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2015大溪地 TAHITI 遊記六

(2015-07-22 21:22:14) 下一個
 
1.奔赴茉莉亞島

    2015.7.10.星期五,晴天,下午大溪地上空有雲,2129度。

早晨700出發,半小時後抵達碼頭,從轉盤到售票處是一條單行線,我們處在逆行態,老伴兒自己走過去,我推著車隨後,行人衝我微笑:這冒傻氣的遊客,竟然不知道碼頭入口在哪裏。

750辦完一切手續,排隊上船時,隨手拍下碼頭場景:一艘法國軍艦駐靠泊位,想必是剛剛到達或恰逢什麽節日,身著禮服的官兵,紛紛在懸梯前留影,彼此寒暄後,有幾位精神抖擻地上了岸。幾輛摩托陸續到來,有車手從容地在票本上撕下一張票,放到車座上的頭盔裏,有車手慢條斯理地卷上一隻煙,他們顯然是經驗老道的當地人,或某酒店廚子,或某出租行司機。

胡猜亂想之際,輪渡靠上碼頭,隻見兩位船員把一隻諾大的,裝滿酒店床上用品的鐵籠拚力推出艙門,鐵籠在慣性作用下,以不可思議速度沿渡橋下滑,前麵一位哥們在鐵籠即將衝入人群的霎那間把住鐵籠,一個90度轉彎,龐然大物嘎然而止。坐渡輪回來的時候又看到幾位船員在重複著奮力拚搏和力挽狂瀾的冒險動作,這應該是他們每天的例行差事。老伴兒甚是不解:既然每天不停地重複,為什麽不把流程機械化,或改進渡橋和鐵籠裝置?對比之下才明白,在新西蘭不管什麽重體力工作,你都會覺得工人總是悠閑自在,甚至是“懶塔塔地”,其實背後有強大的技術支援。我對島上的酒店用品要輪渡清洗也不理解,難道島上沒有專業洗衣房?最起碼大酒店該有。

汽車陸續地轉過一個直角進艙,一位姐姐,抹了幾次才入得艙門,這景象也很讓人納悶:既然要輪渡汽車,上下船的設計就應該是安全且方便,從引橋到艙裏,幾乎沒有車能一次進入。看著大大小小的車在不到一個車身長的地方抹來抹去,老伴兒先暈了。我們進去後也不能利索地達到指定的旮旯,幸虧一位船員接過摩托,熟練地把車推到指定的位置。

825開船,甲板上人聲鼎沸,看來都是遊客,放著艙裏的位子不坐,跑到甲板上吹風。一群年輕人興奮地吵吵嚷嚷,一聽就是美國人。老伴兒說:在這裏能聽到英語居然有一種親切感,我倒是覺著他們旁若無人的喧嘩,顯露出一種美國式的無理和傲慢。

茉莉亞(MOOREA)島離大溪地隻有17公裏,是向風群島的第二大島,稱為“大溪地的姊妹島”。我每天都在陽台上拍它,看它陡立的奇峰,在雲霧中、在藍天下、在晚霞裏的千姿百態。據悉,島上地形起伏,八條深穀由一點向四周輻射,有“章魚”島之稱,由於凹進陸地的兩個海灣,把島子築成“心型”,又有“愛情島”之雅號。島上常住人口一萬,麵積約134平方公裏,最高峰MONT TOHIVE’A海拔1207米,環島公路長70公裏,小摩托車將在這裏創造輝煌。

900靠上碼頭,我們在艙裏騎上摩托,腳沒沾地就沿逆時針方向開始環島。


2.環島仙境遊

一上路就有種清新感!與大溪地島風格截然不同,修繕很好的路上很少車輛,椰影在路中間搖曳,偶爾出現的民宅,也沒有破舊感,籬笆、草坪修繕的很有品味,有回到新西蘭南島的感覺。

沒出去多遠就開始爬坡,半山腰有一座瞭望台,站在這裏遠眺,一條白色的浪花鏈,把碧綠的瀉湖,深藍的大洋隔開;遠處的大溪地島及一線浮雲,為湛藍的天空和深邃的大海築起一道邊界;山腳下,建在瀉湖中的一幢幢草屋,像碧海裏盛開的一朵朵茅草花,似綠草地上成熟的一顆顆圓蘑菇。天氣好的讓人不可思議,雖烈日炎炎但總有樹蔭陪伴,涼風拂麵。

