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養神

如果你不幸進來了,你會失望。如果在這裏,你學到點什麽,或有什麽感受,那更是浪費你的時間了,咳,咳!
個人資料
金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抗戰勝利70周年宿遷抗戰史之一

(2015-10-05 00:27:09) 下一個
抗戰勝利70周年宿遷抗戰史之一

1937年“七·七”事變,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十年內戰時期的階級矛盾降為次要矛盾,而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國難深重、大敵當前、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共中央及時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鋼鐵長城,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指示各地黨組織,迅速組織抗日統一戰線,開展救亡運動。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宿遷人民熱烈響應,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救亡宣傳,組織地方武裝,準備抗擊入侵之敵。1938年,中共蘇魯豫皖特委派人來宿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遊擊支隊、蘇魯豫支隊、蘇皖縱隊先後進入宿遷縣境開辟根據地。在中共蘇皖區黨委及以後的淮北、淮海區黨委領導下,宿遷境內先後創建宿遷、宿北、泗宿、運河特區、睢宿五塊敵後抗日遊擊根據地,並分別建立縣、區、鄉各級黨組織與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宿遷人民英勇頑強,前仆後繼,粉碎了日偽頑的無數次瘋狂進攻,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反“掃蕩”、反“蠶食”、反磨擦鬥爭。八年中,馬陵山麓、大運河畔,始終燃燒著漫天的抗日烽火。宿遷人民同全國人民一樣,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五章 抗戰初期宿遷人民抗日鬥爭活動及宿遷淪陷後的形勢

第一節 初期的抗日鬥爭活動

一、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開始。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一個包括各階層愛國群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迅速開展起來。

同年9月,八路軍某部南下宣傳隊(代號蘭蘇維)來宿遷散發《八一宣言》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中共中央文件和傳單,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立刻受到宿遷人民的熱烈擁護與支持。宿城知識界湧現一批熱血青年,縣中教員張一平,項裏初小校長陸海川,鍾吾小學教員倪培修,孝廉堂小學教員蔡西野,宿師學生肖樸、黃石奇等,都滿懷抗日救國激情,自發結合起來,分析研究黨的抗日政策,討論宣傳和組織群眾抗日的具體辦法。他們利用課堂陣地,慷慨陳詞,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來激勵青年學生抗日熱情,要求他們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從上海回來的愛國青年許裏人,在《宿遷日報》發表文章,號召青年團結起來,共赴國難,激起了廣大青年的愛國熱情與報國殺敵的決心。有的自動參加抗日武裝,走上抗戰前線;有的奔走呼號,深人群眾,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爭先為抗日救亡貢獻力量。張一平編印的《抗戰吼聲》救亡歌曲集,傳遍千家萬戶;抗戰歌聲,響遍宿遷大地。

1938年元月,徐州第五戰區抗敵總動員委員會派權翊庭來宿遷籌建組織動委會,並與肖樸、許裏人、倪培修、蔡西野等人取得聯係,共同開展工作。3月,中國共產黨的秘密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宿遷小組”成立,由張一平任組長。成員有肖樸、倪培修、許裏人、蔡西野、黃石奇、肖明等。後從五戰區抗敵劇社回來的陸海川,也參加了民先隊的小組活動。由於民先隊是秘密組織,在國民黨統治下,不能公開進行活動。因此他們醞釀擬以民先隊為基礎,組成一個公開的群眾抗日救國團體,以便更廣泛地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不久,中共蘇魯豫皖特委(又稱徐州特委)書記郭子化,以國民黨第五戰區總動委會委員的身份,利用與宿遷縣長黃晉珩(又名黃楚白)的同學關係,派中共黨員於化琪出任宿遷縣政府第一科科長(即民政科),負責動員群眾抗日工作。又派中共黨員謝光亞出任縣大隊參謀長,負責發展民眾抗日武裝。於化琪到任後,一麵倡導組建抗日救亡團體,武裝群眾抗日,一麵廣泛接觸宿遷青年,對其前一階段抗日宣傳活動給予充分肯定。不久,宿遷縣抗敵總動員委員會成立。縣長黃晉珩兼主任,於化琪為副主任。肖樸、黃石奇、許裏人、蔡西野任指導員。接著又成立宿遷縣民眾抗日自衛總隊。各區、鄉(鎮)分別成立大隊、中隊。縣總隊派軍事人員擔任區、鄉(鎮)自衛隊教練,學習軍事操典,練習射擊投彈,後請動委會成員去各地培訓,民眾抗日情緒很高,自衛隊興旺一時。台兒莊戰役期間,自衛隊員出擔架,運送輜重糧秣,維護地方治安,做出一定成績。

