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日本一千多年的戰爭 ——寫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紀念日

(2014-07-24 21:40:08) 下一個

中國日本一千多年的戰爭

——寫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紀念日

程鶴麟

 朝鮮朝鮮,又是朝鮮,還是朝鮮!

從唐朝到清朝的一千多年裏,中日每次交手,基本上都是因為兩國間那個玉體橫陳的朝鮮。甲午戰爭也是。

 中日第一次正式交鋒發生在公元663年,唐高宗龍朔年間,戰場在朝鮮西南地方的“白村江”(今韓國錦江入海口),史稱“白村江戰役”。


當時朝鮮處於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高句麗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得到日軍援助;新羅向唐朝求援,唐軍順勢揮師入朝。中日雙方最後在白村江決戰,唐軍“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唐軍大捷,倭軍大敗。


滅了百濟幾年後,唐軍和新羅聯軍攻陷平壤,又滅了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麗。

史家多認為唐高宗李治軟弱無能,碌碌無為。但恰恰就是他,繼承其父唐太宗的遺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使唐朝的領土達到最大。

東北亞格局由此一役而定,倭國敗北之後硬是乖乖趴本島上,900多年沒敢妄動,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並準備從朝鮮入侵中國。

 

1592年,豐臣秀吉率20萬大軍入侵朝鮮,他們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朝鮮軍隊節節敗退,20天內占領了從釜山到京城(今韓國首爾)的大片朝鮮領土。豐成秀吉認為勝局已定,開始研議進攻明朝,並將他的小夥伴們封為中國各級官員。

跟900多年前一樣,朝鮮又是向中國求救。萬曆皇帝朱翊鈞派兵入朝反擊日軍,史稱“萬曆朝鮮之役”。

這場戰爭從1592年打到1598年,局勢最後竟然由於豐臣秀吉突然病逝而急轉直下,日本秘不發喪與明朝議和,贏得時間從容撤軍,日本占領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明朝的行動就這樣功敗垂成。

隻能說天助中國。

中國日本一千多年的戰爭 <wbr>鈥斺斝叢詡孜繒秸120周年紀念日

 

解放軍上將劉亞洲講到甲午戰爭時說:“日本對華戰略已經實施了上千年。”

豐臣秀吉之所為,已確鑿說明在甲午戰爭之前三百年的時候,日本人就意圖征服中國。

而在中日兩國一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日本人一直不服中國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中國強盛之際,亞洲多國都是天朝屬國,獨獨這孤懸海外的日本卻鐵骨錚錚高昂著頭顱,欲與中國試比高。日本稱中國為“兄”,自稱“弟”,堅不稱臣。日本第二次遣隋使到中國遞交的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國書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網上有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王小甫的評論:“從隋朝到唐朝初期,日本對華遣使帶著一種驕傲態度,甚至是傲慢。”公元660年,日本甚至向唐高宗李治提出,一些小國必須“每歲入貢本國之朝”,以顯示自己和中國一樣,都是使夷狄臣服的大國。

日本的態度讓大洋西岸的皇帝很不開心,可也沒轍——元朝皇帝忽必烈招降不成打了兩次日本都告失敗,一點辦法沒有。日本海這個天然屏障護佑了日本。

 

120年前的甲午戰爭,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日本跟中國鬧平等鬧出來的,其實質就是日本跟中國搶肉。

話說朝鮮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裏,斷斷續續老是中國的屬國,日本看了分外眼饞,老想分一杯羹。前麵說過,朝鮮三國時代,倭國(即日本)就是百濟國的後台老板,公元663年的白村江戰役就是百濟的老板倭國跟新羅的老板唐朝之間的戰爭。當代強國喜歡打代理人的戰爭,讓代理人衝在第一線自己躲後麵喝紅酒,非常卑鄙。古代強國不這樣,古代強國都是越過代理人赤膊上陣親自打,非常野蠻。

 

19世紀中後期,朝鮮一些貴族青年受日本明治維新影響,在宮廷內部逐漸形成了開化黨,欲擺脫清朝靠攏日本,實行資本主義改革。但守舊的統治集團非常頑固難以撼動,這些人就打算搞政變推翻他們。怎麽搞政變呢?他們親日,自然找日本人拿主意。

看著中國嘴裏叼著朝鮮這塊肥肉,日本早就垂涎三尺,早就摩拳擦掌把手皮都摩擦破了。1884年11月,當開化黨人找上門來求助,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郎鼻子都笑歪了。

