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6000公裏環島遊:第十八天,惠靈頓到耐皮爾 WELLINGTON-NAPIER

(2015-01-28 01:17:48) 下一個

1.沿途小鎮
2014.12.31.雨轉陰,陰轉晴。
早晨8:00,在淒厲的雨中離開酒店。走2號國道,穿越瑞姆塔卡山(MT RIMUTAKA),沿塔拉魯阿森林公園(TARARUA FOREST PARK)、魯瓦漢尼森林公園(RUAHINE FOREST PARK)東麓,奔耐皮爾。這條路是著名的‘新西蘭經典葡萄酒之路’(CLASSIC NEW ZEALAND WINE TRAIL)。
惠靈頓的高速公路有她的特殊之處,為充分利用空間,出口都開在右邊(小鎮的方向)。我按GPS的指引直行,走著走著,不小心就上了右邊道口,無可奈何地轉下高速進了小鎮。抬眼看到麥當勞的招牌,正好解決民生問題。吃完早餐繼續上路,這回有經驗了,緊靠著左邊走。但也是經驗之談,仔細聽GPS詳解就不會出錯,而最新版本的GPS在這一路都是相當給力。

走過一段彎曲平坦的路段後,開始穿越瑞姆塔卡山。在南島有穿越南阿爾卑斯山脈的經驗,不該對爬山有什麽大驚小怪,但這段坡路,可以和我們走過的任何一段山路相比。其陡、其長不必綴敘,因為是沒有森林植被的草坡,可以清楚地看著整個大山,看著汽車像螻蟻爬地球儀似地沿著S型軌道向上攀旋。不要說乘客,連我這種久經沙場的老司機也有點眼暈。但畢竟是‘老江湖’,控製速度、理順情緒、集中精力把好方向盤。順利的上山,刺激的下山,然後走進開闊的懷拉拉帕穀地(WAIRARAPA)。
走過南島的坎特伯雷大平原,其他平原都可以視而不見,但今天走懷拉拉帕穀地的特殊之處在於,除了一望無際的牧場、葡萄園外,就是鱗次櫛比的小鎮。‘鱗次櫛比的小鎮’用在新西蘭也許不太恰當,但剛從人煙稀少的南島歸來,走不多久就能遇到小鎮,而且是超過三條街的千人鎮,確實令人振奮。
10:00,到達有4000人口的“新西蘭水仙之都” 卡特頓鎮(CARTERTON),信息中心不開門,轉了一圈後離開。
14分鍾後,到達有20000人口的剪羊毛之都,馬斯特頓鎮(MASTERTON);
33分鍾後,到達有580人的畜牧小鎮依卡塔胡納 (EKETAHUNA);
23分鍾後,到達有2600人的釣鱒魚小鎮帕希亞圖阿 (PAHIATUA);
14分鍾後,到達有1480人的樞紐小鎮(連接瑪納瓦圖、霍克灣和懷拉拉帕三個地區)伍德維爾 (WOODVILLE);
23分鍾後,到達5350人的北歐風格(丹麥、挪威移民帶來的斯堪的納維亞SKANDINAVIEN傳統)小鎮,但尼沃克(DANNEVIRKE);
20分鍾後,到達另一個北歐風格小鎮諾斯伍德(NORSEWOOD)。
下午1:00,到達77400人的著名果都哈斯丁(HASTINGS),這可是在新西蘭上數的城市。路過一家壽司店被裏麵的美食吸引,午餐就在這裏解決。

下午的目標就是酒莊。老伴告訴四姐:如果隻領你看了南島那幾個酒莊,我會覺得有遺憾。今天這兩個看完,你參觀酒莊的心願就圓滿完成。

2.醉美酒莊
2:00,來到內皮爾著名的教堂路(CHURCH RD),訪問教堂路酒莊和使命酒莊。
教堂路酒莊(CHURCH ROAD WINERY),由盧森堡人於1897年建立。盧森堡人返回家鄉事,酒莊交由一位年僅19歲的釀酒師管理。他就是被尊為新西蘭精品紅酒之父的湯姆•麥克唐納(TOM MCDONALD)。他從十幾歲便從事釀酒工作,1949年首次發售赤霞珠葡萄酒,隨著紅酒品質的提高,逐漸受到鑒賞家青睞。湯姆退休後,酒莊一度關閉。1989年,教堂路酒莊作為新西蘭優質紅酒產地的核心重建。

如今,它處於新西蘭優質葡萄酒生產的前沿,它的霞多麗酒和波爾多紅葡萄酒廣受讚譽,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名。這些高級而複雜的葡萄酒結合了成熟而獨特的霍克斯灣葡萄的特性,還使用傳統釀製技術進行細微的調色。

這個酒莊每天都有葡萄酒參觀團(WINERY TOUR),工作人員為你詳盡的講解從采摘、釀造、儲存的整個過程,告訴你許多“背後的故事”,帶你參觀酒窖、釀造工場及葡萄酒博物館。

走進酒莊的感覺就是幽深、厚重,老伴的評價是:“貴而不華。”三姐、四姐要買兩瓶酒作為新西蘭的特產帶回中國,就問了一下比較高檔的種類。一位老紳士走過來告訴我們,這些葡萄品種都是從法國引進,在當地生長的。不同品種的葡萄釀出的酒就能品出不同味道,有草香味,有花香味,而且不是每年都能出酒,要看當年葡萄的質量。對於三姐最感興趣的問題:“到底哪個好,”老紳士不置可否。

