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孩子的“財商”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2018-08-27 17:22:03) 下一個

前天(8月25日),“溫哥華幸福家庭群”舉辦一次特別的“家庭主題午餐會”,為本群今年升入大學的孩子們慶賀,也讓群內的家庭和年輕人有機會多聚聚多聊聊。這次的主題活動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舉辦(前幾次活動可見文後鏈接文章),今年因為時間拖後,有不少考入美國大學的孩子都已經開學了,這多少有些遺憾!

昨天的聚會活動中,共有10家好友出席,有6位大學生(2位新生),巧得是2個是多大的,2個是UBC的,2個是Queen's的,看到孩子們相談甚歡,健康成長,才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候,這也是我們“幸福家庭圈”所致力推動的事情!

這次活動中,我們特別邀請到大溫名人、本群好友Steven寇鴻久先生蒞臨,為大家做“如何培養財商能力”的主題講座。所以,在大家自我介紹的環節中,都分別談到了各自家庭對孩子財務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以增進了解和互有啟發。

總結我們這幾家在這方麵的做法,或許也能看到華人家庭的一些共性。第一,在孩子上大學前,基本上都是家長負責孩子的所有開銷(可能給孩子一點零花錢),估計這點上西人家庭也差不多的;第二,孩子上大學後,孩子的大額開銷(如學費、住宿費等)等也都是家長支付的,如果孩子打工等賺的錢則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華人家庭也比較鼓勵孩子打工,但是孩子打工賺的錢很有限,不像有些西人家庭的孩子往往是靠打工賺足學費的);第三,孩子滿19歲後,也都會讓孩子辦自己的信用卡(BC省的法定成人年齡),但大都是和父母的聯名卡,還是孩子消費父母買單,當然這時候已有家庭讓孩子辦自己獨立的信用卡(還有借記卡等),讓他們開始學會做預算和管理自己的財務報稅等,盡管家長仍會繼續支持他們的大部分花銷,估計這個階段西人家庭大都會讓孩子獨立管理自己的財務的。

最後一家是寇先生和他夫人做介紹,他們一家移民溫哥華正好20年了。寇先生一直做財富管理和稅務籌劃的工作,他曾擔任知名猶太人金融公司ZLC Financial Group合夥人和蒙特利爾銀行的私人銀行董事,並曾做過溫哥華中文電台財經財稅節目評論人,在2015年,寇先生還代表聯邦自由黨參加過聯邦大選。簡單介紹後,寇先生就開始了今天的主題分享,就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他重點談了這幾點(他開場還特別強調,對大學生講這個話題有些晚了,應該從中學甚至小學就要有意識地開展這方麵的教育,越早越好):

1、要盡早培養孩子對金錢的等量感知。這個可以讓孩子早點去打工來產生金錢的意識,或者參加這方麵的課程學習來了解金錢的概念。比如他們家,有次妹妹要姐姐給買個玩具,有過打工經曆的姐姐就說這個玩具要花費她四個小時的打工時間,這樣姐妹倆對金錢都有了明確的感知。

2、要讓孩子知道金錢等資源是有限的。這樣一方麵孩子會珍惜金錢,珍惜父母的勞動;另一方麵也會善待各種資源,學習如何去利用和擴大這些資源。

3、要讓孩子學會做選擇和明智地花錢。這一點不僅是理財的關鍵,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選擇中往往是有衝突的,比如要買書包還是買玩具等,要教會孩子懂得Need和Want的不同。

4、要讓孩子感受到不會理財的後果和接受懲罰。現在大學生都使用信用卡,無論是和父母的聯名卡還是自己的信用卡,如果不經意打理,就會出現“透支”,要收到銀行的“罰息”,對此,家長要對和孩子常溝通,及時處理好每一筆收支,不要有無謂的損失。

5、要及時讓孩子承擔起財務管理的責任。到了十八九歲,就要獨立開設和管理銀行賬戶,建立自己的信用積分;另外要開始學會報稅,這個也是作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對於比較富有的家庭,這時也可以給孩子一點資金,讓他們學習一些更高階的投資和理財技能。

