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祖輩的陳村往事 (6)

(2021-11-16 20:39:54) 下一個

作者:阿強 

這家雜貨鋪經營的是錦波家鄉的土特產新會葵藝,一種用葵葉製作的產品。

新會盛產葵樹,早就很有名氣。新會葵樹是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作物,壽命約有七十到一百四十年,但一株葵樹從生長到收成需要六年之久。葵樹還可以抵抗台風的襲擊,葵葉能起到減弱風勢的作用。葵葉的用途很多,除了可製作葵扇之外,還可以用來製作葵衣,新會人習慣把葵衣叫做梭衣。在塑料發明之前,葵衣就是農村人下雨天使用的雨衣。葵葉還可以編織成用來做架搭棚房的材料,葵葉柄的纖維可以做葵繩,葵骨還可以做成牙簽,也就是常說的葵骨牙簽。

另外,新會葵藝,是新會的民間傳統藝術,有著悠久的曆史。據說東晉時期就已經開始有葵樹種植和葵藝加工了。清代乾隆至光緒年間,新會葵藝發展到達鼎盛。葵藝是以植物蒲葵為原料製作而成,集造行藝術和編織、繡花、繪畫、印花等工藝於一體,而新會最有名又最普通的葵藝就是新會大葵扇。

錦波心中一陣好奇,不由自主地走進這葵藝鋪。

鋪老板熱情地招呼:“後生仔,想買點什麽?這些都是剛進的新鮮貨。”

錦波聽到老板熟悉的新會口音,就說:“老板,聽口音是新會的,對吧?”

“對,新會七堡的,姓李。後生仔,你是新會來的?”老板打量著年輕人。

“啊,原來是老鄉,我也是七堡的,也姓李。”錦波有點興奮。

“老板是哪村的?”錦波接著問。

“湧瀝。”老板說。

“我是橫湧的。”錦波說。

老板說:“那我們是鄰村了,同一個太公的。”同太公就是同祖輩的意思。

真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老板馬上親熱起來,改用新會話和錦波聊了起來。

錦波說:“聽家父說,我有個湧瀝的堂兄,小時候離開家鄉就沒回去過,你知不知道他的下落?”

老板說:“你是不是說錦裳?父親早年去世,母親帶著他離家謀生。”

錦波說:“就是錦裳,我們小時候都叫他‘大舊裳’。”粵語“大舊”就是大塊頭而有點笨頭笨腦的意思。

其實,錦波也不大清楚那堂兄為什麽有這麽一個綽號。大概是其父親去得早,孤兒寡母的就常被村裏的惡霸欺負而不敢反抗,村裏的孩子就覺得他笨而好欺負。

老板說:“聽說兩母子去了香山南水,現在開了一間小醬油作坊,生意還不錯,兩餐過得去。”那時的香山縣南水墟就是後來的珠海縣南水鎮。

老板問:“你是出來找錦裳的?”

錦波說:“不是,隻是順便打聽一下。半個月前,鄉下發大水,田全給淹沒了,現在耕作不了,不想在家裏幹坐,想出來打打工,賺點錢回去。”

錦波順勢問老板:“你的鋪鋪請人打工嗎?”

老板這時才留意到眼前這年輕人,中等的個子,一臉的帥氣,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盡管是耕田人的模樣,但皮膚並不像耕田人古銅那麽黑,還斯斯文文的,而且斯文中帶著憨厚。

老板看著,著實高興,想了一會兒,說:“你真是好運了,我正想找個夥計,幫我看頭看尾的,咱們是同太公的,你就留下來幫我吧。”

錦波怎麽也沒想到,運氣突然就來到眼前,根本就不費吹灰之力,馬上給老板一個單膝下跪:“多謝老板,多謝老板!”。

老板趕忙把錦波扶起,說:“世侄,不用這麽客氣。”

錦波站了起來,老板繼續說:“我叫兆倫,以後你就叫我倫叔得了。”

錦波趕緊說:“多謝倫叔!”

然後錦波說:“我叫錦波,村裏的人都叫我波仔。”錦波從來都不喜歡父母起的名,覺得那“彪”字不好聽,總是喜歡用自己的字“錦波”。

倫叔拍拍錦波的肩膀說:“好,波仔,雖然是同太公的,但還是先說好了,你在我這裏打工,要勤快,抵得諗,重活輕活都要幹,錢不多,每月一吊錢,包吃包住。”抵得諗是廣東方言,意思是肯吃虧,不計較。

錦波一聽,高興極了,簡直要蹦跳起來。每月竟然有一吊錢,這簡直要發達了,一吊錢可以買十石米啊!