4月,經徐州總動委會秘書、中共黨員郭影秋安排,以榮千祥(即榮高棠)為團長,平津流亡學生組成的移動劇團來宿遷作巡回演出,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多場街頭劇和話劇,並在群眾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大大鼓舞了群眾抗日救國的熱情。張一平、倪培修、許裏人、黃石奇等人,同移動劇團的莊璧華、徐文烈、陳丹亭等,舉行多次座談,研究抗日救亡問題,交流活動經驗。莊璧華建議宿遷青年組建一個公開的群眾抗日救國團體,把抗日救亡活動廣泛深入開展下去。

在移動劇團的影響以及於化琪的支持幫助下,1938年5月2日,“宿遷縣青年抗日救國會”成立。大會通過了“青救會章程”和“青教會工作綱領”,並決定以《青年進行曲》為“青救會會歌”。大會推選陸海川為會長,張一平為組織部長,蔡西野為副部長,倪培修為宣傳部長,許裏人、黃石奇為副部長。原民先小組成員通過師生、同學和親友等社會關係發展青救會員近百人。會址設在讚化宮(今實驗小學)。會後向縣黨部備案,取得了合法地位。接著縣青救會皂河分會與堰頭分會相繼成立,葉可澤、郭翰分別為負責人。大興、月河、縣中等地成立青救會小組。

青救會成立後,各項活動迅速在城鎮各地展開,聲勢很大,影響很廣。首先是開展讀書活動,進行自我教育,用革命理論與中國共產黨抗戰救國的主張及其方針政策,武裝會員思想,提高政治覺悟,鼓舞抗日熱情,堅定抗戰勝利信心。當時他們能看到的書籍除馬、恩、列、斯和毛澤東、朱德有關著作外,還有艾思奇的《大眾哲學》、蘇聯列昂節夫的《政治經濟學》以及美國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等。經常閱讀的報刊有《新華日報》、《文匯報》、《大公報》與《抗戰》、《群眾》、《解放》等進步刊物。這些報刊在當時是不可多得又極為寶貴的精神食糧,會員們如饑似喝地閱讀、研討,吸取營養,這對提高他們政治覺悟,堅定勝利信心及其後來走上革命道路,都起到一定作用。青救會還定期舉行座談會,研討革命理論,分析抗戰形勢,談論學習心得,交流學習經驗,加強學習指導,從而把讀書活動搞得既生動活潑,又紮實有效。其次是宣傳活動,青救會的宣傳活動更是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為了擴大宣傳,他們出壁報,編會刊。壁報每周定期在四城門和財神廟張貼,會刊名稱《尖兵》,為油印十六開本,不定期。由於壁報圖文並茂,經常吸引各界人士圍觀。一次,在南城門壁報處,駐宿國民黨五十七軍兩個軍官看後很受感動,並主動到青救會找負責人談心,鼓勵他們“認真辦下去”。除了壁報之外,他們還經常舉行漫畫展覽。因為張一平、倪培修、許裏人都擅長繪畫,他們便利用漫畫來描繪台兒莊大戰的勝利場麵和日本帝國主義殘殺中國人民的血腥暴行,很受群眾歡迎。再次是演戲、教歌。他們在青少年學生中選拔人才成立劇團,組織歌詠隊,常在晚間利用廣場演文明戲、活報劇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當時流行的《義勇軍進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進行曲》、《遊擊隊之歌》等歌曲,在青年學生、工人、市民中廣為流傳。青救會還經常在街頭、廣場或劇團演出之前,請於化琪或青救會領導成員向群眾作演講,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分析戰爭形勢,傳播勝利消息,鼓舞群眾情緒。當時極樂庵草園、校軍場是青救會活動的主要場所,每次受教育人數均在數百人,影響大,效果好。