當時,嘴裏叼著朝鮮的滿清政府正忙著跟法國打仗顧得了腦袋顧不了腚,正是在朝鮮發動政變的絕好時機。

長話短說,開化黨在日本人的協助下,成功實施了宮廷政變,殺了一批親華勢力的大臣,挾持了國王李熙,宣布改革,包括朝鮮獨立、停止向清朝進貢、改革稅製、廢除宦官……等等。

但開化黨統治朝鮮僅僅三天,就被清朝駐朝鮮的年輕軍官袁世凱領兵粉碎了。開化黨人或被誅殺或逃亡日本,參與政變的日本人有死有傷,日本駐朝鮮使館被焚(有說是日本人自己點火燒的),公使竹添進一郎逃亡。袁世凱一戰成名,次年得到李鴻章破格拔擢,成為清廷在朝鮮實權人物,全麵掌控朝鮮的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結結實實一個朝鮮總督,年僅26歲。袁世凱經此一役發跡,日後成為中國政壇呼風喚雨的主。

本來這是中國大勝日本大敗的事,隻因平叛過程中,參與政變的日本方麵有人員和財物損失,中日善後談判談著談著竟然談出了一個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成為日後引爆甲午戰爭的定時炸彈。隻能慨歎,袁世凱在朝廷裏的長官是豬一樣的長官,隊友是豬一樣的隊友。這同時也映射出,清廷搖搖欲墜來日無多。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共三款:1.中日同時從朝鮮撤兵;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鮮教練(軍隊);3.日後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就這樣,本來無權向朝鮮派兵的日本獲得了隨時可以向朝鮮派兵的特權;本來就在朝鮮駐軍的滿清中國反而將來要向日本通報才能派兵。

就這樣,朝鮮已在某種程度上變成由中國日本共管的國家。日本人不慌不忙,枕戈待旦等了十年,找機會一躍而起發動了日清甲午戰爭。

這一次,清廷輸得隻剩一條褲衩,政治上蒙奇辱,經濟上受大損,軍事上得完敗。

中國日本一千多年的戰爭 <wbr>鈥斺斝叢詡孜繒秸120周年紀念日

 

中日甲午戰爭,直接導火索是朝鮮發生了甲午農民戰爭。

1894年是中國甲午年,也是朝鮮甲午年。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法,朝鮮日本越南都曾采用。在那個甲午年的春天,朝鮮先後兩次發生農民起義,國王恐慌,向北京告急。清政府派兵入朝,日本立即以保護日本駐朝使館和在朝僑民為由,也把軍隊開進朝鮮。

起義平息後,袁世凱以東學黨潰散、叛亂已平,要求日本從朝鮮撤兵。但日本拒不撤軍,稱要留下來幫助朝鮮搞改革。清廷自然不能同意,但日本人不理清廷,真的動手搞“改革”——他們衝進王宮,囚禁國王,扶持傀儡。清廷大驚,急忙派兵馳援。

7月25日清晨7時20分,參與運兵到朝鮮的濟遠和廣乙兩艦離開朝鮮牙山返航時,在豐島海麵遭遇日本聯合艦隊三艦。日軍不宣而戰,發炮攻擊濟遠和廣乙。甲午戰爭就此正式爆發。

豐島海戰持續了大約7小時,期間又有運送清兵的高升號商船和運軍械的操江艦先後卷入戰鬥,以清軍大敗、700餘名官兵遇難告終。

還記得十年前粉碎開化黨政變的青年軍官、後來在朝鮮權傾一時的“朝鮮總督”袁世凱嗎?被他的主子李鴻章緊急召回,撒丫子逃回中國去也!

……

 

甲午戰爭導致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署了《馬關條約》,而前麵提到的被日本利用來發動甲午戰爭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簽署日期是1885年4月18日。

從1885年的4月18到1895年的4月17,滿清中國十年裏一路沉淪,不知伊於胡底!

 

甲午戰爭使中國永遠失去了對朝鮮的控製。50年後日本被迫將吞下去的朝鮮重新吐出來時,朝鮮民族實現了真正的獨立,跟中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確定了懲罰日本侵略罪行以及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方針,非常狠:

“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最後一句包括了朝鮮。

      

明明是在處置二戰善後,卻要從1914年一戰開始算賬;朝鮮明明不是日本在1914年之後奪取,而是此前20年的甲午戰爭奪取,竟然也被算進同一筆帳裏,從日本的立場講,《開羅宣言》真是太不講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