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宮

(2005-09-28 02:23:12) 下一個

 

 

               正如吳哥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石窟藝術,水宮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宮殿建築。名為 Yerebatan Sarayi的水宮實際上就是一個建於西元五世紀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us)治下的蓄水池。為了保證皇宮和主要行政區的水源供應,帝國動用浩大人力和財力,從黑海附近的貝爾格勒森林引水,綿延20公裏,再通過現在市中心Valens引水道分配淡水,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當時的缺水問題。

      每年夏天,我都會邀朋友們來水宮遊玩,多數情況下,他們是被我連拖帶哄硬拉過去的。這裏空蕩蕩、陰森森,沒有美輪美奐的羅馬建築,也找不到一片莊重凝滯的拜占庭鑲嵌畫,更別說有什麽裝飾著鬱金香圖案的藍色瓷磚,無怪乎老友說我浪費精氣神,就是為了花錢乘涼!

  可是這裏對我而言,卻蘊含著一種幽深神秘的氣質,時時刻刻撩撥著我的思古情懷。我以為,跟周圍那些飲譽世界的宏偉遺跡比較而言,兩者都有這動人心魄的魅力。兩種迥然不同的美,一種在於有,一種在於無。

    樸實無華的水宮由12列336根希臘式樣的花崗岩石柱組成,絕大多是樣式古拙的多利亞式,還有少量的愛奧尼亞式雙角螺旋柱。由於在濕氣彌漫的地下浸泡了一千四百多年,大部分都象年深日久的青銅器,表麵一層幽幽的綠色。

     內部設置了茶園,據說是緣於磚石砌成的多個拱頂造成很好的回音效果,有時候也舉辦小型音樂會。在各種燈光照射之下,恍若置身桃源洞天,隻想馳聘思緒,回溯千古!我以為,在斯時斯地,欣賞水宮正如欣賞一幅衝墨淡遠的水墨畫,需要在含蓄、矜持、不著一字的表麵去領悟隱藏在深層次的美感。

   水宮本身不像埃及方尖碑,記載了法老的榮耀,也不象羅馬鬥獸場,見證了帝國的榮辱興衰!千百年來,僅僅是發揮著蓄水池的功能,默默地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枯竭,僅僅剩下淺淺的一灣水讓魚兒在其中悠遊自在。

   由於年代久遠,自然也就衍生了很多關於水宮的稗官野史,漸漸失了真,變成吟遊詩人口中的傳奇。其中之一是關於那個奇異的、有著孔雀尾紋飾的石柱-----淚柱:勤勞聰慧的石匠被皇帝征召去服務,在殫思竭慮完成最得意的作品後不幸身染沉屙,藥石無靈,不幸含恨而逝。未婚妻聞聽噩耗,抱柱痛哭,血淚交流,濺在石柱上,形成了現在的圖案。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說的時候,驚訝無比。倒不是因為這種老套的愛別離故事,而是聯想起"舜暮年巡蒼梧,薨。二妃尋之。"血淚染翠竹的湘妃故事,何其相似!細細思量,東西相隔豈止幾千裏,中間又有瀚海、崇山、闊海和雪嶺的重重阻隔。可對情感的詮釋竟然靈犀相通道如此地步!

    此外,就剩下Medusa頭像可以引起遊人的興致,戈耳工姐妹的不幸遭遇是希臘神話中耳熟能詳的一章。受到希臘文化影響的羅馬帝國也濡染了舶來的風俗。通常,Medusa被放置在陵墓或者住宅的門頂作裝飾,也有鎮魂和恐嚇的效果!在這裏發現的Medusa居然是被倒著放置的,原因不得而知,很可能是為了支撐石柱!

   在這炎炎夏日,水宮是最好的避暑去處,當年的蓄水池曆盡滄桑,仍然發揮著她的作用。當然不是日複一日的供水,隻是接待來自天涯海角的遊客而已,畢竟,辛苦了這麽多年,她也累了!

                                                                            2005/08/08

   1.http://alokasim.bokee.com/index.html

   2.http://alokasim.blogms.com/blog/BlogView.aspx?BlogCode=alokasi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