就這樣,錦波成了葵藝鋪的小夥計。

錦波很勤快,勤勤懇懇,起早貪黑地幹,人又抵諗,大事小事都不跟別人計較,做事又誠實憨厚,很快就得到倫叔的青睞。不久,倫叔就把錦波從後台做雜工調到了前台負責招呼顧客,幫助看管門麵的生意。

這個陽光帥氣的小夥,能說會道,又幽默詼諧,使店鋪日益變得生機勃勃。就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店鋪就突然門庭若市熱鬧起來。看著葵藝鋪的生意日漸火紅,倫叔自然就喜上眉梢,打心眼裏不知有多高興。

一晃就五個月過去,春節就要到了。錦波想起跟大哥和二哥的相約,要回家過新年。錦波向倫叔要了幾天假,大年廿九,回到了橫衝。

大水早就無影無蹤。錦波看到遠處近處一群群的鴨子在溪河裏喜戲,這使他馬上想起自己的童年,曾經是個看鴨的少年,還誇過口說撿鴨蛋撿到手軟。春江水暖鴨先知,雖然現在還未開春,看著一群群嬉戲的鴨子,錦波知道春耕就要開始了,他看到有村民們已經開始做春耕的準備了。不少農戶已經在育秧和犁田,似乎大家都已經忘記了去年的那一場大水災,眼前是好一派春天的氣息。

熟悉的家終於出現在錦波的眼前,錦波看到屋頂上的煙囪,嫋嫋的炊煙正在升起。

這是一座青磚綠瓦隻有十七桁的小屋子。以前農村的屋子,都是用“桁”來度量大小的。桁就是屋頂桁架上的斜梁,斜梁之間的距離是有一個標準的,而十七桁就是有十七條斜梁。這樣,隻要知道是多少桁,就知道這屋子有多大。

錦波迫不及待地向著家跑去,還未進家門,就大聲叫喊:“爸!媽!我回來了!”

聽到錦波的叫喊,爸媽一陣驚喜。媽丟下手中的禾杆草,顧不上給爐灶再續上一把,爸也放下正抽著的竹筒大煙,趕緊跑出來迎接。媽大聲叫著:“波仔,你回來了,想死我們了!”

媽扶著錦波兩隻手臂,激動地說:“讓媽好好看看,波仔,一切都好媽?”

“好,很好。”錦波調皮地說:“媽,你看看,我是不是又長高了?長胖了沒有?你兒子是不是越來越比他爸還要靚仔?”

媽用力捶了錦波一下:“還是那麽不正經的,你是大人了,還像小孩一樣。”

其實,錦波實歲隻有十六歲,還沒到十七歲,農村人習慣用虛歲,錦波確實還是個小孩。

走進家裏,一切都沒變。

錦波放下行李,馬上就想起大哥和二哥,急著問爸:“大哥二哥怎樣了?”

爸說:“你們三兄弟不是一起的嗎?怎麽沒跟你一起回來?”

錦波說:“我們在省城就分了手,我去了順德陳村,大哥二哥說回家來。”

媽一下子就緊張起來。

媽說:“你大哥二哥一直都沒回來過,我們還以為你們三兄弟一直都在一起。”

爸倒不緊張,不慌不忙地對錦波說:“既然你們約好了,說不定他們倆現在已經到了家,或者正在路上,很快就會到家呢?”

錦波等不住了,說:“爸,媽,我現在就過去伯父伯母那裏,看大哥二哥回來了沒有,我想死他們了。”

說完,錦波一陣風似地跑出了家門。

沒多久,錦波回來了,媽急忙問:“大哥二哥都回來了嗎?”

錦波說:“還沒有。”

爸說:“別擔心,今天才年廿九,說不定明天才到呢?”

錦波告訴父親:“倫叔說,錦裳兩母子去了香山南水,現在開了一間小醬油作坊,生意還算不錯。”

父親說:“那就好了,他們兩母子真是可憐,孤兒寡母的,以前還常遭人欺負。”

錦波對媽說:“我跟兩伯父伯母說好了,年卅我們三家一起在我們家吃團年飯。”

說著,錦波打開行李,跟媽說:“媽,你看,這是我從順德帶回來的土特產幹貨,明天記得用來做團年飯。”

媽和兩個伯母,忙乎了一整天,做好了豐盛的團年飯。

他們一直在等啊等,等了一整天,等到年卅的團年飯開飯的時候,也沒有見到大哥和二哥回來。不能再等了,錦波隻好點燃炮竹,開飯了。

雖然三家人一起團了年,但是大哥和二哥的缺席,使三個家庭都籠罩著擔憂的氣氛。

 

(根據前輩敘述改編,未完待續。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看這樣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