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與活

科學地吃,健康地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癌症發生是內因為主還是外因為主?--《科學》與《自然》的爭論

(2015-12-18 16:28:38) 下一個

今年一月份《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認為癌症發生與幹細胞分裂次數有關。幹細胞每分裂一次,DNA就要複製一次,而在複製過程中就會有一定的幾率產生錯誤,造成基因突變。在一生當中某個特定的組織中幹細胞分裂的次數越多,發生突變的幾率就越大,患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個假說解釋了為什麽有些組織比其它組織更容易患癌症。文章作者認為,除了某些明顯與環境因素有關的癌症,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和吸煙引起的肺癌,多數癌症的發生可以用幹細胞分裂所伴隨的隨機基因突變來解釋。作者通過計算估計約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的發生是於由於“壞運氣”(即隨機的基因突變)造成的。

這個研究結果很有趣,但引起很多質疑。比如,中國人乳腺癌的發生率本來很低,但移民到美國後乳腺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接近美國人的水平。這種“橘生淮南則為橘, 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現象,顯然指向外因(即環境因素)對癌症發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這篇論文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但沒有哪篇文章給出了有理有據的反駁。

就在在本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自然》雜誌發表了與《科學》雜誌的文章針鋒相對的論文。該論文補充了前文沒有統計的兩種最常見癌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數據,建立了不同等數學模型。作者發現細胞分裂造成的突變即使在細胞分裂多的組織中也很少能積累到產生癌症的程度。在多數情況下,還需要暴露於致癌物或其它環境因素下(如輻射)才能導致癌症的發生。作者認為70-90%的癌症風險來源於外部因素, 隻有10-30%的風險來源於內部因素(即隨機基因突變),這與《科學》論文的結論正好相反。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自然》發表,在於作者們在多個方麵給出了很有說服力的證據,比如移民的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率高於祖居地,某些癌症發生率在幾十年內有很大的變化, 某些癌症的一些“指紋”特征明顯與外因有關。作者還通過模型表明,由於目前公認需要三個或更多個突變才能導致癌症,光靠內在因素不足以解釋所觀察到的風險。這支持由內在因素導致癌症發生的機會很小,多數情況需要有外部因素的參與才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這種爭論有什麽意義呢?對癌症起因的認識對預防和治療癌症的策略有相當大的影響。“內因論”的一個推論就是預防對減少癌症的作用不大,而早期發現是治療癌症的關鍵。相反“外因論”則可推導出預防對減少癌症風險至關重要。如果癌症主要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我們顯然可以通過健康的飲食,合理的運動,停止吸煙,降低汙染,改善環境等降低外部致癌因素的手段來預防癌症。

其實,兩篇文章都承認癌症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作者們爭論的是內因與外因對產生致癌基因突變的貢獻的比例。這種爭論有助於提高我們對癌症發生的真正原因的認識,從而找到更好的防癌治癌方案。隨著新的數據的產生,這種爭論也許還會繼續下去。不管怎樣,我們能夠改變的是外部因素。因此,無論研究結果如何,我們降低環境致癌因素的努力不應有所鬆懈。

參看

《自然》評論:Cancer studies clash over mechanisms of malignancy.

《科學》: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

《自然》: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extrinsic risk factors to cancer development.

 

附: BBC 對這兩個相關研究的介紹文章:

研究:大多數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

研究:癌症不僅是“倒黴”而與環境有關

 

-------------------------------------------------------------------

研究:大多數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

  • 2015年 1月 2日
癌細胞
Image caption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組織細胞再生時突變可能是導致癌症的原因。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癌症的成因是因為“倒黴”,而不是因為吸煙等因素造成的。

美國研究小組的成員試圖解釋為什麽有些人體組織更容易產生癌變。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三分之二癌症的發生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而不是因為生活方式。

但一些比較常見的癌症。例如肺癌等確實還是主要受到生活方式的影響。

“英國癌症研究”慈善機構說,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大大降低人們患某些癌症的機會。

美國人患肺癌的比例為6.9%, 腦癌是0.6%,咽喉癌則為0.00072%。

煙草裏的毒素可以導致肺癌。

然而,人體的消化係統比大腦接觸的毒素要多得多,但是腦癌卻比小腸癌的發病幾率高出三倍。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組織細胞再生時突變可能是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