5月19日,徐州淪陷那天,日本飛機18架次輪番轟炸宿遷縣城,縣城破壞嚴重,大火三日不息,人心浮動,社會秩序大亂。國民黨宿遷縣黨政機關遷到郊區農村,城鎮居民早出晚歸到郊外躲飛機。這時肖樸已赴延安抗大學習,青教會會員一時很難集中,活動已不能正常進行,為此,於化琪在六月初召集青救會骨幹分子研究當前形勢,最後決定把抗日救亡運動推向農村,到農民群眾中去。會後派出一批人到群眾基礎較好的宿北幾個鄉鎮出任民眾抗日自衛隊政訓員。如陸海川、黃石奇到棋盤;蔡西野、許裏人到王圩;倪培修、肖明、秦克穎到王莊。他們在自衛隊通過辦壁報,講時事,教唱歌,向自衛隊員和農民群眾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在“七七”抗戰一周年紀念日時,他們配合堰頭分會演出街頭劇。之後,於化琪到宿北堰頭,向崇德小學師生講了黨的抗日方針,進行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在青年學生中產生強烈反響。由於當時各鄉鎮民眾自衛武裝大部分掌握在地主豪紳手中,他們傾向國民黨,因此,在自衛隊中進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宣傳活動阻力很大,甚至遭到刁難和破壞,致使宿北地區抗日救亡的局麵未能充分展開。到7月中下旬,經總隊政訓處同意,青救會骨幹先後撤回縣城。

在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宿南的朱敬芳(土地革命時期地下黨員)、武海峰等人,先後在泗宿邊境的朱大興莊、武家圩、蔡亂莊、蔡破圩等地,自發組建抗日聯莊會,宣傳抗日救國。在宿西,王萬武、楊新、王懷秀、袁介之等人,在睢宿邊境的王大莊、蔡橋口、張曉亭、王營子、花園等地,建立青年抗日救國團,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此外,馬良駿、周化龍、張一秀、陸裕民、楊靜澤等人,分別在宿東的大興鎮、城區月河、縣中等地,成立青年抗日救國小組,開展抗日救亡宣傳。豈料,全縣各地抗日救亡的烽火剛剛燃起,宿遷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

8月,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獲悉宿遷青救會十分活躍,大為惱火。在淮陰召見宿遷縣長黃晉珩,批評他擅自任用延安來的“不法之徒”“擾亂社會秩序”。接著委派魯桐軒接替與共產黨合作的黃晉珩為宿遷縣長。魯上台後,派特務監視青救會活動,後以青救會不符合《江蘇民眾組織條例》為借口,而不予支持。於化琪也被排擠離開宿遷去魯南,行前發展陸裕民入黨,到魯南又發展馬愛亭入黨。青救會部分骨幹分子張一平、許裏人、劉淵、肖明、秦克穎、肖雯、陸裕民、陸裕慶以及徐州淪陷後流亡宿遷的胡競等10多人,經於化琪介紹前往魯南投奔八路軍。不久,經陳籌介紹,陳少南、陳玉等赴魯南八路軍岸堤幹校學習。對各區、鄉民眾抗日自衛隊,魯桐軒以“抗日由國家軍隊負責”為理由,宣布解散,有的被魯桐軒收編為常備旅;有的當了土匪;有的投靠日偽;也有的轉化為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至此,宿遷縣青救會有組織、有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停止了。

9月,戴樹璜(古邳人)受邳睢黨組織的派遣來到宿北,以動委會的名義,聯絡進步青年楊梓才、王子魯、晁福祥、汪益之等人在宿北五、六、七區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展青救團,組織聯莊會和抗日自衛隊,發動群眾起來抗日。戴樹璜還在地主紳士等上層人物中積極活動,動員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們參加救亡工作。他以“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人出人,團結一致,打敗日本侵略者”為號召鼓動各階層抗日,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們聽了他慷慨激昂的講話,無不為之感動,紛紛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從而點燃了宿北地區抗日救亡的烽火,這為在宿北重新建黨和開辟敵後遊擊根據地,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國民黨駐軍抗敵經過

1938年11月中旬,日軍富永旅團約3000人,由徐州沿海鄭公路東犯,企圖進占宿遷。形勢異常危急。原駐防宿遷的國民黨57軍為增援武漢會戰已於9月調防安徽,縣境空虛。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令89軍198團劉振璜部,星夜兼程,趕赴宿遷駐守待援。劉團於11月17日,由蔣壩抵達宿城。18日,即察看地形,部署兵力,搶築工事。在黃河西側埋雷設障,炸毀黃河大橋,破敵進犯的交通線,並征集船民在大運河上架浮橋,作為後路。劉團倉卒間做好了應戰部署。

