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代的那些倒黴吃貨

(2015-03-30 20:34:04) 下一個
  貪吃本來不算什麽大問題,但因貪吃而導致政治生涯的葬送,這代價也忒大了點。

 

  唐代有幾位官員比較貪吃,本來這也不算什麽大問題,但卻有一位官員僅僅因為貪吃路邊小吃,就被責令終生不得擔任三品以上官職,真可謂是倒黴倒到了家了。先來看看第一個吃貨:財相劉晏。讓我們來到公元8世紀70年代的長安城,五鼓時分,即拂曉4點左右,唐朝的天空還連蒙蒙亮都說不上,街道上冷空氣彌漫,國相劉晏的車駕就上街了,在唐朝做中央幹部不容易,4點就洗刷結束,去朝廷值班了。估計這位宰相大人還有點睡眼蒙矓,味覺卻不朦朧,什麽香味?是街道邊的餅店飄出來的香味,那種餅,叫胡餅,西域傳過來的,且聞那香味,“勢氣騰輝”,熱騰騰,香噴噴。

  堂堂內閣總理被個街邊的胡餅吸住了,哈喇子飛流直下三千尺,遙見胡餅在前邊。自己是朝廷大官吏,不好意思下車去買,唐朝那時代官吏平民有別,不可能像奧巴馬總統那樣親自去打包買廣東美食,於是吩咐生活秘書下車去買了幾個,“使人買之”,剛剛出烤爐的餅,炙手可熱,就跟劉國相當時的權勢一樣,劉晏不敢裸手拿,就用袖子包起來,就著啃,也不顧大唐中央幹部的麵子,帶著滿嘴滿臉的餅渣,樂嗬嗬地對一起等著去上朝的同事們說:“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這則美食故事來自唐朝韋絢寫的一部談話記錄《劉賓客嘉話錄》,據說都是詩人劉禹錫侃大山的全程記錄,作者韋絢是長安人,劉禹錫也是有身份的人,應該是可信的。而且從人之初,性本“饞”的天性去推測,應該八九不離十。

  到底這胡餅怎麽個好吃法,讓堂堂國相不顧臉麵,翻閱《唐語林》,有豪華版胡餅的生動記載,請吃貨們務必忍住口水,看下麵的記錄:用羊肉一斤,一層一層鋪在和好的麥粉當中,“隔中以椒、豉”,就是在餅的隔層中夾放椒和豆豉,“潤以酥”,用酥油澆灌整個巨無霸餅,然後放入火爐中烤,烤到五成熟的時候就取出來吃。麥香、羊肉香、酥油香、椒香和豆豉香,香味噴薄而出,強大得連一代國相也招架不住。

  劉晏領導吃路邊小食,大為失態,倒也無事,不過上溯回去半個世紀到武則天時代,一位叫張衡(注:並非東漢科學家張衡)的幹部就沒他幸運了。

  張衡先生是朝廷的四品官員,本來不是正規國家幹部,帶點編外的性質,不過終於熬到要轉公務員編製,升三品的地步,“合入三品”,檔案也放到提升一檔裏麵去了。升官之前最緊要的是不要出事,張衡也小心翼翼地不做出格的事。然而,還是出事了。且說有一天,張大人退朝回來,經過長安的商業區,路旁餅店一批蒸餅剛出爐,“路旁見蒸餅新熟”,饞得實在不行,心中在做著天人之爭:不行,我是國家幹部,不能跟這些個小商小販交易,豈不是失了國家的體統?哎呀,熬不住啦,實在太香啦,不就吃一個蒸餅嗎,又不是貪汙腐化,行賄受賄,對我的前程又有什麽影響呢?

  最後,舌尖的欲望戰勝國家的約束,他下馬買了幾個香噴噴的蒸餅,美滋滋地騎在馬上啃起來,“遂市其一,馬上食之”。殊不知,張大人的政治前途就止於這幾個包子饅頭了。他好歹是個公眾人物,朝廷大員在大街上買蒸餅吃的非先進事跡傳開來了,沒想到街邊買零食的事,大唐政府的紀檢委員也管,專門負責糾風的禦史在武則天麵前奏了他一本,我猜意思大概是:你張衡作為大唐政府的有臉麵的幹部,居然不顧身份,跑去路邊混到群眾中去吃垃圾食品地溝油,你對得起國家給你的待遇嗎?

  武則天也覺得挺丟臉,馬上批示:“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編外幹部出身,不準進入到三品大員的階層。徹底喪失政治前途。你知道這損失有多大嗎?在唐朝,宰相也才是三品,他喪失了進入最高行政管理層的機會。這個吃貨,真是舌尖上小不忍就斷送前程。不過,從人性的角度而言,好吃才是王道,什麽三品官銜於我如浮雲,但願張衡先生能如是安慰自己。(據《朝野僉載》記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雲過醒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eagolrocks' 的評論 : 沒錯,很多朝代反腐敗也比現如今嚴得多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唐朝官吏比共產黨的官兒有涵養的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