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2013 - 2014年,新西蘭北島西海岸,東海岸記行。序

(2014-05-17 16:38:31) 下一個


圖片

我認為:“說走就走的旅行”,純屬屁嗑。

敢於“說走就走”的,也許隻有兩種人。年輕人和有錢人,前者能吃苦有體能,可以三天不吃不喝,靠棵樹就能睡覺;後者走到哪兒都是以錢開路,隻要有人氣的地方,就可以抓個小鬼推磨。一般人不可以,像我老伴這種膽小心細的人更不可以。一般地說,我們的每次出遊,都是提前一年做計劃,提前半年訂機票,提前兩個月訂住宿。

我們曾經曆過“說走就走”旅行,雖然都很短暫,但留下的教訓可謂之“慘痛”。

剛來不久,發現家門口有條步道,什麽也沒想就帶著老婆鑽進了叢林,進去後三轉兩轉就迷了路,怎麽走也走不出來。那是個麵積幾平方公裏的小林子,四周都是居民區而且有鐵路從中間穿過。危險肯定沒有,實在不行沿著鐵路也能走出來。但在灌木叢中轉悠了三個多小時,就是找不到出口,那焦慮的心情可想而知。已經到兒子放學的時間了,孩子回不了家該怎麽辦?萬般無奈,隻能離開小路,以一個房頂為目標,朝一個方向,認死理往外鑽,最終從人家的院子裏走了出來。還有一次我帶兒子到公園玩,碰到熟人參加的一個團隊,要去南區的叢林瀑布玩。我一想挺好,開著車尾隨他們的巴士就去了南區。結果那裏沒商店,買不到水,也沒有幹糧,領著兒子走了一天。饑寒交迫,狼狽不堪。從此不敢造次,出行必先計劃。

        2013.8月,從國內回來後就開始籌劃年底去南島米佛峽灣,走那條仰慕已久,世界聞名的步道。先去AA拿了一堆資料、地圖,然後計劃行程,還找了專家谘詢。沒想到明年一月份的住宿,9月還有名額,到10月份想訂時已經滿員了。滿腹遺憾但也無奈,隻好推到明年。於是乎匆匆忙忙地修改行程。

       兒子提出想再做一次獨木舟漂流,老伴提出想爬上一次因傷而未能成行的Tangariro火山,我拍板決定兩個項目都做並責成老伴開始統籌。一個星期後,老伴拿出2013年底 – 2014年初的旅行大綱:

        一,2013.12.24日出發,去北島南部離奧克蘭約400公裏的小鎮Ohakune,次日於小鎮下河,漂流34100多公裏,30日回到小鎮。兒子回奧克蘭,我們繼續向北島西部遊曆,13日回奧克蘭。

        二,2014.1.10日出發,在陶波湖附近的小鎮Turangi安營,1.11日登火山步道(我將登頂)。1.12日去陶波湖,1.13日去耐皮爾,開始北島東部行程,1.20日回奧克蘭。

         大綱有了,老伴開始做詳細的計劃。一張北島全島大地圖,一本暢銷世界的旅遊名著“孤獨的星球-新西蘭”,十幾本要去的地區、城鎮、景點的詳細地圖,再加蘋果電腦,擺滿了整個大餐桌。老伴拿著放大鏡,用近視加老花的眼神,研究每個細節。

         先討論景點,新西蘭觀光權威AA推出的新西蘭人必去的101處景點,“孤獨的星球”的介紹、新西蘭遊客信息中心推薦的項目,都要一一過濾,仔細篩選出一些難度係數適合我們的項目。

再討論住宿,出門在外吃住為先。新西蘭住宿可分為:酒店、汽車旅館、“床加早餐”(B&B)假日公園、農場住宿及私人度假屋六大類。除假日公園(帳篷、小木屋營地)外,其他選擇價錢上差異不大。考慮到吃的問題,我們一般不選酒店,其他選擇就看緣分了。同一個地點,老伴要先上網查看哪家位置好、條件優越、價錢最實惠,然後再打若幹電話,從傾談中品味對方的服務水準,沒幾個回合是訂不下來一間合適住所的。所以老伴的計劃做的好慢好慢,兩個星期過後,計劃基本成型,有幾處關鍵住宿還未定下來。

利用這段時間,我們仔細閱讀了托尼·惠勒所著、風靡世界、被年輕人奉為旅行聖經、當今風靡世界的遊記《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從她的誕生的經曆到她們所闡述的旅行哲學,都做了研究。

