地位的尊貴。
在古代犯罪的人是不允許戴簪子的,即便是後宮妃子有罪也是要退簪的。

說起這個還有一段與簪子有關的故事:
“傳說周宣王一度沉溺於安逸,夜夜笙簫,不思國政,朝中大臣很是著急,但礙於君臣尊卑,無法勸解周宣王。可是周宣王有一位賢惠的皇後——薑後。

薑後深知夫君現狀,大臣們無計可施,於是摘掉自己的簪子,長跪玉永巷,表示自己有罪。
未能幫助周宣王好好治理天下,從而規勸周宣王要勤政。周宣王知其心意,羞愧難當,從此以後勤政愛民,開創了一代盛世。
這便是流傳後世的“退簪勸政”

玉石的價值有其本身樸質的美
玉石的價值有其本身樸質的美,非常適合被製作成簪子。雖說富貴人家會用精品玉石製作玉簪,但是尋常人家也會使用玉簪。
“很多時候是男子送給自己心愛的女子,以向她表明心意,若女子收下玉簪,則代表她接受男子的追求。
收下玉簪後,如果心有所屬的女子與良人分別,那麽便會睹簪思人,癡心等待他歸來,情之真真,意之切切,叫人動容。”

古代文人墨客的詩句中,一直都是愛情的象征
玉簪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詩句中,一直都是愛情的象征。
漢代的繁欽在 《定情詩》中寫道: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意思是說:“用什麽表達我們的交好呢?用金箔裝飾的玉簪吧~”

玉簪也稱搔頭,有這樣一個傳說:
“漢武帝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妃子——李夫人。有一次,漢武帝在李夫人宮中,突然覺得頭癢難耐!
於是就取下李夫人工藝精美的玉簪搔頭,所以玉簪也可以稱為搔頭。”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到:
“一個女子為迎接遠方的情人歸來,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
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
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 “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
何苦這樣做呢?還是從心頭難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發展至今,有了什麽樣的變化呢?
有一位女子說:
“若君為我贈玉簪 ,我便為君綰長發。 洗盡鉛華,從此以後,勤儉持家”
大概是說:
“如果你將送我一枚清脆玉簪,我願為你挽住我如墨的長發。我願洗盡所有鉛華,拔去我周身尖銳的刺。
褪去我頭頂所有的光環,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平凡的愛著你,為你做盡一切。”
一個不平凡的女子願意為一個平凡的男子放棄一切光環,甘願淪為一個平凡普通的人,隻願和男子白頭偕老相伴一生。

關於《步步驚心》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
“女主角劉詩詩的發飾就是一支木蘭玉簪,是四爺送給她的定情之物。貫穿於整部電視劇。”
雖然現在各種電視劇題材層出不窮,但不可否認的是古裝電視劇一直獨占一席之地,像步步驚心等劇更是獨占鼇頭。

劇中主角的發飾等物也引領了時尚潮流,越來越多女性漸漸迷上了古典發飾。
玉簪一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發飾,它不僅能盤頭發,而且能增添美感,襯托得女子嬌豔動人。因此,玉簪成為了現代女性最流行的發飾之一。
此外,玉簪依然還是用來作為男子送給心愛女子的禮物,以此來表達愛意,就像步步驚心中的四爺一樣。

如果,某一天,遇見了自己喜歡的女子,不妨贈一枚玉簪,然後“為你挽發扶簪,靜等歲月流長”。
古代定情之物
中國人的定情信物講究“情”而不講究“物”,一塊玉佩、一個香囊、一束秀發,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為定情物,都可以表達自己對“情”的訴求。
除了玉簪,在古代其實還有很多的定情信物!
NO.1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正與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從容的謙謙君子們喜歡用玉來作為傳情物,顯得節製有禮,既不猴急,又不疏遠。
NO.2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
NO.3經典必備——對半之物

古裝電視裏常有將玉佩等物件掰成兩半,各執一塊以定情的橋段,這也是古代常見的定情方式。
還有將胭脂盒拆開,將蓋子送情郎、將鏡子折成兩半、或將釵一分為二等。
古時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趕考或者什麽別的遠遊一趟,一去就是許多年,等回來時已是物是人非,所以這類定情物往往是尋子認親的證物。
NO.4神仙專用——玉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玉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
蒲鬆齡《聊齋誌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NO.5帝王之選——玉如意

古代宮廷裏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後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後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女子。
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後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後敬獻如意。
NO.6鬢邊風采——玉耳環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耳中明珠指的是玉耳飾,一簪一珥,可伴一生,耳飾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所說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也透露了耳環的確作為定情物在唐代出現,接受與否便成就了悲歡離合。

 

來源:和田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