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0大過勞死信號網上瘋傳:都是假科普

(2015-04-16 01:31:12) 下一個

深圳36歲it男猝死在酒店,遼寧錦州28歲夜班的哥猝死,兩月內5名醫生猝死,還有一名女銷售死在電影院裏……近日關於猝死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網上還流傳“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不少人對照後發現大部分中招而忐忑不安。
 
南都記者采訪的多位醫生均表示,這些信號對猝死幾乎沒什麽參考價值,屬於“偽科普”。而對於心髒驟停搶救非常重要的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國內公共場所極少有配備。

a所謂十大危險信號屬於偽科普
即便在急診醫生眼中,猝死也是“突如其來、意料之外、非自然因素、不明原因”造成的死亡。要明確的是,猝死不是一種病,而是病發的一個結果。其中,被稱為“過勞死”的現象最受關注。工人日報曾報道稱中國大城市白領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過勞死”還呈現向高科技領域、白領階層蔓延的趨勢。

網絡上流傳著“過勞死”的十大危險信號,包括“將軍肚”早現;脫發、斑禿、早禿;頻頻去洗手間;性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心算能力越來越差;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注意力不集中;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經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等。不少人對照發現符合過半選項,這真的意味著猝死風險增高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西富的微博@急診夜鷹聞名網絡,王西富介紹,上述十個信號對猝死幾乎沒什麽參考價值,屬於偽科普。他舉例,“能引起尿頻的原因還有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並非是過勞死或者猝死的預警信號”。

b心髒病變才是誘發猝死的基礎

猝死者生前的工作生活狀態及環境越來越多地引起關注,精神緊張、精神壓力過大、情緒激動、長期勞累都成為發生猝死後人們歸納的原因,但在心內科醫生眼中,過勞和精神緊張往往隻是誘發猝死的因素,隱藏在背後的,也許是自己和親人都不知道也未曾留意的各種潛在心髒病。

王西富醫生介紹,追溯猝死人群的日常生活節奏,的確發現不少有過度勞累的工作狀態,但“過勞多是誘因,心髒病變才是誘發猝死的基礎。猝死的發生,有些是有征兆的,例如疲勞、早期心絞痛等,有些人沒注意也沒去就診,也沒和別人講,因此外人可能毫不知情。”王西富醫生舉例,心髒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就具備了可能猝死的基礎,過勞就會誘發心髒病突發。

過度運動、過度勞累都有可能引起心髒驟停,“但就算沒有類似跑步的運動,幾個人走在一起也有可能發生猝死事件,因為猝死事件是人群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有發生率的”,王西富醫生說,“我們說一個人猝死,這是一個大的推斷,不是一個準確的疾病”。

c心率若過快心髒就會無效收縮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賀玉泉教授介紹,各種心髒病造成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都會導致心髒停跳,這是心髒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

正常的心髒舒張一次收縮一次,舒張讓心髒裏充滿血,收縮是把心室裏充滿的血泵到主動脈去,通過主動脈給全身供血。如果心率跳到200次以上,那麽舒張時間就會特別特別短,舒張期回到心髒裏的血就會非常少。

賀玉泉教授以抽水馬桶舉例,按完一次衝水按鈕,得等大概一分鍾水才能上滿,再按才能有效地起到衝刷作用,如果頻繁地按,馬桶裏因為積水很少,流出來的水也很少,就起不到衝刷作用。“所以如果心率過快,盡管心髒也在收縮,但這就是一種無效的收縮,全身其他各個重要器官沒有有效的血液供應,尤其是腦,就會喪失意識。”

香港的注冊慈善團體遺傳性心律基金會,聯同香港瑪嘉烈醫院及香港衛生署法醫科,去年7月啟動首個針對香港不明原因猝死者及其直係親屬的醫學研究。遺傳性心律基金會香港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他們將用兩年時間為40位不明原因猝死者作基因解剖,同時會為大約160位直係親屬進行詳細的臨床及目標性基因檢測,希望為香港提供有關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征(簡稱sad s)的重要數據。

應該留意哪些預警信號?
●家族曆史中曾有年輕家庭成員在不明原因下突然猝死
●運動﹑激動或受驚嚇時曾有昏厥(暈厥)狀況
●運動時有恒常或不尋常的胸悶或氣喘
●有心髒病史,例如冠心病、出現過早期心絞痛等症狀

在國外,心髒驟停搶救成功率可以達到20%-30%

首都醫科大學李春盛教授對成人心肺複蘇研究的最新統計顯示,心髒驟停搶救成功率國內目前達到2%,之前這個數字還不到1% 中國每年死於心髒性猝死的人數近55萬 201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為各種原因猝死 80%的心髒性猝死由冠心病引發 約1/5的人存在“慢性疲勞”。其中,媒體從業者、銷售、醫生、it人員是主要發病群體 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發病1小時內死亡定義為猝死 針對猝死的快速搶救時間要在7分鍾之內,最好是4-5分鍾,超過10分鍾搶救成功率就很低。搶救每延遲1分鍾,成功率就下降7%-10% 7分鍾“黃金搶救時間”
我們能做什麽———
判斷有無呼吸看胸擴趕緊去學心肺複蘇術 猝死前7分鍾,最好是4-5分鍾,是最後的黃金搶救時間。王西富醫生介紹,一旦超過10分鍾,搶救成功率就很低,每延遲一分鍾搶救,成功率就下降7%-10%。
王西富建議,遇到突然倒地或可能發生猝死的人,第一要大聲喊他,看有沒有反應、手腳是否可以活動、是否有呻吟、有沒有睜開眼睛、有沒有和你說話,這些主要是看有沒有生命跡象,是清醒還是昏迷。
第二判斷有沒有呼吸。這裏存在一個誤區,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呼吸,習慣直接把手放在鼻子下方看是否有氣,但這樣的判斷並不準確。正確的方法是看胸擴,即胸腹部有沒有上下起伏,這比用手感受到的更準確,“如果沒有呼吸,說明可能發生心髒驟停”。
王西富提醒,在撥打急救電話時要注意完整表述,比如“這裏有一個人,35歲,突然倒在地上,叫他不應,他的胸口和腹部沒有起伏運動,可能發生心髒驟停”,這就是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急救電話通話內容。
賀玉泉教授認為,搶救心髒性猝死病人最主要得會心肺複蘇術。一個人發生心髒驟停後,存在一個“生存鏈”:第一條,早期發現並撥打急救電話,啟動應急反應係統;第二條,早期心肺複蘇;第三條,早期電除顫;第四條,高級生命支持,也就是救護車將醫生和護士及時帶到現場進行救治;第五條,到醫院做後續治療,比如腦複蘇等。如果這五條“生存鏈”緊密結合、環環相扣,那麽搶救成功率最高可達50%以上。
“但在國內,前三個鏈條幾乎是沒有的”,王西富說,尤其是第三條除顫這個環節,國內公共場所幾乎都沒有配備a ed,它的全名是自動體外除顫器。廣州是第一個在馬拉鬆賽事上配備a ed的城市,去年廣州馬拉鬆共啟用40台aed,而且這40台aed不是放在救護車上,而是裝在自行車上由40名背著急救包的工作人員來回巡邏,以爭取在急救車到達之前更快地展開早期搶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