人體中的細胞不斷地分裂以產生新的細胞來取代老化的細胞。 而每次細胞分裂都有可能產生危險的基因突變,向癌細胞轉化。

而且,人體各部位的組織細胞分裂的速度不盡相同,有的部位快,另外一些部位則要慢得多。

研究人員比較了31種組織細胞分裂的情況,得出結論是三分之二的癌症是由於細胞在分裂過程中“運氣不好”而產生了突變,進而導致癌症。

而這種情況是目前的醫學手段無法阻止的。它們是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引起的。這些癌症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即腦癌的一種)小腸癌和胰腺癌等。

研究人員說,像這種情況即使改變生活方式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研究人員稱,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把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早期發現和治療上。

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一癌症確實受生活方式以及家族的影響較大,比如皮膚癌、肺癌、結腸癌等。

“英國癌症研究”慈善機構的史密斯博士說,十分之四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的,例如戒煙,保持健康飲食和體重、少喝酒等。

當然,這不等於就肯定不得癌,但還是可以降低患癌機率。

史密斯說,早期診斷和改善癌症治療非常重要,但是讓人們了解如何減少患癌的機率也至關重要。

編譯:凱露 責編:李莉

 

-----------------------------------------------------------------------------

研究:癌症不僅是“倒黴”而與環境有關

  • 2015年 12月 17日
Image copyright SPL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癌症不是因為“運氣不好”,而是主要與環境因素有關。

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說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因為吸煙因素造成的。這一結論引發了爭論。

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篇新研究則說,隻有10-30%的癌症是由於身體自然反應的“運氣”所導致的。

內在還是外部?

專家們說,該分析“很令人信服”。

癌症通常是身體裏的有些幹細胞無限分裂,最終失去控製而導致的。

這一結果既可能是由於身體的內部因素造成,例如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發生突變,也可能是由於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抽煙、紫外線輻射以及許多其他未知的因素。

關鍵在於到底是內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更重要。

今年一月,一份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試圖解釋為什麽有些組織更加脆弱,比另外一些組織患癌的機率達數百萬倍。

這一解釋主要是看當細胞分裂時,是否會失控而導致所謂“因為運氣不好”而產生癌症的假設。

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一組來自美國紐約一家癌症中心的醫生從不同的角度試圖揭開這個迷。他們使用包括計算機模型、人口數據以及從基因來研究癌症。

他們說,研究結果顯示,70-90%的癌症風險來源於外部因素。

由於運氣不好罹患癌症隻占一小部分。也就是說,那些因為長期吸煙患癌的人不能說這隻是“運氣不好”。

“癌症賭博”

科研人員說,可以把它比喻成用左輪手槍的生命賭博,內部因素就好比是一枚子彈。

就像玩俄羅斯輪盤賭,內部因素可能會使你有六分之一的機會生癌。這就是所說的由內部因素所造成的“壞運”。

但如果你吸煙的話,你就給左輪手槍多加了兩、三發子彈。這時候如果你扣扳機,你被癌症“擊中”的機會就更大了。

當然,不是每位吸煙者都會得癌,這裏當然也有運氣問題。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生癌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因此,從公眾健康來考慮,把這支左輪手槍中的子彈拿走得越多越好。

同時,還有一些未知的外部風險因素,而且這些外部因素也不是完全可以避免得了的。

英國的一名統計學專家表示,這份研究的證據比較可信,它說明外部因素是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最普通的癌症。

英國癌症專家史密斯博士說,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不抽煙、保持健康體重、飲食健康、少喝酒等雖然不能保證不生癌,但確實可以大大減少罹患癌症的機會。

(編譯:凱露/責編:歐陽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吃與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欲千北' 的評論 :

多謝光臨評論!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分享。非常讚成樓主最後兩段的評論。
吃與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遊士兄好辦法!多吃蔬菜有抗癌效果。一些轉基因蔬菜可以增加抗癌成分,也許抗癌作用更好。
potion 回複 悄悄話 科學,已經成為製造謊言和忽悠普通大眾的幫凶。
彩煙遊士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吃兄推薦的翻譯好文!

也許可以用儒家來中庸一下,就會得到最佳的養生辦法:既要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又要通過改善環境等來降低外部致癌因素的影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