19日,泗縣日軍一聯隊為配合進攻宿城,經歸仁集向北猛撲,在雙蔡圩被國民黨89軍陳海波團阻擊,戰鬥激烈,睢寧日軍經淩城包抄守軍後路,陳團被迫撤出雙蔡圩。日軍進圩屠殺群眾10餘人。20日晨,日軍富永旅團3000人,步、騎、炮、坦克等兵種,在飛機掩護下由睢寧東犯入境。21日,敵以重炮、飛機對宿城狂轟亂炸,騎兵、步兵、坦克等分四路直逼宿城。其中一路繞道支河口經龍虎壩一線,直撲西北圩門和北圩門。守軍198團團長劉振璜,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毫不畏懼,激勵官兵,為保衛祖國、保衛家鄉而戰!但因無重武器還擊,隻憑工事固守,傷亡慘重,在南營盤守軍連隊用步槍手榴彈憑借工事和墳頭,與在坦克掩護下日軍殊死拚殺,犧牲慘重。

經過兩日激戰,日軍於22日拂曉攻入圩內,逼近城牆。守軍傷亡過半,彈盡糧絕,救援無望。團長劉振璜當機立斷,下令所部東渡運河突圍。不料,敵已逼近東關口。東關口的後衛排已被擊潰,運河浮橋亦被炸毀。前有運河,後有追兵,敵機低空掃射,屍骸遍地,慘不忍睹。當198團官兵用門板、木桶等飄浮物強行泅渡時,飛機和敵地麵部隊從空中、地麵兩個角度向河中掃射,脫難者僅十之一二。團長劉振璜、副團長吳紹文,均在泅渡時殉國。宿城陷落,日軍屠殺居民300餘人。

11月23日,57軍霍守義師,長途馳援抵宿。667團團長、共產黨員萬毅駐守洋河、羅圩一線,警戒泗縣、睢寧、宿遷之敵進犯洋河;668團駐守陸集、卓圩、曹集一線,警戒宿城之敵東渡運河。57軍霍守義師決定乘敵立足未穩,組織兵力反攻宿城。事先派遣偵察人員摸清敵軍在城廂各地兵力部署,並派便衣隊潛伏在城廂要津,以策應主力攻城。30日黃昏,攻城部隊由縣大隊副徐希江向導,運動到荷花池(今屬雙莊)一帶隱蔽,準備雲梯,入夜奔襲宿城。攻城部隊一部剛至南圩門,敵發射照明彈,用強火力阻擊。敵誤以為南圩門是主攻方向,於是不斷加強防禦,攻城部隊利用敵錯覺,以小部隊佯攻南門,另派一支部隊,出敵不意,沿東圩外蘆葦地隱蔽前進,從東北圩門一舉攻人圩內,另一主力攻入西北圩門,一方麵向城內攻擊,一方麵將駐城廂各處敵人分別殲滅,並將停放在馬陵山西北角廣場上60餘輛汽車及輜重武器焚毀,部分殘敵喪魂落魄,撤入城內固守。是役斃日軍200餘名。次日拂曉攻城部隊安全轉移。之後,57軍在宿遷與日軍雙方攻守對峙80多天。

12月5日,57軍667團在三棵樹伏擊日軍,斃敵5名。12日,睢寧日軍數百人,在坦克掩護下,經淩城向埠子進犯。668團偵悉,事先由李營長率兩個加強連進駐埠子構築工事,以阻擊來犯之敵;另以一部潛伏在埠子大西莊,準備夾擊敵人。12日黎明有雨,敵機不能起飛,以坦克、步兵瘋狂向埠子西門攻擊,守軍憑圩拒守。環圩濠溝很深,敵坦克每近濠邊,皆被守軍擊退。激戰竟日,黃昏,敵軍撤到埠子西吳家群牆,造飯休息。當晚,圩內守軍與埋伏在大西莊伏兵以及駐羅圩、陳塘圩57軍同時出動,夾擊敵軍。敵軍大亂,狼狽向西逃竄。此役殲敵百餘人。57軍退往羅家圩。15日,日軍進占埠子,屠殺居民69人。24日駐宿城日軍崛井三十二聯隊,陸野三十三聯軍,柳田九十五聯隊約3000餘人,分別向沭陽和洋河方向進攻。其東路敵軍在卓圩曹集一線遭57軍伏擊,擊斃敵人一部。南路進攻洋河日軍遭57軍頑強抵抗,日機投彈,誤中自己汽軍,炸死炸傷敵軍多人。在圩內發生巷戰肉搏,戰況空前慘烈。是役斃敵30餘人,俘佐藤一人。27日,日軍攻陷洋河,共燒民房9947間。