使命酒莊(MISSION WINERY),是新西蘭葡萄酒誕生地。她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一隊法國瑪利亞修道會傳教士,帶著他們的宗教信仰和一些葡萄藤來到新西蘭,創建了使命酒莊。自1851年釀造出第一批葡萄酒起,以酒莊名字命名的‘使命’(MISSION)係列葡萄酒,經曆了滄桑變化,如今已成為新西蘭葡萄酒的標誌,受到世界各地葡萄酒愛好者的追捧。
酒莊從未遺忘自己的法國傳統,多年來教會兄弟經常到法國學習傳統葡萄種植技術與釀酒工藝。如今,酒莊運用學到的知識,融合傳統釀酒藝術與最新科技,釀造出的葡萄酒既具有新世界的濃鬱果香,又有157年釀酒傳統帶來的豐富層次感。

年初來這裏品酒時,導遊介紹說:這家負有教會‘使命’的酒莊,從不把盈利放在首位。她為瑪利亞修道會全權擁有,酒莊的所有利潤都用於資助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修道會活動。同級水平的酒這裏價格會比較低,這裏出產的頂級品牌,常常是不等上市,就被葡萄酒行家搶購一空。老伴當然是有備而來,絕不會錯過機會。四姐在這裏買了一瓶高檔黑比諾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

雖然是第二次來,酒莊的華美依然令人震撼。這座由古修道院改建的酒莊,不僅有絕美的田園風光,還有著名的‘使命餐廳’和‘使命教堂’。有高高穹頂、拱形窗戶和法式大門的小教堂是舉行婚禮的理想之地,當然要提前很久預定。
瀏覽了酒窖、花園、教堂,站在草地扶欄遠眺,霍克灣的美景盡收眼底。和葡萄園連在一起的大片草地,構成新西蘭獨一無二的圓形露天劇場,著名的使命音樂會就在這裏舉行,許多國際明星的捧場,使得音樂會名揚世界。
四姐此行的一個主要心願是訪問酒莊,現在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她,此行無憾!這裏是新西蘭十大酒莊之一,是世界級水平的綜合酒莊。

我的感覺不單單是品了幾杯酒,買了幾瓶酒,參觀了幾個酒窖,深深打動我的是另一種更深層次的東西,說不清楚,用酒莊的解說詞結尾:
“我們的哲學是保護土地,提升土壤、葡萄樹、葡萄園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這對將土地、知識、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以及保護我們的文化、保護令我們自豪的傳統來說,至關重要”。

3.又見耐皮爾
4:00,到耐皮爾(NAPIER)。年初來這裏時寫過一些見聞,曾有網友因為讀了我的遊記而愛上了這裏。故地重遊,我也有許多新的感受。
惠靈頓的雨不見了,葡萄酒路的陰霾消失了,耐皮爾的豔陽,永遠那麽燦爛。不同於年初的是,被庫克船長稱為大湖的那灣淨水,今天似乎有了點脾氣,掀起半米高的浪,有聲有色地發出陣陣海的喧囂;不同於年初的是,2014年最後一個下午,街上的人們不見了,四姐特別期待的穿著上世紀30年代盛裝的紳士、淑女,也沒了蹤影;當時滿街跑的老爺車也隻看見一輛,由一個頭戴皮帽,身穿皮坎肩的黑胡子大哥駕駛,乘客是穿著怪異的幾個年輕遊客。

我正在找上次沒見著,但在文章裏提到過的毛利傳說中‘海的女兒’塑像,海邊傳來的悅耳歌聲,引我們走向海邊廣場。舞台上,準備今晚跨年晚會的演員正在彩排。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聽著無可挑剔的混聲配器,原來隻有一個貝斯手,一把電吉他,三個主唱。我想可能還有其他樂隊加盟,否則的話,這幾個人怎麽撐的下五六個小時。我在不同角度照了幾張相,老伴兒湊過去,和她們聊了幾句,得知今晚的音樂會,就是她們五個人。

她們試唱完畢,準備吃晚飯了,我們也該回家喝酒了。今天住的地方很方便,離海邊很近,很寬敞,我們在超市買了魚,回家做了四個菜,我喝啤酒,她們喝今天在酒莊買的葡萄酒。
8:30,酒到微醉,飯至半飽,暮色中,我們沿著海濱走到晚會現場。
和小時候看大戲的場景相似,草地上以家庭為單位散座著一席觀眾,不一樣的是,這些觀眾似乎不太在意台上的事。台上,晚飯前和我們打過招呼的妹子盡情地表演(不亞於春晚水平)。台下,有隨著歌聲起舞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坐在涼椅上,戴著耳機搖頭晃腦的年輕人;有坐在石崖上,麵對大海,晃著腿欣賞斜陽的看官;更多的是,不管台上表演什麽,都保持一副發呆表情的木然觀眾。簡單地說,這就是傳承幾百年的英倫習俗,今天如此,明天也不會變。

三姐、四姐聽不懂唱些什麽,遠遠地到海邊溜達去了。考慮到明天還要趕路,我們也不能久留。
9:30,沿著市區內的街道回旅店,途中,拍下了夜幕中的路邊花圃。
裏程表讀數:4036公裏。

2015.1.28.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