沒什麽具體目標,原則上發現景點就彎進去轉一圈。車子沿山路滑下,PK10岔上坑窪小路,顛簸了10多分鍾到達一處絕美海灘。幾位比基尼姑娘,在耶影空隙的陽光裏沐浴,幾個小童,唧唧嘎嘎地在淺灣戲水,海角處就是剛才在山頂看到的草屋酒店。在海灘徘徊巡視,清澈的綠水告訴我這裏很少珊瑚礁,不適合浮潛。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那成群的蚊蟲,沙灘上嬌嫩的妹子它們不騷擾,偏偏喜歡外露皮膚很少,且噴塗許多驅蚊劑的黑肉,也許它們是愛情島的母蚊子,我這坨黑肉太帥,血太甜,不敢久留,帶著幾處愛情島的紅點點,狼狽逃竄。

原則是遇到景點就看,但實際情況往往有差。錯過高爾夫俱樂部情有可原,但不知為何竟錯過了機場,據介紹機場附近是浮潛聖地。行至COOK’S BAY,正討論錯過機場的原因,左手邊一個桔色路牌一閃而過,這次不能再留遺憾,馬上掉頭,返回路口拐進山穀。

眼前出現一幅童話:一股股青煙在芭蕉叢中飄渺,為山穀披一縷薄薄青紗;紅公雞驕傲地率領著它的家族,從容穿過車道;一幢幢屋頂稀稀落落地撒布在穀底;小童領著小狗在樹蔭下嬉戲;小路沿著森林隧道,穿過青翠峽穀,引你盤旋上山。

山路很多急彎,我小心翼翼地操作,慢慢地增加海拔,不知什麽時候,水泥路麵被紅土路取代,路況越走越差,不知路有多遠,不知路向何方。正猶豫不決,發現路邊停一輛轎車,老伴兒上前詢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爺子,從車裏找來筆,拿著我們的地圖,耐心地用斷斷續續的英文為我們詳解:這條路通向山頂瞭望台,有一段約兩公裏的泥路非常難走,你們這種輕便摩托不行。老伴兒說我們可以步行,他說走完兩公裏紅土路,還要走很遠。你們最好從另一條路繞進去,車可以一直開到山頂。

說話間,一輛皮卡駛過,車鬥裏坐著一位姐姐和七八個孩子,隨著車身的顛簸搖晃,她們舞動著雙手,唱著與顛沛相符合的曲調。這就是島國風情:高興時唱,苦惱時唱;遇到困難時唱,遇到刺激時也唱;孩子唱的激情,老人唱的有韻味。他們是毛利族的分支,在我看來,她們唱歌的細胞似乎更豐富些。

看來這裏是留給越野車尋求別樣刺激的。按照老先生的指點,我們原路返回。

    路遇希爾頓酒店,與保安招手示意後長驅直入,在院子裏轉了一圈,發現到海灘需要穿過酒店大堂,覺得麻煩,任性而去。離希爾頓不遠,大約在OPUNOHU BAY中段,遇一處公共海灘,椰林中一片喧嘩,有學生在這裏遊玩。我們把車子推到海邊,打眼一看,離岸邊不遠,翠綠的水中現出一片片黑黝黝的陰影,那是珊瑚礁的特征,我們浮潛的摯愛。

還是我先下水。珊瑚礁與大溪地無異,熱帶魚的種類數量也相似,我又往深水裏遊了一段,水下沒了水草,沒了礁石,呈現眼前的竟然是一片白花花的碎珊瑚,顯然這裏曾經是一片茂密的鹿角珊瑚林,如今變成一片墳場,像好萊塢大片裏描述的世界末日,有點反胃。現代文明為我們帶來上天入地的方便,可代價確是物種的大量滅絕。誰也阻擋不了文明的腳步,但文明是否一定要伴隨那些,見證過生命進化的地球物種離我們而去。

老伴也下水了。這裏和大溪地PK18相似,但不同的是這裏居然有小醜魚及活體珊瑚,讓人興奮不已。公共浴場,這麽淺的水裏居然有活珊瑚,真是世外桃源!我們浮潛已經相當有經驗了,但這裏的浮潛區域很大,第二次下水想再看一眼活珊瑚,竟然沒有找到。在海灘上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看學校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跳集體舞,做一種類似於老鷹抓小雞的遊戲。看一個個家庭在樹蔭下野餐,雖然這裏沒有蚊子小姐的騷擾,但時間所限,沒有淡水淨身就匆匆上路。