1月25日,睢寧日軍數百人,經淩城進犯羅家圩。是時,57軍667團主力已去歸仁集剿匪。留守部隊獲得情報後,隨即兵分兩路,一路部署在圩內有利陣地,一路埋伏在圩外,以夾擊來犯之敵。敵先以小鋼炮向圩內轟擊,試探虛實。守軍敞開圩門,一槍不發,誘敵深入。待日軍進抵羅圩西門外50米的窪地時,守軍一聲號令,如同神兵天降,裏應外合,兩麵夾擊。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調頭回撤。守軍衝入敵陣,前後堵截,展開白刃拚搏,殺得敵人亡魂喪膽,狼奔豕突,連鋼炮也未及帶走,拖著20多具屍體,倉皇逃回埠子。這次戰鬥,敵損兵折將,守軍無一傷亡,並繳獲許多槍支彈藥。當時淮屬各縣均為57軍這一勝利歡欣鼓舞,並紛紛派員前來慰問祝賀。

2月24日,宿遷、睢寧、泗縣之敵聯合行動,分別由南北兩線進攻。北線是宿遷之敵沿宿沭公路東犯,在小嶺以西、馬窯以東一帶,遭668團阻擊,激戰數小時後,因下雨,至傍晚敵始離去。

南線之敵約1000餘人,在羅圩西北陳塘圩一帶集結,以步、馬、炮、工、坦克諸兵種配合,於24日拂曉,分兩路向羅圩逼近。守軍668團二營,早已做好戰鬥部署,嚴陣以待。8時許,敵機在守軍陣地上空盤旋投彈,敵炮兵亦向圩內轟擊,西圩門炮樓被敵擊毀。9時許,敵以坦克掩護步兵衝鋒,至吉安橋前,守軍憑據有利地形,猛烈還擊,給敵以重大殺傷。敵退至小朱莊。是時,北風呼嘯,雪花紛飛,敵迂回至沙河上遊過河,從圩西北角發起進攻。守軍憑圩據守,居高臨下,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又一次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中午,敵運來竹梯,以輕重機槍掩護步兵撐竿跨越圩溝,攻入圩內。突破口雙方傷亡慘重。是時,天氣由雪轉雨,入圩之敵瘋狂屠殺居民。守軍悲憤交集,跳出掩體,與敵展開巷戰,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戰鬥異常激烈。萬毅團長聞訊,一麵指揮二營與敵撕殺,一麵命令一、三兩營冒雨出擊,從左右兩翼包抄,敵人措手不及,頓時陷入困境。戰鬥到下午三時,敵遺屍累累,狼狽潰退。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守軍僅300餘人,從拂曉到黃昏,抗擊了數倍於己之敵,軍民傷亡百人,而殺敵卻達數百人,陣地依然。

2月25日,57軍移防淮陰。宿遷全境淪陷。

第二節 宿遷淪陷後的形勢

一、日軍暴行

抗戰爆發,日軍不時轟炸侵擾宿遷。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9月17日,日機一架,在城區上空盤旋,經時始去。爾後常來一架至三、四架,間或投炸彈,毀壞房屋,傷害人畜,侵擾居民。之後,轟炸漸稀,人心稍定。1938年5月19日,突然飛來10架日機,很快又增加到18架,交織空中,向下投彈,一時煙焰四起,彌天蔽日,縣城內外,頓成火海。大火延燒三日,尚未盡熄,受災計1000多戶。燒毀房屋6000餘間,死傷20多人。此外,日機也常飛臨新安鎮(今屬新沂市)、洋河、埠子、大興等集鎮,偵察投彈,炸毀房屋、器物甚多。

1938年11月22日,日軍攻陷縣城後,從西北圩門內的張老廟、石灰窯至西馬路口一帶,以搜索抵抗部隊為名殺死不少居民。由南麵入城之敵,從牛角灣沿奎星樓北堤,捕去無辜百姓趙德蘭之父等18人,將其集體槍殺在老堤頭。第二日又在城隍廟捕去一名和尚和市民10多人,用繩索反綁雙手,帶到宿關壩台運河沿上,用刺刀刺死,推入河中。河水殷紅,屍體橫流。這是日軍對宿城人民進行的第一次大屠殺。

