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為發布年報收入6036億元,增長15.7%

(2018-03-30 00:51:44) 下一個

當全球貿易戰陰影四處彌漫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卻逆勢大漲,讓人意外。

 

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上周五開盤的6.3325點上漲到本周二最高的6.2409,大漲近900點。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采用的是直接標價法,即1美元=X人民幣,所以當X數值變小的時候代表人民幣升值。)

 

這是什麽概率?

 

以一家出口型企業A為例,上周五在外海賺了1億美元的利潤,如果當時把利潤匯回國內,那麽可以換得6.3325億人民幣,但如果晚幾天,到了本周二你兌得的人民幣隻有6.2409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在沒有套保的情況下,A企業因為匯率的波動白白損失了近900萬人民幣。

 

3月23日,美國宣布對500億的中國商品征收25%的關稅,中美之間的貿易戰隨即爆發。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借口是美中貿易不平衡,“美國被中國占了便宜”。去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到1.87萬億美元,特朗普認為美國人多買了中國1.87萬億美元的商品。

 

所以他要求扭轉美中貿易不平衡的局麵,初級的玩法是貿易戰,高級玩法是匯率戰,前者是通過加征關稅,讓中國出口企業付出更昂貴的成本;後者是通過迫使人民幣升值,通過匯率杠杆降低中國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的利潤。

 

目前貿易戰還在初級階段,從官方的表態來看,似乎有緩和的跡象,但市場對匯率戰仍存擔憂情緒,所以近期人民幣大幅升值。

 

其二,隨著貿易戰的持續,美國市場也有擔憂中國會以拋售美債作為回擊,要知道中國目前大約持有1.3萬億的美國國債,約占美國總國債的7.16%。

 

美債如果價格大跌,那麽很可能會使資金失去“最安全”的避險屏障,加速逃離美國,從而導致美元指數大跌,作為最重要的匯率比價,對應的則是人民幣升值。

 

下麵是近期美元指數走勢圖,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在美國3月加息+貿易戰雙重政策作用下,但美元仍然沒有走出弱勢的怪圈。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目前貿易戰還沒有消退的大背景下,國內的股市卻突然大幅反彈(周二創業板大漲3.6%)。

 

 

 

我的看法是,A股的大漲,與近期的貿易戰緩和有關;也與人民幣的升值有一定的關係。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人民幣匯率到底會怎樣影響A股?

 

說實在的匯率與股市之間的關係沒有必然的定式,理論上說,匯率是國與國之間資產價格(股市、樓市、債市)的比價,當一國的匯率上漲的時候,一國的資產價格往往越來越值錢,從而加速資金繼續流入。

 

但實際過程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匯率和股市未必同步。比如2016年10月到12月人民幣大跌,而同期A股卻大漲。

 

近期我大致觀察人民幣匯率和上證指數走勢圖(自2015年8月份匯改至今)得出他們之間的關係大致如下:

 

一、多數情況下,短周期(3個月內)人民幣和上證指數呈現同步的關係,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上證指數上漲;人民幣貶值,上證指數下跌。比如2018年1月份、2017年6、7月份、2016年1月份等。

 

二、長周期來說則未必,長周期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人民幣升值,股市上漲,反之則下跌):人民幣升值的初期,大量的熱錢流入,湧向股市、樓市等資產導致價格大漲。

 

2、第二階段(人民幣升值,股市下跌或走平):隨著人民幣的上漲,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股市、樓市)越來越貴,資金出於避險需要,逐漸撤離股市。

 

我們觀察2017年至今的上證指數走勢圖(下圖),雖然2017年至今人民幣匯率一直保持升值,但A股卻未保持同步,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7年1月-2018年2月)表現為人民幣升值,股市上漲;

 

2、第二階段(2018年2月至今)表現為人民幣升值,股市下跌。

 

 

 

有的讀者開始問了,要是這樣劃分的話,那麽現在A股不是還在第二階段(下跌)。我的看法是A股目前已經走出或者接近了第二階段的盡頭。

 

為什麽?

 

如果你夠細心會發現,現在股價的高點和第一階段的起端是一樣的,未來隻要內外局勢不出現太大變化(貿易戰惡化、美股暴跌),A股大概率能堅守3000點重要關口,因為當價格下跌的時候股價的估值正在回歸理性。

 

那麽2018年,我們到底要不要炒股?


