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文革的真正目的在於懼怕人民清算他們的罪惡

文革留下來的平等思想對改革影響最大,阻力也最大。 改革從一開始就是從平等開刀`,一方麵集中一切輿論力量狠批國有企業“大鍋飯”,另一方麵對企業工人毫不留情地砸爛鐵飯碗,讓工人階級從思想上到經濟地位上徹底消除毛主度領導的社會主義年代對老百姓的所謂“極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轉貼:《揭秘!是誰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

(2014-05-21 17:09:19) 下一個

轉貼好文,原文地址: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5688138/2736/55/44/7_1.html

這是黎陽先生為紀念中國原子彈爆炸45周年撰寫的文章,揭示了當初中國原子彈幾乎下馬的曆史真相。讀罷黎陽這篇文章,脊背都是後怕的冷汗,幸虧毛澤東生前戰勝了對方,在世時就搞出了原子彈,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打開地圖看一下美軍十大軍事基地對中國的全麵包圍,就會知道沒有原子彈的中國今天會是一個什麽狀況。一個大國沒有原子彈,如同一個寡婦家沒有門閂,那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欺負的。

六十年代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曾作出過對中國大中城市進行核打擊的決定,七十年代蘇聯政治局也曾作出過向中國大中城市扔原子彈的決定,之所以最後都沒有實行,是因為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具有了拚命的勇氣和本錢。所有了解當代曆史的中國人都知道,是羅布泊上空的蘑菇雲,才開始讓西方人把中國人當人看,才開始讓全世界華人有了揚眉吐氣的那一天。

1976年毛主席去世時給中國人民留下的,是一個沒有任何敵手的新中國,除了當時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擁有了兩彈一星,擁有了核潛艇,擁有了建造大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平台,以及上百個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項目,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係。在剛剛過去的閱兵式中大家看到的具有威懾性的戰略武器,幾乎都是主席生前留下來的。

然而,如同孫悟空師徒注定了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一樣,中國人民也注定了要再一次淪為肥大國家。毛主席去世後不久,毛主席生前就反對搞原子彈的人,為了獲取西方國家的歡心,讓西方國家對中國放心,打著經濟建設的幌子,摧毀了中國國防工業的核心力量,國防工業七個機械部逼迫軍轉民,其中絕大部分技術力量被解散,上百個已研製成型的軍事技術項目被強令下馬,以大型噴氣式飛機“運十”為代表的一些關係國運安危和經濟命脈、並且已能夠投入使用的先進產品,被不明不白地活活餓死在倉庫裏,究竟是誰做出的決定,是誰下的命令,至今沒有留下哪怕是一個字的文字記錄,說明當初幹這些事情的人一開始就知道是在幹什麽,所以才十分周密地不留任何痕跡。當國家安全人員拿到了當時國家航空總局局長沈圖勾結美國破壞“運十”的證據時,同樣一隻神秘大手阻擋住了國家安全人員,大家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沈圖安然無恙地飛向了美國。2007年美國國防白皮書透露了對胡錦濤主席的不滿,其中之一就是胡錦濤執政後恢複了中國核武器生產,由此人們才知道,此前關乎國家和人民安危的核武器已經停產。所有這一切的結果,就是把中國由一個強大國家再次變成了一個肥大國家,周邊所有國家都敢於公開蠶食中國領土和搶占中國資源。並且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落入了美國軍事包圍之中。

此時此刻,美國正在征兵,與以往征兵不同的是,此次征兵範圍不再限於是美國國民,而是以可以獲得美國國民身份為誘餌,對沒有身份的移民進行征兵,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懂漢語和粵語者優先。顯然,此次美國征兵對象是中國人,是以征兵的名義在招募“偽軍”。道理很簡單,要求士兵會說中國話無非是兩個用途,一是要和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二是要和在中國軍隊作戰。目前根本不存在和中國軍隊並肩作戰的絲毫可能性,那就隻剩下後一種可能性:與中國軍隊作戰,或者像當初入侵伊拉克那樣,設法讓中國軍隊自動潰散後進入中國。否則,無法解釋美國為什麽會突然大規模招募會說中國話的人入伍。