日軍占領宿城後,張貼“安民告示”,網羅漢奸成立“複興會”,頒發“良民證”,誘騙商人市民回城,市民跑反在外諸多困難,加之焦念留家親人及財產安全,紛紛領證回城,初時尚安定。11月30日夜,57軍反攻入城,打死許多日軍,燒毀日軍汽車和輜重後安全轉移。當夜,龜縮在城內的日軍驚慌失措,未敢擅動。次日上午,為了報複,日軍首先從北城門傾巢而出,開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一路沿中山北路、馬陵公園、真武廟、天曹司、泰山庵,直到北圩門,一路沿書院、石坡岸、百子堂、張老廟到西北圩門,挨戶搜索,見人就殺,遠者槍擊,近者刀刺,雞犬不留。在家者幾無幸免,不少戶被殺絕,家家戶戶屍體狼藉。在石坡岸地下函洞,真廟山西兩座石灰窯,馬陵公園橋洞下,北圩根火爐窯,觀音宮南殿等處都有數十名避難市民被殺害。接著,日軍又縱火焚燒西北隅千餘間民房。在西北隅燒殺後,屠夫們又呼嘯著將前往天主堂避難的10多名礦工和婦孺用機槍掃死。日軍在極樂庵搜出子彈,硬說僧人窩藏抵抗部隊,把寺內僧人和避難市民全部殺害,埋在四個大坑裏。事後僅在一個坑裏就掘出36具屍體,有的無頭,有的斷臂,有的腸子拖在體外。在後馬口、教軍場、行宮、藏軍洞一帶獸兵也是挨戶搜殺,張家茶館一處被殺10餘人,藏軍洞及附近大溝裏躺著一百多具屍體。當天下午2時,日軍從耶穌堂押送一批教民去仁濟醫院,途經黌學月牙池畔大影壁牆前,一教民逃跑,日軍追至竇寶橋,又在這裏屠殺居民54人,其中男35人,女19人。又從南圩門縱火焚燒民房向北延及財神閣(今東大街南頭)。次日,日軍又從大街殺向小巷,在葉林、柳林、東堤頭、小東圩門外、如意庵、城南搜殺居民,幸好大多數人聞訊已連夜轉移,但少數留下看家的老人,未能躲過日軍屠刀。在城南一個4歲幼兒也慘遭殺害。第三天,日寇又以掃清視線為由,對東北圩門外的新盛莊、棉花莊、兵馬莊、蒲包莊及西北圩門外的零散住戶大肆燒殺搶擄,並把不少刺傷的居民扔入火海。

在大屠殺期間,美籍傳教士任恩庚和加拿大籍歐神甫,曾出麵要求日軍停止屠殺,但日軍聲稱“皇軍損失太大,一定嚴厲膺懲,以教訓抵抗者”。第三日,經外籍傳教士及紅?字會再三懇求,日酋才下令停止屠殺。經過三天屠殺,宿城已變成死城。街頭巷尾,牆角屋隅,屍體成堆,血流殷途。不少婦女被奸汙後又遭屠殺,兒童多被槍挑摔死。其情之慘,不忍盡述。

據當時負責掩埋屍體的紅?字會與教堂統計:“死難者3000人以上,被燒房屋2000餘間”。解放後,據宿遷縣誌辦公室調查記載:“經清理由公眾掩埋或家人領葬,共得屍體4000餘具。”然而,這僅是宿城一地。農村各較大集鎮,受害亦非少數。1938年12月15日,日軍攻占埠子鎮,焚燒民房數百間,屠殺居民69人。12月27日,日軍攻占洋河鎮,到處縱火,餘燼經月未滅。焚燒民房9947間。1939年2月,日軍在宿城東北劉圩及其附近的周莊、夏莊屠殺無辜居民七八十人。總之,凡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無惡不作。日本帝國主義欠下宿遷人民的這筆血債,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二、日偽的殘暴統治

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采取“以華治華”的手段,網羅漢奸,拚湊傀儡政權,以便嚴密控製宿遷。1938年11月28日,在日軍宣撫班的策劃下,成立偽複興會,委陳亞平、邱麗堂為正、副會長。同年12月15日,偽複興會改為治安維持會,徐善東任會長。1939年2月,改治安維持會為“縣公署”,徐善東改任縣知事,並在淪陷區沿襲舊區劃,設立八個偽區署和區團部,分別委任偽區長和偽區團長。各區、鄉相繼推行保甲製,以強化其基層偽政權。

