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茶道

(2020-01-07 16:29:45) 下一個

偶然翻檢舊物,發現一套姐夫送的茶具。巴掌大的茶壺,李子大的杯,談不上多精致,隻是新,從未用過。我喝茶是喝的,但多是江南產龍井,後來國內講究養生,說是綠茶傷身,客人們便都送紅茶我也跟著喝了普洱茶,祁門紅等。貴賤不一,反正人家送什麽我就喝什麽沒一點要求。因為我實在不會品茶。當年帶團參觀西湖邊茶園,對著眾人頭頭是道,自己卻喜歡剛被引進的可樂。可口可樂在八十年代末挺貴的記得是2,3塊人民幣,配以雙層漢堡絕對是一餐犒賞。說回茶,那時我的印象就是司機大玻璃杯裏的半缸子茶葉沫。見過他們的空茶缸,上麵往往有一道洗不掉的印兒。越深越寶貝,表示它的主人天天喝,到最後不放茶葉了,白水倒進去也有味兒。這和我們去到的蘇杭賣茶壺的旅遊紀念品商店老板說的一樣。那些店家都黑心腸,見了老外便提價。見到日本遊客更甚,直接就在價錢後麵加零。一百的一個泥壺頓時改成一千一個。也難怪,不提價怎麽給陪同,司機回扣呢?當然這和如今的旅遊界坑蒙拐騙比差太遠了。起碼貨都是真的。而且真有高級的。當時清末的物件根據國家規定還是可以出境的。我帶的旅遊團都是美國所謂豪華團,客人一般願意在友誼商店購物。在黑店買的較少,人家也是識貨有比較的。印象深刻的是一對好基友,男同性戀,兩人買了一對兒真人高的景泰藍瓶子。光運費就是一萬多美金。在當時可把我的司機激動壞了。可惜是在上海博物館,沒一點好處給我們。無奈,我隻能低價,以成本價買了一個紫砂壺。好像是200元多吧,送給了我一個朋友。他剛從日本回國發展,個人喜好搜集茶具。我送的這件色深油亮,手感滑潤,壺上的圖案細膩複雜,刻了一支蜿蜒曲折的老梅,雕工非常精到。我雖不懂行但常年帶團參觀博物館,工藝品廠,久了也練出一二分眼光。一眼看中買下後,回頭再瞧那排放茶壺的展示櫃竟覺得沒一件茶具是燒陶的。那壺取義非常妙叫做“枯木逢春”,正合適。我那朋友在日本找到了當地人作老婆卻總找不到工作。回了北京生意做的順風順水,從進出口牡丹電視機配件到大型遊戲機,樣樣獲利。時隔三十年不知他是否還在用那套紫砂壺嗎?

如今,我們都年過半百,斷了音訊。想想也真應了那句話,當初多深厚的友情也抵不過生活的變遷。有的人走走也就散了。天各一方,往日如風煙消雲散。如果上帝有知,他會安排重逢麽?

在安靜的居室中沏功夫茶,是閑適之時的雅趣。把茶葉和幹桂花一起放入茶壺中。燒開適量的水,冷卻幾分鍾,等水溫降至78度時再慢慢澆入。蓋上茶壺蓋泡個十分鍾。讓茶的香氣彌漫在壺中好似將茶壺的內壁整個熏了一遍。完後倒茶在小杯。第一遍的茶是不喝的。說是涮碗也好,是嫌太烈了也好。第二遍的茶才濃淡適宜,香韻尤絕。第三遍呢,一個字,清,輕,胃不好的人喝了也沒事。或加一點小零食。一人獨坐,不動聲色,靜靜地消化良辰美食,真是一種樸素雅致,不需花費太多的享受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