 

無論是美國十大軍事基地的包圍,還是此次美國招募會說中國話的人入伍,以及周邊國家大肆蠶食中國領土和搶劫中國資源,都預示著中國兩彈一星換來的好日子可能很快就要結束了。一個國家用摧毀國防工業的辦法來發展經濟,如同一個獵人用獵槍換取食物,結果隻能是獵人本身將成為野獸的食物。

 

下麵請閱讀黎陽先生的文章。)

 

錢學森說:“曾經一段時間有那麽一些誤解,認為搞“兩彈”是個錯誤,花那麽多錢,沒有用來發展生產。這還不是個別人的意見。”(《追憶航天崢嶸歲月》,《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25期) 其實情況遠遠不僅僅是“誤解”那麽簡單,而是差點讓原子彈下馬:“在此嚴峻的經濟困難時期,對是否繼續研製原子彈,中央領導層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種是繼續研製下去;另一種是暫時下馬,等經濟好轉以後再研製。”(《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45周年之際,人們除了紀念還不免有幾分好奇:當年“中央領導層”裏主張原子彈下馬、“還不是個別人”的人究竟是誰?

 

如果曆史證明當年搞原子彈錯了,那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會藏著掖著,而會大肆宣揚:看我多麽英明。但曆史已經證明中國當年勒緊褲帶搞原子彈無比正確—— 如今中國人一提起“兩彈一星”無不為之自豪,一提起當年堅持搞原子彈的人無不滿懷感激。這種現實使當年“中央領導層”裏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的名字如今成了“國家機密”。

 

不過這個“國家機密”恐怕保 不住 ,因為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分析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這樣的人必定同時符合以下四條:

 

1.當年已經屬於“中央領導層”。

 

2.現在政治上仍然走紅吃香有勢力、所以要隱瞞這段不光彩的曆史、所以名字要保密。(如果政治上不吃香、需要搞臭,那隻消公開其反對搞原子彈的曆史就夠了,何需為之保密?)

 

3.當年參與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

 

4.拿不出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供今天宣揚。(既然主張原子彈下馬,當然拿不出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

 

而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名字、言行等等如今當然無需保密,早已公開,眾所周知。

 

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多了:先把當年參加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的要員名單列出來,再有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言行列出來,然後看看當年參與其事又拿不出支持原子彈上馬的言行的人有誰,再看看其中誰如今政治上仍然還走紅吃香有勢力——用排除法這麽一處理,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這一“國家機密”便成了“公開的機密”——“此時無聲勝有聲”。

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一文在描述至為關鍵的曆史時刻決策中國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那一段中一共提到了12個要員的名字: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張愛萍、劉西堯、劉傑。

 

在這12人中,有明確主張繼續搞原子彈的言行的有10人:

 

毛澤東:自始至終一貫主張中國要搞原子彈。

 

——“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6年4月25日)

 

——“原子彈就是這麽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那麽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8年)

 

——毛澤東親自批準,最後決定,研製原子彈還是繼續進行。(1961年)?

 

周恩來、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堅決主張繼續。(1961年)

 

陳毅: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1961年)

 

林彪: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1961年)

 

張愛萍副總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劉西堯、核工業部部長劉傑:1961年11月14日向中央送上《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基本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問題》的報告。此報告的中心內容是,根據原子能工業目前的建設情況,1962年是關鍵一年,隻要中央領導同誌親自領導、親自負責,其他各項保障跟上去,采取保重點的辦法,1964年研製成核武器、並進行核試驗是有可能實現的。

 

參與決策、未見有明確主張原子彈上馬言行的有兩人:

 

劉少奇:先把 情況摸清 楚,再作決定。(1961年)

 

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核工業部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規劃”。(1962年)

 

鄧小平:主持書記處會議,對張愛萍的報告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1961年)

 

聯想到“運十下馬”和“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之類一貫傳統,當年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不言而喻,再也不成其為“國家機密”——所以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還有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