在軍事上,1938年12月18日,由日本憲兵隊策劃成立情報隊,委戚仲俠為隊長。接著成立警察大隊,由縣知事徐善東兼大隊長。初為一個大隊,後招安土匪譚成書、邸萬均兩部分人槍,擴充為三個大隊,約1200餘人。後又成立偽警察局,局長杜光晨(河北省人)。同時在宿城、洋河、窯灣(今屬新沂市)、新安鎮(今屬新沂市)等地設立分局。局屬警察中隊,約百餘人。日軍以大小漢奸為骨幹,在全縣水陸交通要道及重要集鎮構築據點,派日偽軍駐守,嚴密控製交通線。偽縣公署利用收編土匪和地主武裝,擴充偽保安總隊。先後充任偽保安支隊司令(後稱中隊)的有縣北鄉的王光勝、李榮慶、婁憲清、馬鐸等;縣南鄉的陳英、蔡崇綱、浪波和尚等。此外,日本特務機關遍布全城,先後設有“日本特務機關處”,“日本駐宿部隊(又稱紅部)情報室”、“徐州日本憲兵隊宿遷分隊”、“日本憲兵隊情報處”、“淮海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情報組”、“徐州太田師團駐宿遷聯絡所聯絡部”、“淮海省出版社宿遷情報站”、“郝鵬舉特工組”等。特務機構人員多如牛毛,滲透到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實行嚴密控製,暗中操縱宿遷社會一切事務。

在經濟上,1939年1月成立偽商會,胡傑生為會長,吳朗之為副會長。胡兼糧棧棧長,吳兼合作社社長。胡、吳等秉承日軍旨意,招徠外逃商民回城,在東南圩門和東圩門外建草房500間,租給各商號營業,開設南北市場。當時,城內除日、韓商人開辦的洋行外,別無其他商號。日韓商人與偽商會,操縱宿遷市場,壟斷宿遷經濟命脈。他們為日軍推銷劣質工業品,收購軍需物資,如糧油、銅鐵等,運往徐州資敵,為日軍推行“以戰養戰”政策效勞。當時,汽車站、輪船碼頭均為日本人所控製。宿遷經濟已基本處於殖民地化的狀態。

三、地方遊擊隊蜂起

日本帝國主義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宿遷人民的強烈義憤。宿城瓦工王懷仁隻身抗暴,英勇殺敵,智勇兼備,為人稱道。縣城初陷時,王懷仁被日軍捕獲。日軍情報隊長三考看其憨厚可用,遂委他為情報員。一次,王懷仁與日本人小宋,乘船南行偵察軍情。王懷仁知小宋不通漢語,遂告船戶:“他是日本人”相與商洽,乘小宋不備,猛地將其推落水中,並拔槍射擊,將小宋擊斃。城鄉群眾聞之,莫不拍手稱快!宿城淪陷後,國民黨宿遷縣長魯桐軒率屬下逃往淮陰,次年初返回宿遷,以流亡政府形式在四鄉活動。當時日軍僅占領主要城鎮,廣大村鎮仍以國民黨名義行使政權。各地民眾抗日自衛武裝大多數掌握在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手中,但也有少數掌握在原中共地下黨員或讚成中共抗日主張的民主人士手中。

(一)蔡少衡創建的蘇魯邊區抗日遊擊隊

蔡少衡,宿遷人。土地革命時期曾任宿遷地下黨縣委委員,脫黨後,在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任職。1938年春,出任國民黨山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秘書,在郯城、臨沂一帶結識一批在地方有聲望的知識分子。這些人思想進步,熱心救國,要求在魯南組織抗日武裝。後蔡少衡向國民黨蘇魯皖遊擊總指揮李明揚作了匯報,提出建立蘇魯邊區抗日武裝的要求。李批準建立魯南遊擊區蘇魯邊區辦事處,任命蔡少衡為辦事處主任。蔡少衡攜印信赴任,途經宿遷,意欲在家鄉組建“江東八千子弟”作為蘇魯邊區遊擊隊基礎。於是,他找到馬愛亭。馬是大興集馬莊人,省立第七師範畢業,是宿遷地下黨縣委書記馬侖的長兄。馬侖犧牲後,他曾聯絡大興地下黨人,殺死惡棍馬成謙全家五口。案發後,被判無期徒刑。1938年4月,經郭子化、蔡少衡營救出獄。經於化琪指示,在大興組建第二區民眾抗日自衛隊第四中隊,任中隊長。魯桐軒接任縣長後,馬愛亭正準備跟於化琪上山東。蔡少衡向他說明來意,馬遂約八區自衛隊中隊長張蔭棠共同帶領60多名自衛隊一起前往山東層山,掛起“蘇魯邊區辦事處”的牌子,帶來的60多人編為辦事處的警衛部隊。同年10月,於化琪介紹馬愛亭入黨,馬又發展馬陵王守成、張道友入黨,在該隊建立黨小組。後來該部與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接上關係,互派幹部,開展練軍工作,並三次派青年到山東岸堤參加八路軍開辦的幹部培訓班學習。該部在臨沂、郯城、費嶧一帶,曾多次打擊日軍。

