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吃肉減肥降低死亡率?這不是暴食的許可證!

(2017-09-04 00:50:03) 下一個


        今日,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有關PURE研究的兩篇論文,一下子搖身一變成為的各大公眾號爭相蹭熱點的網紅文。有支持的聲音也有反對的呐喊,醫學界、營養師界、健身界爭議此起彼伏,再度引發爆點!

爆點1:多吃肉能減肥、還能遠離死亡?

爆點2:多吃主食死得快?

爆點3:顛覆認知,推翻以往膳食指南?


“吃肉減肥”的前世今生

      實際上,所謂的“吃肉減肥法”並不是最近才興起的新生觀點。

觀點的提出

      早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心髒病學家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就提出了這種飲食方法的暢想。他的依據是,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被身體轉化成脂肪儲存,蛋白質卻不會,而這種飲食方式能極大的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從而達到減肥、瘦身的效果。這就是一度風靡世界的以吃肉減肥聞名的“阿特金斯營養法”。

觀點的發展

      同樣,英國營養學家約翰·尤德金(John Yudkin)認為:糖比脂肪更易引起肥胖、心髒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甚至連《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結論也曾表示,阿特金斯的低碳飲食法可以替代低脂飲食法,並且對油脂和血糖平衡的控製效果更為明顯。

      其後,英國政府宣布對含糖飲料征稅,美國官方的膳食指南也針對每日糖攝入量上限,對於“著重吃肉”給出了指導性建議。

發展的轉折

      然而,接下來一係列負麵報道又讓這個似乎無懈可擊的“吃肉減肥法”受到不斷抨擊。

      例一,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報道,紐約一名40歲婦女通過阿特金斯減肥法第一階段,在一個月之內減去了9公斤,後因呼吸困難、惡心及嘔吐不止緊急入院,經醫生檢查後發現她酮酸中毒,肝髒內積存的酮酸達到危險的高水平,後來她恢複進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輸入葡萄糖後,身體逐漸康複。

      其原因是她因過分要求快速減重,導致過長時間使用阿特金斯法的第一階段,這對人體是不健康的。

      例二,美國男子喬治·戈龍2001年開始使用阿特金斯減肥法。在此之前6個月,他曾經做過心髒檢查,顯示他在今後5年內發生心髒病的幾率低於4%;他的膽固醇指數為 146,屬於正常範圍。

      使用該方法2年後,即2003年10月,喬治·戈龍突然感到胸悶且疼痛難忍,經檢查發現,他的一根主動脈的99%已被堵塞,不得不做心髒支架手術才保住性命。而他的膽固醇指數更是攀升至215,即使通過治療,也還是在209的高位徘徊。喬治·戈龍立即停止了阿特金斯減肥法,他的膽固醇指數馬上恢複了正常。

如今的現狀      
 
      曾經,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評審研究報告認為,低碳飲食法沒有新陳代謝優勢,而且由於感到乏味,減肥者隻是進食了更少的熱量。

      後續的研究結果均質疑其長期的有效性,顯示阿特金斯減肥法可在短期內導致體重顯著降低,血壓、血糖、血脂都下降。且長時間食用高單位蛋白質攝取可能會造成肝、腎負擔。因為低澱粉、高蛋白質攝食會在體內產生較高酮體,進而加重肝髒與腎髒代謝負擔。

看得到的未來

      阿特金斯營養法≠你可以暴飲暴食,這可能會比節食控製更為嚴格更為辛苦。盡管阿特金斯減肥法不強製限製熱量或明確蛋白質限製,但阿特金斯博士在書中指出,這個方法“不是暴食的許可證”。 阿特金斯營養品公司研究和教育部主任科萊特·海默維茲(Collette Heimowitz)說,“媒體和阿特金斯的競爭對手往往聳人聽聞地把該飲食法簡化為‘吃牛排吃到飽’的飲食法。這絕非事實。”

      阿特金斯聲明,如果減肥者太胖,入門階段可能會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然而,入門階段隻是讓身體適應脂肪,治療對食物無限製欲望的階段。為減緩體重減少,要逐漸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並增加更多得到認可的食物(漿果、更多乳製品、堅果等),不過碳水化合物量明顯低於美國食品衛生安檢標準(USDA)。一旦達到減肥目標,碳水化合物量就再次被增加到平衡狀態,這時體重既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碳水化合物量也許低於USDA標準,也許不低,這要根據個體的新陳代謝、年齡和他們的運動量而定。

如何判別營養、健康消息

       實際上,任何研究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假象結論之後 ,也是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去進一步論證的。

倘若真的去仔細讀過這篇文章開頭所說的網絡紅文,那麽會發現,隨著不同脂肪、脂肪酸種類的供能比,總死亡率或者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不呈現直線相關,仔細觀察這些不規則的曲線還會發現在膳食指南的推薦範圍內全因死亡率和非心血管病死亡率隨著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增加上升並不顯著。

       當然,這篇網紅文主要爆點之一就是發現飽和脂肪酸供能在9-13%的這些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和中風風險下降了。既往倒是也有少量試驗發現了類似的結果,不過更多高質量的證據還是支持飽和脂肪酸的危害。何況在該網紅文裏,作者早已於論文中注明該研究不能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提供支持依據,他們表示在體力活動的情況下需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來滿足短期能量需求,因此適量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比如50%-55%可能比極高或者極低的比例更合適。

       而我們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國人的平均碳水化合物供能約為55%,剛好符合論文作者所推薦範圍的即50%-55%。然而,日常生活裏鼓吹“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所宣傳的一般是碳水化合物供能都在30%以下。

       那麽作為一名普通人,我究竟應該相信誰?或許真的需要未來的更進一步更科學準確的探究才能解決這些疑惑,畢竟任何科學研究都有其局限性。或許是時候拋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做一名多求證、多存疑、不盲從的理性公民。

怎麽吃、吃什麽更科學


      不管吃肉是不是能減肥,首先就是必須拋棄“哇!好開心,我能肆無忌憚地吃牛排、羊腿、豬肉、雞翅吃到飽,還能不得病,再也不用吃米飯啦”這種不羈放縱愛吃肉的觀點。

多吃水果、蔬菜和豆類

      網紅論文裏提到蔬菜水果、豆類攝入與非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總死亡率的降低有關,每天吃375-500克的水果、蔬菜和豆類的可獲得最大益處。這與既往的不管是WHO還是中國或者美國的膳食指南一致,都是建議多吃蔬果及豆製品的。

清淡飲食≠不吃油     
 
      飲食指南中所說的“少油”,是針對目前許多人脂肪攝入量已經很高的現狀而言的。歐美膳食指南推薦“少脂肪”,也是因為脂肪攝入量過高。

      但是,“少”並不代表“越低越好”,脂肪本身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的烹飪用油控製到25~30克,加上食材中自帶的油脂,就是比較合理的範圍。而對於經濟條件貧困落後、物質不發達的地區人群,“高脂肪”的食品反而可能更為推薦。

碳水化合物要分類

      需要注意的是,同是碳水化合物,糖、精製澱粉、粗糧和膳食纖維對於健康的影響是不同的。糖和精製澱粉應該盡量控製,而讓蔬菜、水果和粗糧這些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來替代原本碳水化合物的份額,或許更為健康。
 
      希望看完本文的你,不僅能吃的健康,還能擁有一副好身材,更能擁有從紛繁複雜的健康資訊中抽絲剝繭、理性思考的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