 

據毛澤東衛士長李銀橋的回憶,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毛澤東不但不吃肉,而且往往一天就吃一盤野菜(馬齒菜)或一盤子炒菠菜,以至於全身浮腫。“周恩來一次又一次來勸說:‘主席,吃口豬肉吧,為全黨全國人民吃一口吧!’毛澤東搖頭:‘你不是也不吃嗚?大家都不吃。’” (注:艱苦時期毛澤東不吃肉,周恩來不吃肉。其他人呢?顯然沒包括在內,尤其是今天仍然走紅的——否則豈有不大肆宣揚之理?)然而即便如此艱苦,毛澤東依然沒有放鬆放慢中國的原子彈工程建設——全中國從上到下同甘共苦,就這樣硬是勒緊褲帶搞出了原子彈。

 

如今隻見中國文人“精英”們大肆歌頌封建帝王“臥薪嚐膽”(如《吳王金鉤越王劍》);大肆歌頌日本明治天皇為擴軍侵華每天隻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甚至賣身捐款購買“吉野”軍艦的“壯舉”(如《走向共和》);唯獨不見他們對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候一天隻吃一頓野菜、全中國人民從領袖到平民舉國一致勒緊褲帶也要搞成原子彈的奇跡有任何歌頌——這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日本明治天皇每天隻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捐款,為的是向英國買“吉野”軍艦——從技術上看沒什麽創新;從政治上看是要侵略中國;從曆史效果上看是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賠償巨款、旅順大屠殺、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

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條件下每天隻吃一頓野菜、中國舉國上下萬眾一心艱苦奮鬥搞出了原子彈——從技術上看是創新,是奇跡;從政治上看是保家衛國;從曆史效果上看是使中國從肥大變為強大、從此再無人敢計劃打進中國搞南京大屠殺……

 

中國文人號稱“精英”,卻隻看得見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嚐膽”,看不見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嚐膽”;對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嚐膽”津津樂道、讚揚備至,對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嚐膽”(而且是中國有史以來最了不起、最徹底的“臥薪嚐膽”)鄙夷不屑、百般詆毀——作為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國人的後代,享 受著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期每天隻吃一頓野菜的情況下領導中國人搞出的原子彈的保護,卻對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日本天皇日本人的“艱苦奮鬥”滿腔熱忱、頌揚不已;而對致力中國人永遠免受南京大屠殺的中國領袖毛澤東和中國老百姓的艱苦奮鬥卻連篇累牘冷嘲熱諷,開口閉口當年如何如何窮,如今如何如何闊 ——怎麽不見他們用“特別是”去嘲諷日本明治天皇每天隻吃一頓飯的時期是“吃不飽肚子”的時期?怎麽不見他們用同樣的邏輯嘲諷日本明治維新如何如何貧窮?怎麽隻見他們對外國人勒緊褲帶窮兵黷武歌頌備至(不管是明治天皇還是彼得大帝),不見他們對中國人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保家衛國有任何肯定?這些文匪“精英 ”這些年不遺餘力的描述對象除了烏龜婊子王八蛋、貪官匪盜吸血鬼,就是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洋大人的“先進文明”,何曾搞出過哪怕一部象點樣的描述歌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艱苦奮鬥搞出原子彈的影視文藝作品?——老實講,真不知該如何形容這些文匪“精英”:揍他殺他欺負他的,他死乞百賴討好;救他養他保護他的,他無孔不入咒罵。一邊仰仗著別人臥薪嚐膽成果的保護,一邊恬不知恥冷嘲熱諷別人臥薪嚐膽的“貧窮”……真是見過賤的,沒見過這麽賤的;見過劣的,沒見過這麽劣的,不折不扣“老和尚的木魚——活該挨揍的貨”。

 

紀念中國首次核試驗45周年之際仍然用得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邏輯判斷——無論是用來判斷當年是誰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還是用來判斷今天是誰專門吃裏爬外、專門替敵人張目、專門長敵人誌氣、滅中國人威風

 

【免責聲明:此文為網友所發,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