(二)葉可澤領導的抗日遊擊隊

葉可澤,宿遷縣皂河鎮人,1932年參加共產黨,負責中共皂河特支兵運工作。1933年6月,皂河地下黨遭受破壞他被迫逃往南京、上海等地尋找組織,以便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36年夏,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鎮江監獄。抗戰爆發後,被保釋出獄。返鄉不久,即前往延安尋找黨中央,中途因戰火受阻。後與山東臨、郯地區青救團聯係,回鄉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組織青年抗日救國團。1938年5月,宿遷縣青救會成立,出任皂河分會負責人。10月,他出任國民黨皂河鎮鎮長,接管了皂河百餘人的民眾抗日自衛武裝。後又改組為抗日遊擊大隊,兼任大隊長。1939年初,日軍進駐皂河後,他率部在四鄉開展遊擊活動,多次襲擾日軍據點,打擊漢奸,處死日軍委任的皂河維持會會長。日偽漢奸懾於他的威力,皂河一帶的偽保甲政權遲遲不能建立。他綽號“葉大闖”,英勇善戰,為人稱道。同年4月,匪首王振鐸部500餘人,受日軍委派占領皂河,葉可澤聯絡邳、宿、睢邊區抗日武裝,會同八路軍“南支”先遣第一梯隊,一舉攻克皂河,將王振鐸部擊潰。5月,在廟莊成立八路軍邳宿睢抗敵自衛團,葉任團長,下轄三個營,約千人。同年底,該部編入八路軍蘇皖縱隊。

(三)武海峰領導的抗日聯防隊

武海峰,宿遷縣南武家圩人。其父兄均曾任過地方董事,是縣南鄉望族。武本人也是南鄉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少年時代,曾在宿遷鍾吾高小參加過反帝愛國運動。土地革命時期,在我地下黨宿遷縣委書記馬侖、縣南鄉地下黨員劉穎生的影響下,積極倡導在武圩、大陸莊組織農民協會,並參予農民抗租抗稅的鬥爭。他毅然和封建地主家庭決裂,主動資助地下黨活動經費。抗戰爆發後,他賣地買槍,組織群眾抗日武裝,匯合大陸莊、大華莊抗日武裝,組建起抗日聯防隊。

宿城淪陷前夕,武海峰被推任國民黨閘塘鄉鄉長,但他不願接受縣長魯桐軒的領導,因而魯一心想處死他。一次,魯桐軒的常備隊在馬園、閘塘一帶強收捐稅,武指令抗日聯防隊禁止常備隊進駐,要群眾拒絕繳納捐稅。魯桐軒對武海峰恨之入骨。1940年初,魯桐軒帶領武裝,通過武伯選,騙開圩門,將武海峰軟禁起來。魯桐軒誣稱武海峰勾結日偽,私通共黨,威脅他交出槍支。武海峰義正辭嚴,駁斥魯的讕言,機警地與其周旋。陸文啟、王守正等警衛隊員,攜槍暗中保護他。後武海峰借口解手在群眾掩護下越牆逃跑。幾天後,魯的常備旅兩次突襲武家圩,均被武海峰領導的抗日聯防隊擊敗。武海峰再次賣地買槍,武裝群眾自衛抗日。各莊聯防隊日夜巡邏放哨,保衛家鄉,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後來,該部並入改編為蘇皖縱隊運河大隊。

抗日初期,宿遷各地群眾的抗日自衛鬥爭,雖多是自發的、分散的,但卻反映了宿遷人民堅強不屈的民族意識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意識和精神,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匯成一股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強大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oldsoldier 回複 悄悄話 抗日戰爭時期為何共産黨的部隊改番號為八路軍及新四軍?為何帽子上有青天白日章?莫信道是毛叛了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