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養神

如果你不幸進來了,你會失望。如果在這裏,你學到點什麽,或有什麽感受,那更是浪費你的時間了,咳,咳!
個人資料
金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也談界定藝術作品的經典性

(2007-01-31 23:06:54) 下一個


談藝術作品的 "經典性",大致上是指藝術作品的時效 (經) 和典範 (典) 兩大特性。前者是指作品的 "經久不息",後者則是指作品的 "即時轟動"。而能夠兼據這兩者的藝術作品是少而又少,筆者一時能想出來的,大概就是下麵這幾部。

托翁的小說《戰爭與和平》,達·芬奇的畫《蒙娜麗莎》,亨利克·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以及曹公的小說《紅樓夢》。讀者們肯定還可以找出更多的經典作品來,但金筆在這裏隻是想拿這幾個作品來說一番道理。

這幾部作品隻所以能成為經典,一個原因是出自名家之手 (這裏不是指出作品時作者已經出名,而是指作者具有非凡的功力),一旦發表就造成不同凡響 (即時轟動)。另一個原因則是與作品的主題有關。人類社會從一開始就是在戰爭與和平中的交替,戰爭帶來毀滅,和平帶來希望。隻要戰爭仍在發生,《戰爭與和平》就一定會有讀者和共鳴。《蒙娜麗莎》表現的是美,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所以《蒙娜麗莎》和《蒙娜麗莎》的話題也可以 "經久不息"。而話劇《玩偶之家》則是在表達男女平等,隻要人類社會還存在著男女不平等現象,娜拉就會繼續出走,話劇《玩偶之家》還會繼續有觀眾。小說《紅樓夢》表達的是男女愛情,按照胡適博士的斷言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這就已經為《紅樓夢》成為經典作品做了最好的注腳。

說了那麽多,有朋友們會問,是不是一定要寫 "永恒" 的主題,作品才有機會成為經典嗎?答案是非也,因為有太多的例外,嗬嗬。

有不少作品在當初發表時,沒人注意,作者本人是默默無聞的終其一生。但直到他去世以後,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他的作品突然火紅,繼而價值連城,終而成為經典作品的也有不少。筆者就記得有這樣一個印象派畫家,活著的時候窮途潦倒,死了以後,他的作品卻是千金難求,這就叫 "沉渣泛起"。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我們人類的口味是不斷變換的。我們現代人的社會更是這樣了,曾經風靡一時的,未幾何時馬上就乏人問津了,當然後者就很難成為經典作品了。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作者都是短視的,都是 "急功近利" 者,追求的隻是 "眼前利益"。但更有趣的是有些作品的對象雖然隻是限於同時代人,意圖中或許還顧不上千秋萬代,但是作品卻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我們人類的口味。

同樣重要的是,上麵所說的 "經久不息" 和 "即時轟動" 都隻限於顯性的效果。但實際上,還有一種隱性的效果,而後者更具有深刻意義。比如毛澤東的 "雄文四卷" 寫於中國革命,是為了指導中國革命而作。拿到現在來看,比如 "農村包圍城市" 式的革命運動,在世界上已經很難再實現了,相信以後讀的人會越來越少。但這四本書無論如何確實是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向,你們能說這不是經典著作嗎?

同樣的道理,《地雷戰》,《地道戰》,《董存瑞》和《英雄兒女》等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這幾部電影,家喻戶曉,它們改變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性格,或許我們現代人已經變了口味,不再喜歡看這些電影了,但你們能夠據此就說這些電影不是經典電影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