我對股市的分析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資金,影響資金麵最大因素是政策。

 

市場的總貨幣,最後落角地無非這幾個地方:

 

1、實體經濟;

2、資產價格(股市、樓市、債市、期市);

3、商品市場(物價);

4、匯市(資金外流);

5、金融體係。我們可以把整個市場(股市、樓市、債市、匯市、期市、商品市場、實體經濟)理解為一個連通器,A、B、C、D等分別代表股市、樓市、債市、匯市等。每一支分管的水量流進流出必然導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

 


 

正常來說,由於連通器的作用,在總水量固定的情況下(總貨幣固定),A、B、C、D等水位是會保持平衡的,如果要改變某個支管的水位,必需有外麵的作用力,比如我用力壓A點(股市),那麽A點水位自然會下降,即表現為股市資金流出,股市下跌,而其他比如B點(樓市)水位則可能會上升(上漲,我把這個作用力理解為政策。

 

縱觀這幾年的資產價格上漲,無論是2015年的股市牛、2016年的樓市牛還是2017年的三四線房價上漲,都是資金(貨幣)在市場內騰挪產生的。

 

一、市場的總貨幣,我們可以把M2(居民、企業、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理解為市場的總貨幣,或者說上麵連通器的總水量。截至10月份M2餘額為165.34萬億。

 

不過現在M2是有些失真的,因為有些資產可以視為貨幣,但是並沒有計入,比如銀行理財產品沒有算在內,我們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也類似於存款,更何況銀行理財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債市、股市、樓市等。有人統計過,2016年市場的真實總貨幣量(信用量)是181.9萬億左右,同比增16.51%。

 

在2017年之前M2增長保持兩位數以上,最高的在2009年逼近30%,今年首次降低個位數,而且已經保持了幾個月。未來隨著國際貨幣寬鬆的見頂,以及國內去杠杆,未來M2增長繼續保持個位數的低增是必然,而信用量雖然仍然會保持在兩位數,但是增速下降肯定也是趨勢。所以從這個層麵來說,連通器的水量增速是下降的。

 

二、政策(作用力)會不會支持股市上漲呢?大家都知道,四部委發布大資管新政,意味著股樓債等統一監管時代的到來。新政對股市最大的影響主要是兩點:一是通道業務;二是銀行委外。

 

什麽是通道業務?簡單地說就是法律規定商業銀行是不能投資股市的,銀行為了避開這個規定,借用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這個殼投資股市。這個殼即被稱為通道。

 

而銀行委外則是銀行將資金委托給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投資。通道業務和銀行委外是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主要渠道,具體是多少目前不清楚,但是有人做過測算,2016年通道業務的資金就達到12.39萬億(股市是投資對象之一)。

 

新政明確“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杠杆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說白了就是對通道業務進行實質性的限製,過渡期為2019年6月30日之前,過後進行全麵規範。無論如何都會導致銀行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渠道受阻,對股市是一大利空。

 

四、從股市供給端考慮,2018年國內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去杠杆”,去杠杆說白了就是降低企業的債務水平,怎麽降低?最有效的當然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IPO(新股發行)節奏以及再融資。我們來看一個會計恒等式:

 

總資產=總負債+所有者權益

 

去杠杆是降低等式右的“總負債”,企業向銀行貸款可以增加總負債,但是等於加杠杆。IPO和再融資可以提高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在總資產固定的情況下,所有者權益提高了,會降低總負債,達到去杠杆的目的。


如果要增加新股發行,最好辦法就是實行注冊製,也就是讓企業上市更方便、更容易。2015年國家曾提出要在2017年底之前搞注冊製,後麵因為2016年的股災擱置,小白認為2018年即使注冊製不能實施,相信國家也會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企業可以上市。

有一個新聞很有意思,近期官媒密集發聲促新三板改革,有評論說這意味著得到了監管層的統一認識。新三板是獨立於主板、創業板之後的一個板塊。新三板目前有11649家企業掛牌,但是投資門檻相當高,金融資產規模需要達到500萬、2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同時新三板不像主板那樣實行的是競價交易製度。未來新三板的改革就是降低這方麵的壁壘,對分流主板,尤其是創業板資金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預計2018年的股市會出現這樣的特征:

1、市場(M2)總資金量會保持低位增速,也就是連通器的水位增速會下降;

2、受製於新規違規資金又難以進入股市,難以帶來增量資金;

3、2018年IPO以及可能新三板改革也會對股市資金形成分流。

可見2018年股市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能大漲不代表就會大跌,因為股市場內資金也不存在大幅流出的可能性,原因:

1、樓市處於冰凍狀態,不會對股市造成“虹吸效應”。

2、資金渴望購買便宜的資產,但目前股市、樓市、債市都存在高估,所有資產都表現“昂貴”,那麽我該買哪些?

所以我認為2018年的股市仍然是震蕩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