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讓網文“重歸”文學譜係

(2014-09-08 20:39:47) 下一個
 從網絡文學誕生之日起,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的爭議,就一直沒有斷過。直到現在,這種“二元對立”的陰影還籠罩著我們——網絡“文學”似乎一直還沒有獲得“文學”的合“法”位置。至少在大多數非網文界的人看來,它“是”或“不是”文學,仍然是存疑的。這種爭論背後的實質是什麽?

  爭論的實質是話語權之爭

  從出版數量、影視改編、暢銷品種等各種數據來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社會和公眾接受與認同的事實“文學”。在爭論中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容易用傳統經典名著,或者當代名家名作的標準,來衡量網絡文學當下的成績和成就——卻沒有想到:這個標準如果用來衡量當下“傳統文學”陣營,它們的成績和成就又如何?其次,最關鍵的是,忽略了“時空的錯位”問題,比如,當代名家名作和網絡文學經典/流行作品之間,並不隻是“空間上”的衡量和比照,也有一個“時間上”的傳承和變革。曆史成就未來,對未來最好的預測——其實是:創造它。最關鍵的是,這種爭議的本質是什麽?是“話語權”之爭——誰掌握文化領導權?這不但發生在作家作品層麵,同樣,也發生在評論評價層麵。

  客觀地說,這其實是一種世代遷移、新陳代謝的正常過程——無非也是一個“熬”到老的過程:每一代人都終將老去,將位置留給下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說得好聽點,是橋梁;說得不好聽點,就是過渡者。我們在傳統評論裏,是末尾之梢;在網文界評論者,也是邊緣進入者……而且,這兩種說法,都還有點自我抬舉的味道。在傳統創作/評論機製體製裏的“新生代”們,已經進場,在場,身在網中央,跟土著評論者開始融合。身兼兩個體係之長,融通兩個體製之短,當他們真正成長起來時,新的文藝評論/評價、評獎/評選體係,將會隨之全麵崛起。他們才是真正擁有下一個文學時代的話語權的人,掌握未來文化領導權的人。

  網文改造了受眾審美趣味

  在“網”中寫作,改變了寫作方式,也改變人的創作心態,甚至改變了人本身——從物變,到作品之變,到最後是“人變”:自我觀、哲學觀、時空觀念、第二人生、閱讀表達分享一體化……一係列“元理論”概念的解構與重構,我們不僅從平麵閱讀時代進入嶄新的屏閱讀時代,網絡文學形成了全新的“新文化/文學生產機製”;而且,這種“屏”機製還在不斷“自我變革”(裂變、聚變與核變),讓網文的現在和未來充滿活力的變數。

  網文經過十五年的“改造”,已經使很多人開始具有“網文思維”。它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便是:網文的興起,改變了閱讀者的口味;當受眾的審美趣味,被網文改造之後,那種“傳統文學的寫法”,還能有市場嗎?

  經過十多年網絡文學史的發展,每一種類型從無到有從發展到成熟、從不斷細分細化出各種子類型,以滿足讀者諸多未得到充分滿足的需求,以及不斷分化和細分的新需求,讀者的閱讀心理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改造。

  當他們麵對某種類型的作家作品時,那個超越於每一個故事本身的、作者和讀者都熟知的數據庫係統會自動啟動,幫助他們來解讀、解構和重構這部作品的所有故事和細節——這就是“腦補”。

  如果你的類型網文,不能滿足這樣類型元素的閱讀預期和腦補之需求,會發生什麽情況呢?粉絲會逼宮!它將倒逼網文甚至是文學的創作:“一旦你認識到讀者是你最好的合作者,他們的記憶和經驗會對你的簡圖進行最後的潤色,你就開始掌握這個技巧,能從一個場麵中選擇最適合你需要的那個部分。”

  正視網絡文學及其批評建構

  在互聯網時代,新“文學/文化生產者”掌握的話語權,在與草根受眾和文學/文化創作者接軌時,卻與大學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機製脫軌。這導致了整個傳統文學/文化機製和新文學/文化生產機製兩種體係的衝撞——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實際上導致了傳統文學評論來分析網絡文學文本的尷尬。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向前追溯,讓網絡文學作品“重歸”當代文學譜係,要讓大學文學理論批評體係重新考量網絡文學評論,正視網絡文學及其批評的建構——不但要培養同網絡文學一起成長的“網絡文學評論者”,還要重建“文學/文化生產機製”鏈接的橋梁——隻有這樣,才有可能重新尋找“失落的話語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