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雄風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個人資料
正文

古人教育為何重視琴棋書畫

(2015-03-30 06:02:38) 下一個
        琴棋書畫,古稱四藝,是個人文化修養的象 徵。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多與之結下不解之緣;歷 代帝王也不乏熱中者,唐太宗、南唐後主、宋徽 宗、清高宗等縱非四藝皆擅,也精通一二。琴有琴 德,棋有棋道,書有書法,畫有畫理,各有精深學 問,非一般小技可比。
        漢代蔡邕《琴操》載:“昔 伏羲作琴,以禦邪僻,防心 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 真。”可見操琴自古已被視為 修身養性之道。漢代桓譚在 《新論?琴道》也說:“昔神農 氏繼伏羲而王天下,亦上觀法 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於是始削桐為琴,繩絲 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焉。”此說進一步提升琴樂可臻之境。古人撫琴,往 往遠離塵俗,置身林泉山石間,以求心手相應、天 人合一。奏琴前,每每先行整理衣冠、淨手焚香, 盡見對撫弦之重視。彈琴使人內心澄明,渾然忘 我。據三國魏人嵇康在《答難養生論》所載,西漢竇 公之所以能享壽一百八十歲,皆因懂得奏琴養生。
        圍棋除了消閒之外,也可考驗耐性,鍛煉腦 筋。桓譚《新論?言體》雲:“世有圍棋之戲,或言 是兵法之類也”。圍棋是鬥智鬥謀的遊戲,與行軍 布陣實有相似之處。像撫琴一樣,弈棋也可養性。 晉代張華《博物誌》載,堯帝鑑於兒子丹朱遊手好 閒,遂求助於仙人,在悟得棋理後,做出棋子,讓 丹朱學道紋枰之上。另《論語?陽貨》載:“飽食終 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 賢乎已。”孔子認為與其閒著無所事事,倒不如埋 首棋局之中。鑽研棋藝,領悟箇中奧義,有助提升 個人修養。棋盤宛如天地的縮影,黑子白子落在何 處,千變萬化,反映宇宙間 無窮的變幻。常言世事 如棋,棋局蘊含奧妙 的人生哲理,陶冶性 情之餘,更可讓弈者 從中多所恊悟。
        書法是文字書寫的藝術。上古的 甲骨文與金文,造形變化多端,當 為後世書法的濫觴。書法藝術的演 變可與歷史發展一併觀之。秦以後 產生“以書為工”的概念,人們開始 講求字體的造形美,書法逐漸發展 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文人墨客均 醉心此道。元代劉因《荊川裨編》載: “魏晉以來,其學始盛,自天子、大臣至處 士,往往以能書為名”,王羲之便是魏晉書法藝術 的代表人物。唐代名家輩出,書風大盛,帖學、 碑學應運而生。歷代書法大家都是滿腹詩書的文 人,可見文人與書法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書法 有其審美法則,造詣的高低更能反映出書者學養 的深淺。揮筆用墨時摒除雜念,心神合一,也是 修煉身心之法。
        中國繪畫可追溯至原始社會 彩陶器物的紋飾,以及岩壁的 動物圖象,其後絹帛、宣紙廣 泛應用,畫作得以傳世。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曰: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 士,多或能之。”文人畫在中國繪 畫史上地位崇高,能展現文人意 趣,較諸其他畫作更富“書卷氣”。文 人畫家非以賣畫為生,作畫隻為自娛,不求取悅 他人,故可把個人情感、理想等融入其中,或抒 發性靈,或寄寓抱負。北宋的蘇軾、米芾都是典 型人物。近代學者陳衡恪認為文人畫能結合人 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即堪稱上品。不重主題 畫工,以才情意境為尚,畫如其人,正是文人畫 的特色。
        琴棋書畫是古代的高雅玩意,故篤好者以顯貴 人家或世外的僧人隱士居多。在《紅樓夢》中,賈府 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大丫鬟分別以抱 琴、司棋、侍書、入畫為名,盡顯書香世代的風 範。時至今日,儘管流風有所減退,但四藝依然是 不少人消閒遣興的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