在海灣盡頭找到老先生說的另一進山路口,沿著Z型盤山道往上走了好久,到達小島最高的瞭望台。如果說小島形狀似一顆心髒,我們現在所處位置,就是心髒的中心。雖然有野雞相伴,但三麵陡立的山崖,還是給你重重的壓迫感。極目遠眺,一座尖銳的山峰兩側,有兩灣深入小島腹地的綠水,那就是我一再提及的COOK’S BAYOPUNOHU BAY,它們猶如心髒的左右心室,恰似章魚的一雙碧眼。

沿著小路下山,路陡慢行不在話下,隻是那道道急彎,給隻有幾小時駕齡的我極大考驗,不至於下車推行,但趁著路上沒車,盡量拐大彎,所以每到急彎處,老伴兒都會前顧後盼,大喊:“沒車!”。我則慢悠悠地把車繞到最左邊右拐,繞到最右邊左轉。

離山頂瞭望台不遠有一處平台,顯然是個景點,上山時沒停,現在下來看看。小廣場顯然是一隻公雞的地盤,它警惕地窺視著我們。這裏有一個看板,畫著一張地圖,一條森林步道,把幾座石頭砌成的長方形台子連在一起。有法文介紹看不懂,後來才知道,這是當年食人族擺放戰利品“人頭顱”的祭壇。

下午1:00下山,還有三分之二的路沒走,速度明顯加快。不想再瀏覽景點,但路邊一尊類似毛利人手法的巨人雕像令人矚目,這裏還停了幾台遊覽車,我們也下來湊個熱鬧。這是個頗具規模的路邊餐館,遊人在陽傘下把盞冷飲;海灘上有日光浴的妹子,也有大腹便便的叔叔;水晶般透明的瀉湖裏,泡著幾位臃腫的爺爺、奶奶。老伴兒在岸邊趟水,竟然在半尺深的淺水區,發現活體珊瑚!我由最初的驚喜變成隱隱的擔憂:為什麽在珊瑚瀕危的今天,它們能如此頻繁地出現?生命力如此之強,會不會是珊瑚中的鼠類?我甚至想象了一幅恐怖場景,在人類消失的某一天,地麵上隻有老鼠橫行,海裏隻有這種珊瑚泛濫。老伴兒說:即便如此,它們的存在也是好事,證明這裏的水是純淨的,這裏的環境是不可多得的,更何況,它們為小醜魚及它的小夥伴,提供了棲息的家園。

200離開最後的景點,每小時50公裏的速度成為常態,在路上,竟然完成了一次超車。

300與渡輪一起進入碼頭灣。

 

3.渡輪抒懷

誰說大溪地時間不嚴肅,我們與渡輪同時進港,20分鍾後,船已經離岸,回程的人們顯然不再激動,甲板上隻有我和一對戀人,傻傻地站在那裏,望著大海發呆。

風有些涼,瀉湖邊的浪濤洶湧,造礁珊瑚已經死亡,瀉湖不再滋長,而海浪卻無時不刻地在侵蝕。也許有一天瀉湖將不複存在,大洋的能量將直襲小島心髒;也許有一天瀉湖邊出現一道擋浪壩,文明把瀉湖納入繈褓。瀉湖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南太平洋的瑰寶,它沒有子孫後裔,消耗的隻是自己。真想為瀉湖做點什麽,但能做什麽,不得而知。

大溪地越來越近,島上的道道青煙,為她罩上一層淡淡的青霾,像少婦臉上一縷愁容,有愛的含蓄,亦有情的憂傷。島上有一種焚燒花園垃圾的習慣,他們世世代代如此,不知外麵的世界,有許多地方,已被霧霾困擾得不可終日,全方位汙染已經讓地球人吃盡苦頭,地震、洪水、幹旱,每年不確定誰來,但年年都有災難:30年不遇,50年不遇,有記載以來不遇,寫手們不知道還有怎樣的手段才能貼切報道。大溪地身處世外桃園,淳樸民俗可以延續,但某些陋習政府有責任促其改進。雖然了解當地政府的許多不作為,但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想必眾多有識之士注意到此類問題,願室外“天堂”永葆純淨、純潔。

445回到大溪地,生魚、啤酒、泡麵已成常態,日落上床已成慣例。

 

 2015.7.23.於奧克蘭

 法國軍艦
渡輪甲板
到此一遊
草屋酒店
椰林沙灘
摩托騎手
仙境峽穀
峽穀人家
海灘椰林
祭壇森林
發現活珊瑚的淺水灣
不和諧的青煙
瀉湖邊界
候船大廳
回到大溪地
準備出發
草屋酒店
沙灘女娃
淺水灣的活體珊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