寇先生在演講中,也對比談到西人家庭在這方麵的一些做法,他認為西人家庭總體而言要比華人家庭更重視對孩子“財商”的培養和訓練,特別是富有的西人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辦公室,有自己的律師和會計師,所以孩子從小就有這方麵的熏陶,他們對金錢和理財都有更多的了解和駕馭能力。這讓我想起了我所認識的一對西人老夫婦(我的Godmother和Godfather,隻是普通的中產家庭),三年前他們曾偶爾和我們說起,他們要帶孫女(當時剛考入UBC商學院)和他們的理財顧問好好聊聊,這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一直有心願要搞一次這樣的主題活動。

寇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座的家長和幾位大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之後大家也提了各自關心的問題。有的家長也提到小時候曾送孩子去上過理財的課程,但後來並沒有做過更係統的指導,主要是自己也都不太懂得怎麽去理財;有一位做老師的家長還介紹說,溫哥華教育局暑期課程裏都有專門的“理財課”,這門課非常受歡迎,稍微遲疑就報不上了。總之,溫哥華和北美各地有很多很好的“財商”訓練課,隻要家長有心都不難找到的。

寇先生講完後,大家就開始享用豐盛的午餐。坐落在海邊的“那家小館”不僅風景優美,菜肴更是精致可口。大家邊吃邊聊中,另一位特別邀請的嘉賓也到了,他是Ken Sim(中文名字沈觀健)先生,他今年將作為溫哥華NPA(無黨派聯盟)的市長候選人參加10月份的市選,很有可能成為溫哥華曆史上第一位華裔市長,所以今天也請他過來聊聊他對溫哥華未來的看法。

美味大餐後,我們有請Ken和大家自由交流。Ken先介紹了他的情況,然後談談他的施政想法。Ken在溫哥華出生長大,是華裔二代,1993年從UBC商學院畢業後,先是在會計師行和投資銀行工作了近10年,然後就開始與他人(包括他妻子Teena Gupta,印裔)一起合夥創業,先於2001年創辦了“Nurse Next Door”這家護理機構,現在全北美180個城市有連鎖機構,雇員超過5000人,後於2012年創辦了“Rosemary Rocksalt”這家百吉餅(bagel)店,生意也很紅火。(說明:以上內容除Ken自述外,也有筆者查閱資料後所得)

Ken雖然有豐富的從商經驗,但是他並沒有從政履曆,談及他為什麽要棄商從政?他認為現在溫哥華的經商和居住環境都有所惡化,很多人因為缺乏機會和生活成本昂貴而不得不離開溫哥華,而一個商業難以發展的城市是沒有未來的!所以他願意挺身而出,如果他能當選市長,他要努力推動溫哥華的改變,創造更加健康的經營環境。Ken沒有講太多他的施政想法,而更願意傾聽大家的看法,大家也就房屋可負擔、自行車道、UBC軌道交通、唐人街建設、流浪漢居住屋等熱點問題和他坦誠交流,共商未來。

Ken最後說,華人一定要出來投票!溫哥華的投票率本來就已經很低了(一般40%左右,其中2014年為43.4%,是2001年以來最高的,2011年為34.6%),而華人的投票率就更低了(一般都不到20%);如果華人大都能夠站出來投票,那麽華人就能決定溫哥華的未來;如果華人繼續不願意投票,那麽華人的未來就隻能被其他人所決定!——Ken的呼聲也說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期待今年的BC省各個市選中,華人都能踴躍投票,選出最好的父母官!

一頓美餐,聽兩位精英嘉賓演講,大家相互認識交流,這次“幸福家庭主題午餐會”真是太棒了!最後,寇鴻久先生還為每家贈送了一套他寫的理財專著,讓大家繼續學習分享,提高“財商”能力,共同融入社會主流,一起建設美麗新家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