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智取生辰綱:用讀者思維講故事

(2015-07-27 19:56:00) 下一個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的名篇,也是此書中的一個高潮。這個故事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是虛構的,因為早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幾百年,《大宋宣和遺事》就記載了這個故事。
  如何將故事講得更為複雜,點綴得更為精彩,小說家和說書人使盡渾身的本事,將一個平淡的案件鋪設成精彩紛呈的重頭戲,我們看他們花了些什麽功夫,有什麽值得學習的。
  調換角度1
  將熟悉的人物推向陌生
  在《智取生辰綱》之前,書中已經做了很多鋪墊,一個個人物隨著線索的展開,也一一顯示自己的麵目。最初是赤發鬼劉唐去晁蓋家報信,被雷橫誤捕,然後結識晁蓋、吳用;吳用巧妙用計,將阮氏三雄拉入計劃;最後在晁蓋莊上聚會,商量如何取生辰綱。
  在這一係列緊湊的情節當中,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白勝這一群體的人物,都立體感十足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對於他們的性格,對於他們要幹什麽,我們都很清楚了。唯一留下的懸疑,就是取生辰綱的手段,書中這樣交代,吳用說他想好了一條妙計,內容就是如此如此。晁蓋等人的反應則是大呼“妙計”。到底妙在哪裏,該如何取,大戲要上演了。
  然而,接下來卻是押送生辰綱的隊伍登場,楊誌成了主角,我們熟悉的晁蓋、吳用、阮氏三雄等人卻被作者無情地推向了邊緣,變得模糊了。
  等楊誌出現在黃泥崗上時,那些曾經熟悉的人物以陌生的麵目一個個登場,或是販酒的小販,或是販棗客人,他們在楊誌眼裏是陌生的,在讀者眼裏也是陌生的,直到最後智取成功,才和盤托出,交代底細。
  為何如此呢?原因簡單,如果不將熟悉的人變成陌生人,那麽將導致故事沒有懸念,沒有神秘感。將已經熟悉的人物推到陌生的境地,等於將故事變得陌生了,陌生的地方才有神秘滋生的空間,才有懸念存在的可能性。讀者本來是全知的,但熟悉的人物忽然隱到幕後,原有的線索遁入黑暗,從全知轉為未知,讀者不得不動腦筋,去尋找答案。
《智取生辰綱》連環畫
  好的故事,就是要讓讀者燒腦,腦洞大開,故事情節是和讀者的思維一起成長的,《水滸傳》做到了這一點。
  調換角度2
  突出防守的一方,其實是突出智取的難度
  故事發展到黃泥崗的時候,楊誌登上舞台,成為主角了,情節圍繞他展開。例如押運團隊看到賣酒小販,欲買酒而被阻止,等販棗客人飲酒後才允許買酒解渴,從正麵的角度突出楊誌的謹慎、機智和強硬,其實也是在凸顯智取的難度和風險。楊誌做得越好、越稱職,晁蓋、吳用他們就越是難以得手。
  要突出攻取方的難度,就要精雕細刻防守方的精明,角度跳到了楊誌這邊,其實也是等於直接將難度呈現在了讀者麵前,讓讀者也跟著一起思索,此時晁蓋他們該怎麽應對,著急的不隻是晁蓋一夥,也有正在看書的讀者。或者說反過來,讀者也可以站在楊誌的角度,替他著急,看他如何防止上當。
  交錯地變換角度,其實是在給讀者的認知設置一些曲折和障礙,這些曲折和障礙增強了文章的張力。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動力在於了解真相,但讀者並不會滿足於一目了然地了解真相,而是喜歡在曲折和障礙中探索前進,享受燒腦的樂趣。《智取生辰綱》在這方麵做得很完美。
  從熟悉到陌生,從全知到未知,從攻取方到防守方,不斷地跳角度,因此故事也就講得搖曳生姿、多姿多彩。
  人物設置
  將生辰綱事件與好漢們的命運聯係起來
  翻開故事的最早模型,會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發現:楊誌並非生辰綱的押運者。據《大宋宣和遺事》,楊誌隻是參與了花石綱的押運,並且同時參加押運的還有林衝。楊誌在押運花石綱時失職,落魄賣刀,被迫殺死無賴,最後逃亡。生辰綱這事跟他半點關係都沒有,押送生辰綱的是誰呢?是馬縣尉。智取生辰綱的倒還是晁蓋他們一夥。
  寫書人為什麽要這樣處理?客觀上而言,這跟“水滸”故事幾百年以來的發展演變有很大關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楊誌漸漸地就成了梁中書的紅人,接過了押送生辰綱的擔子,這種演變很自然,也算一種戲說吧,戲說讓一切變得可能。就藝術效果而言,它將生辰綱與梁山好漢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智取生辰綱這個事件不再隻是顯示晁蓋、吳用他們機智的道具,而是成了另一條好漢的命運催化劑。
  讓故事和人物的命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人物豐滿了,故事也豐富了,這是《水滸傳》的高明之處。放眼整部《水滸傳》的結構,這一情節在後麵還有呼應,當梁山好漢救出“九紋龍”史進,將二龍山、桃花山的好漢都納入梁山泊之後,楊誌也上了梁山,碰到當年取生辰綱的晁蓋、吳用等人,談起智取生辰綱的往事,大家哈哈大笑。當小說家將楊誌移為生辰綱押送者時,這種戲劇性效果就注定了。
  要讓故事環環相扣,就要縮減很多人和事情,其中一點就是要讓不相關的人與事變得有關係,這未必是不負責任的戲說,而是藝術剪裁手法。
  寫作提示
  靈活運用寫作角度
  文學是一種想象活動,作者的角度是全知全能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至。然而,作者的全知全能必須得隱藏至深,而隱藏的手段之一就是換角度。等讀者明白一點了,把角度轉換,適當設置障礙,其實也是設置閱讀的興趣點。
  敘事的搖曳多姿,故事的曲折離奇,人物的豐滿複雜,很多時候是在角度的變換當中實現的。因此,在寫作的時候不能一根筋到底,有些情節寫不下去了,顯得生硬,不妨試著換角度、換視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