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腥風血雨裏的南明短命王朝(五十七)

(2023-10-20 08:54:15) 下一個

自從海澄縣易手之後,鄭成功的兵力盡管還相當強盛,但控製的地盤差不多僅限於金門,廈門,南澳等沿海島嶼。為了解決兵餉來源和擴大影響,鄭成功除了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海外貿易,還親自統領軍隊進攻福建省會福州。1656年(順治十三年)七月,鄭軍攻克閩安鎮,沿著鼓山一線進軍福州,被守城清軍擊敗;鄭軍固守閩安鎮長達一年之久,到次年(1657年)九月才為清軍收複。清軍收複閩安鎮後,解除了鄭成功對省會福州的威脅,而且在收複戰役中殲滅了鄭成功部五六千人。

 

在廣西,湖南衡州大捷之後,孫可望出於嫉妒,竭力限製李定國部的發展,甚至設計加以謀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定國被迫改變戰略方向,決定由廣西向廣東進軍。如此,一方麵可以避免同駐守在貴州和湖南西部的孫可望發生摩擦,另一方麵又可以指望與福建廈門一帶的鄭成功部和廣東抗清義師配合。李定國是南明最傑出的軍事家,他不僅始終以反清複明為己任,而且能用卓越的戰略眼光分析全局。他看到既然同孫可望並力恢複湖廣然後東進的計劃由於孫可望的偏狹性格再無可能實現,那就轉而另辟蹊徑,聯絡鄭成功共圖複興大業。李定國的戰略意圖是,同鄭成功會師,首先收複廣東,進而奪取福建,江西,浙江,江蘇等省。如果這一計劃實現,擁戴南明的各支抗清武裝就將控製整個江南,然後分路向北推進,全國形勢就有可能大為改觀。然而,這一戰略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鄭成功的態度。

關於李定國同鄭成功的關係,從各種遺留下來的史籍分析,似乎可以導出這樣的結論:就是說李定國更多地從抗清大局出發考慮問題,而鄭成功卻往往把自己經營的閩海利益置於首位。李定國在衡陽戰役後,完全可以憑借本部兵力控製廣西全境,為福自操,而根本無需苦口婆心地乞援於鄭成功。他在率部退入廣西後,一麵委曲求全地防止同孫可望完全決裂,一麵積極部署東征,派出使者聯絡鄭成功,希望得到鄭成功的全力支持,完全是以大局為重。李定國決策要東攻廣東,對鄭成功寄予厚望。然而,鄭成功誌不在此,因而對李定國一味遷延應付。鄭成功是擔心會師廣東之後,他的割據自雄的局麵將難以維持下去。

1653年(順治十年,永曆七年)二月,李定國率部從廣西賀縣出發,占領戰略要地梧州,接著師出廣東。三月十四日經封川縣攻占開建和德慶州,同月二十五日進抵肇慶城下。次日李定國親臨肇慶城外,指揮部隊從東,西,北三麵強攻,同時分兵占領四會,廣寧。李定國大軍入粵,使得兩廣地區的抗清力量受到鼓舞,紛紛起而響應,配合作戰。在這種形勢下,鄭成功如果積極響應李定國邀約,派遣主力西上,廣州清軍勢必難以顧及兩端,東西合擊收複全粵是有相當把握的。但鄭成功按兵不動,使得這一計劃無從實現。

肇慶戰役從三月二十六日開打。李定國親自指揮部隊架梯攻城,清肇慶總兵許爾顯據城拚死抵抗。李定國見強攻受阻,改用挖掘地道透入城中戰術,許爾顯在城中挖掘了一條同城牆平行的深溝,在深溝地道中同李軍展開肉搏戰。許爾顯雖然竭力抵抗李軍,但迫於李軍勢大,迫不及待地向坐鎮廣州的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援兵。尚可喜接到求援請求立即親自統領主力趕赴肇慶,後與城內守軍合力擊敗了李定國軍。

李定國強攻肇慶被擊退,原本寄予希望的鄭成功軍杳無音訊,他審時度勢決定主動撤回廣西。第一次進攻廣東的戰役就此結束。李定國在肇慶戰役中雖然未能得手,兵員損失並不大,每次戰敗捐軀者各幾百人。(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