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2014.4.懷卡托行記一,聖潔之水北島藍泉

(2014-05-10 03:51:46) 下一個


聖潔之水北島藍泉

1.鐵皮小鎮
      2014.4.28.晴,有時雨。正至每學年第一個假期,一般情況下,我們不給自己放假。幾天前老伴突然說,LUCY和她商定了一個兩日遊計劃,兩家一起出去走走。於是調整了假期工作時間表,開始了兩天四地遊的旅行:第一天遊藍泉,落宿劍橋小鎮;第二天遊劍橋小鎮、Z龍茶園及西海岸的衝浪聖地瑞格林。
      28號早8:00從家裏出發,走1號高速公路轉2號、27號國家公路,上午10:50分到達蒂勞小鎮。
      蒂勞(TIRAU)小鎮位於27號公路與1號公路的交匯點,常住居民720人,是去羅托魯瓦和陶波的必經之地。和新西蘭其他小鎮一樣,除了畜牧業、旅遊業外,她也具有自己的鮮明特點。熱愛生活的小鎮人,巧妙地利用了波紋鐵皮做裝飾材料。大到整幢房屋,如信息中心就是一座鐵皮大狗;土特產商店就是一隻鐵皮大羊,我們以前不知道小鎮的故事,但每每走到這兒都要休息,並把它稱為“大狗屋鎮”。小到廣告招牌、街頭塑像及一些精巧的藝術品都使用鐵皮做材料,名副其實的鐵皮小鎮。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品味,深受海內外遊客和過往司機的歡迎。她以鐵藝享譽新西蘭,她的美術工藝產品和古董收藏也非常有名,有一批藝術家和文人長期生活於此。
       我們在信息中心休息片刻,拿了些關於藍泉的資料,11:30左右離開小鎮,沿5號公路奔羅托羅瓦方向,行駛一段距離轉28號公路再向前走4公裏,12:10抵達蒂懷霍步道北端入口。

2.夢中的藍泉暢想
       藍泉,在華人圈子裏是個炒得很熱的景點,號稱新西蘭的“九寨溝”。不確定是因為名字響亮,還是因為這裏的水純淨得令人向往,反正她一直是我們想來的地方。因為距奧克蘭較遠(200公裏,約三小時車程),不適合當天往返,所以老伴把她設計成二日遊的一部分。
       據官方資料記載:藍泉(BLUE SPRING)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水源地。澄澈湛藍的泉水從地層深處經過50至100年才能湧出地表。其流量每分鍾42立方米,可在12分鍾內填滿一個長25米、擁有6個泳道的遊泳池。全年水溫保持在11攝氏度。新西蘭“PUMP”牌礦泉水就是用這裏的水,占新西蘭全部罐裝水市場的百分之七十。
       來自地球深層的聖潔之水,還有這麽大的流量,我想象中的藍泉,應該有個大大的泉眼,汩汩地向外冒水;如此寶地,該有修繕很好的圍欄把她圈起來,再添加些裝飾(如蓋個小亭子)把她裝扮的漂亮一些;占據如此大的市場份額,我猜想,該有個諾大的泵房、廠房及長長的裝罐流水線。
       藍泉在蒂懷霍步道(TE WAIHOU WALKWAY)南端,該區域屬私人領地,政府協調幾個農場主,買下藍泉附近的一段河穀,建成一條5.2公裏長的步道,於2000年4月15日,由時任國家總理的克拉克女士簽署文件,正式開放。
       我猜想這是條修繕極好的步道,用圍欄把溪水隔開一定距離,為溪水不受汙染亦為遊客安全;資料顯示的確如此,難度係數為“簡單”(大人孩子都可以走),單程需一個半小時,走慣深山野林的老伴覺得沒必要換登山鞋,就穿著底腰軍靴上了路。

