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文革的真正目的在於懼怕人民清算他們的罪惡

文革留下來的平等思想對改革影響最大,阻力也最大。 改革從一開始就是從平等開刀`,一方麵集中一切輿論力量狠批國有企業“大鍋飯”,另一方麵對企業工人毫不留情地砸爛鐵飯碗,讓工人階級從思想上到經濟地位上徹底消除毛主度領導的社會主義年代對老百姓的所謂“極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卅年的紅與黑(四):四評鄧公“六四事件”

(2014-05-31 11:48:56) 下一個

卅年的紅與黑(四)

四評鄧公“六四事件”

(白鏡天)


         鄧公“全盤否定”論出籠後,中國大地,牛鬼蛇神紛紛出籠,貪官汙吏為所欲為。八九年四月中,首都高校大學生,上街遊行,率先發起了“打倒官倒”,“反對腐敗”的學生運動。史稱“八九學運”(不是民運)。“八九學運”隨即迅猛發展,廣大民眾一呼百應。全國大學生踴躍參加。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站在學生一邊,正麵報導達三天之久。

    波瀾壯闊的“八九學運”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關注。不同的政治集團,都想利用“八九學運”,為他們的政治目的服務。這時的鄧公沒有睡大覺,他在關注,他在思 考。當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靜坐,不聽中央勸告時,鄧公恍然大悟,這不是“學運”,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向黨進攻的反革命暴動。其目的是要天下大亂,使改革開放失 敗。他還悟到,“這個進攻遲早要來”;“反擊是不可避免的”;“遲反擊不如早反擊”;“小反擊不如大反擊”。於是,讓世界為之震驚的“六四事件”發生了。

    “清場”,民兵足矣。兩個民兵,一個學生,會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將學生仍出廣場。如果心再狠點,兩個警察,對付一個學生,學生怎能反抗?然,鄧公還嫌不 狠,派野戰軍包圍北京。坦克,大炮,裝甲車開進廣場。在鄧公看來,“反擊事件越大,管的時間越長”。天安門廣場上的“娃娃們”,沒有翅膀,不會飛。如果會 飛, 鄧公會調動“殲十”飛臨廣場上空。天安門廣場上沒有大海,如果有,鄧公會命令“遼寧號”航母開進廣場。這就是鄧公。為了改革開放,鄧公真是豁出去了,毀譽 挨罵又何妨?

    “六四事件”,誰勝了?鄧公和政府。他們的勝利,讓中國安定二十多年。但他們不是“完勝”,因為他們打擊了青年學子。誰是“完勝”?貪官汙吏腐敗風。他們 從此放心地,肆無忌憚地斂財和欺壓老百姓。那麽,誰敗了?廣大青年學子。但他們不是“慘敗”。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和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連 續三天的正麵報導,已經寫入曆史,板上釘釘。誰遭到“慘敗”?  資產階級自由化。二十五年來,所謂的“顏色革命”一直掀不起大浪,皆因於此。

    然,鄧公舉起的是雙刃劍。劍刃一邊也沾滿了青年學子的“鮮血”。青年學子,無私無畏,純潔,熱情,銳敏。他們永遠是曆史的推動者。他們永遠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先鋒。對他們的任何打擊和傷害,都是對國家和民族崛起的傷害。所以,偉人毛澤東說:“鎮壓學生運動的都沒有好下場!” 三十年來,腐敗風越刮越猛,貪官汙吏越來越多。可青年學子無動於衷(真被打怕了!),“先鋒”的角色不在了。(多麽可怕啊!)。這讓我想起,魯迅筆下那些 手拿饅頭,等在法場,準備吃“革命黨人”腦漿和人血饅頭的麻木民眾。如若這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嗎?偉人毛澤東,一再號召青年學子:“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 六四事件”卻把他們打入了“冷宮”。

    中華民族的崛起,不能沒有青年學子的參加。國家的變革和重大發展,都離不開青年學子,因為他們永遠是“先鋒”。根除腐敗風,捉拿貪官汙吏,更離不開青年學子的先鋒作用。偉人毛澤東發動過許多次群眾運動,他從來沒有害怕過群眾,因為“相信群眾,相信黨”是他那光輝思想之一。如果沒有群眾參加,沒有青年學子參加,我很難設想,中央能板倒那些“官僚暴發戶”。

    “ 六四事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執政者必須在適當的場合和適當的機會“講清楚”。所謂“講清楚”,是指,一定要嚴格區分青年學子的革命行動和自由化派的“顏色革命”;一定要充分肯定“八九學運”中青年學子的革命熱情;一定要正麵肯定“八九學運”。

    “八九學運”,偉大而壯烈。然而有其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隻舉起了“打倒官倒,反對腐敗”的旗幟,卻沒有舉起“反對自由化”的大旗。這是她最終失敗的根本 原因。 關於“八九學運”本身的這一缺點,也非常有必要“講清楚”。這對將來學生運動的建康發展大有好處。 

    “ 六四事件”讓一些青年學子和解放軍戰士死於非命,在和平年代發生這樣的流血事件是不應該的。是執政黨永遠的傷疤和恥辱。即使要“清場”,也完全沒有必要用 野戰軍去“圍剿”。這種悲劇的發生,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鄧公的“全盤否定”。他否定了毛澤東思想。他把偉人毛澤東的正告,“鎮壓學生運動的都沒有好下場!”, 當做耳邊風。他完全漠視偉人毛澤東對廣大青年學子,及熱情奔放的學生運動的愛護。偉人毛澤東把青年學子比做“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語重心長地囑咐他 們,“世界是你們的”,“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偉人毛澤東一再鼓勵青年學子,“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偉人的這一切努力,都被鄧公的“全盤否定”葬 送了。 

      “ 六四事件”,鄧公舉起兩把刀。左手刀殺向資產階級自由化;右手刀砍向青年學子。如果不是全付武裝的野戰軍同群眾接觸,摩察,流血事件是可以避免的。然而鄧 公沒有那樣做。死難者的鮮血讓鄧公顫栗,死難者的忠魂讓鄧公膽寒。鄧公遭到良心的遣責,黯然隱退。這是他“全盤否定”毛澤東時代,“全盤否定”毛澤東思想 的最終結果。 

      “善”與“惡”的曆史天平,衡量“ 六四事件”,隨著時間的推進,最終會傾向“惡”。因為偉人毛澤東的正告,“鎮壓學生運動的都沒有好下場!”,將永遠回蕩在曆史的每個角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