3.秋色中的藍泉美景
      12:30,吃完午餐剛要走,陽光下就飄起細雨,小時候把大晴天的某個局部下雨,稱為“晴天漏”。在新西蘭,這種天氣經常遇到,但我明白這種雨不會長久,雖穿上雨衣,也沒太在意。果然,一片雲彩過後,雨就停了。老伴說,這麽短的路不用背包了,帶瓶水就可以了。走出去沒多久就發現不對,趕忙回來背上肩包。
       果然名不虛傳,一上路就與牛羊相伴,溪水為鄰。那水清的讓人眼暈,一大股清澈的水擠在幾米寬的溪床裏,水速很快且溪水很深;水草多得讓人吃驚,綠得讓人沉醉。長長的齒草猶如鋪展在水中的孔雀尾,在晶瑩剔透的溪流中蕩漾;附在岩石上的水藻,把溪床染成一片片深綠;淺一點的水域,一些圓圓的指頂大小的翠綠葉子晶瑩剔透地擠出水麵,組成一個個吉祥圖形(園或心形);一堆堆粗壯的高原草和蕨類灌木叢,緊緊地護衛在岸邊。使小溪在空中、水麵、水中、溪底的各個層次,都有綠色的護衛。這些水生植物對汙染物極為敏感,那些飄搖水中的水草綠葉,就是世界上最潔淨的水的代言。
      除了修繕的幾座小橋,路過濕地修一段木棧道,陡峭處架了兩段木梯外,沒有任何隔離物,你盡可以最短距離地與溪水接觸。
      太陽下身著衝鋒衣顯然有些另類,我把它脫下來綁在腰上,儼然一幅新西蘭山人的典型裝扮。老伴依然全副武裝,肩負重擔。LUCY依然是萬綠叢中那一點紅,與初秋的楓葉爭寵,努力地給綠色的山穀添一點五彩斑斕。
      山穀兩側都是牧場,不時有牛群、羊群出沒,除了大片綠色的草場,間或也有幾片原生態及人工種植的森林,在路上的一個休息點,還遇到了幾株參天的紅杉樹。途中我發現一個別樣的景點:空寂的山坡上有棵大樹枯死倒下,斷裂的枝幹成平麵狀散在地上,但依然圍繞在主幹的周圍,始終維持著樹的形象,典型的樹中貴族,死去也保持著莊嚴。
       步道沿著小溪蜿蜒地向前,幾座跨河小橋不時把你引向河彼岸,但有一段路在河的兩邊都有,形成一個封閉的環路,我們去的時候走一邊,回來時走另一邊。步道幾乎沒有起伏,間或有點泥濘,有時需從農場的籬笆越過去。三三兩兩遇到幾夥遊人,一半是我們的同胞,可見“藍泉”被華人炒作得相當成功。
      走了一個多小時,快到藍泉了,步道出現一點陡坡,小溪形成一個小瀑布,一架水車象征性地在激流中轉動,轉換的能量隻是給風景增添情趣。
      路過藍泉時,岸邊隻有車庫大小一間泵房,沒有設有想象中的龐大的裝罐設備;也沒有看到汩汩外湧的泉眼;泉眼處也沒有醒目的人為裝飾;更沒有龐大的廠房流水線。加之溪水還有上遊,我甚至不知道這裏就是藍泉。後來在步道終點處,恰巧遇到一位農場主,騎著摩托驅趕一頭換草場時擅自離隊的牛犢歸群,攀談了幾句,才知道藍泉就在剛才經過的泵房位置,才知道還有一些泉眼在小溪的上遊,但都是私人領地不對外開放,也就是說,藍泉並不是小溪的源頭。
      回程時特意在藍泉瞭望台駐足,一潭深深的水隱藏在對岸的幽穀裏,幽穀覆蓋在濃密的綠色穹窿下,感覺從哪裏出來的隻能是仙女。水麵泛著幽幽的藍色,深邃剔透。一般的水麵藍色多是反射藍天所致,陰天或近前透視時就沒有了。藍泉之藍,是它吸收了自然光的其它顏色,隻反射藍色和綠色,且這種反射不僅來自水的表層,也同時來自深層,所以呈現出一種寶石藍的深邃,“藍泉”便由此得名。
      靠近步道的另一端有座小橋,站在橋上我看到一條半尺長的魚,迎著水流,輕輕地擺動尾鰭,在激流中始終靜止在一點,不明白魚的用意,或許為了捕食,或許隻是等待,我們走到終點再回來時,它依然待在那一點。
      小溪流出山穀,與幾條小溪匯成一體,以河的姿態在懷卡托平原瀟灑走過150公裏,最終在奧克蘭東南不遠的泰晤士鎮附近融入大海。
      回程時,老伴有點累,穿皮靴的腳有些不舒服,快到終點時又下起“晴天漏”,雨幕在陽光下閃爍著斑斑耀眼的亮點,此刻在遠處應該看到這個區域天幕上的彩虹,而我們當是走在彩虹中的人。

2014.5.2.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