197010月,倫敦商學院的在讀MBA托尼·惠勒和初到倫敦的愛爾蘭女子莫琳在倫敦攝政公園的一張長椅上不期而遇,一見鍾情的兩個人在一年後結婚。新婚不久的托尼·惠勒夫婦離開倫敦開始了一次探險之旅,他們穿越歐亞大陸並在一年後抵達澳大利亞。到達澳大利亞後,身上隻剩下兩分錢。惠勒夫婦遇到很多想要自助旅行的人不斷詢問他們關於此次旅程的各種問題,最後他們決定出版旅行手冊。從此一發不可收,所寫遊記《Lonely Planet》,已經形成跨國出版公司,各種語言、各種版本、涉及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的遊記,隨時都在出版、再版。惠勒夫婦至今仍在路上,仍在不停地傳記,而且是以集團形式在操作這個涉獵整個地球的生意。

我十分讚賞的是書中所表述的旅行哲學,把單純的遊山玩水,提高到人文學、社會學及哲學的高度,莫琳·惠勒是這樣介紹的:

Lonely Planet 是全球旅行者社區的一分子,我們對探索這個世界有著共同的熱情。旅行是思想的一部分,旅行意味著去承擔風險,將日常生活暫時拋在腦後,去親身體驗文化,去自己發現生活在別處的人們,那些曆史和那片土地。

我們相信,旅行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負責任的旅行不僅將有助於全球各文化群落的持續發展, 它同時也會讓旅行者自己以及旅行目的地的人們,體驗到更多個人的喜悅,並有助於豐富參與者的人生體驗。旅行本身就是在讚美不同,它同時可以讓人們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認識到彼此的相同之處。它創造寬容並幫助人們去創建屬於我們的“一個星球”。請看托尼·惠勒談為什麽旅行?

“當然我們可以告訴旅行者哪裏好玩,那是最容易的部分。我們當然可以給他們他們想要的,但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帶他們走得更遠、更高、更深,走進他們自己,走進這個世界。我們不僅僅要給他們他們想要的,我們還想給他們他們真正需要的。這些他們需要的東西可以讓他們的旅行經驗如此難忘以致他們想要不停地旅行,不停地與這個世界產生聯係。他們將帶回家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將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這與我們的旅行思想完全吻合,我們努力嚐試著把旅行從做計劃查資料開始,就升華到探索人文地理,學習社會百科及改變生活態度的高度。旅遊不是簡單地旅行、遊山玩水,每行一地,對當地的民俗民風、曆史文化、地理地貌都應有詳盡的了解;每遊一景,對景色的自然成因、地理變革、文化寓意都應有細細地玩味,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全方位體驗大自然的美。

當我們在高層次斟酌計劃時,May突然殺出來了,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回到吃喝拉撒的低檔次俗事。

         May是我們的朋友,標準的玩家。她們家的一切都可以從簡,唯獨旅行絕不含糊。隻要有假期,無論是兩三天或是幾個星期,他們肯定在外麵玩,整個新西蘭幾乎都走遍了。

        May是個熱心而認真的人,為人強勢、說話大嗓門,不但在自己家指揮若定,還很樂於幹涉“他家內政”。一位嫁給洋人的朋友老公去世了,May包辦了朋友的賣車、打官司、領救濟金等所有瑣事。為寬朋友心,她還特意設計了一次好多人奉陪的旅行(我們也榮幸地參與)。她的朋友感激涕零,甚至認為,自己的下半輩子就靠這位“姐妹大俠”了。可沒過幾天,就不得不告饒,因為May事無巨細,時時處處為她計劃、管理、安排,她有被脅迫的感覺,認為“自己的生活、甚至思想都沒了自由的空間”。

May 好心不被理解,行善沒得感恩,自己好生委屈。

         May喜歡做也善於做旅行計劃。前幾次出去玩都是她事先設計行程,聯係住宿,組織人馬。她的計劃都很經濟、實惠,參與者都讚不絕口。may的全部樂趣就在於“指揮若定”。到了目的地,她把大家安頓好了,她挑幾個簡單的項目玩玩或幹脆在家守攤。

        這次不一樣了,我們已經做好計劃,她突然決定要加入我們的第一行程。前幾天劃船沒什麽可改的,便在後幾天的計劃發表意見。首先把我們計劃第一天走的路程改為最後一天,原來逆時針的行程變成了順時針方向。其次是在住宿上與我們的標準大相徑庭。她的原則是以睡帳篷為主,我們的計劃是帳篷隻備不時之需,有旅店就不住帳篷。為此,電話討論若幹次(每次不少於20分鍾),見麵會談兩次(不少於兩小時)。最後也不得完全統一,隻能是能合則合,不行就分頭住宿。

         一切都安排妥當,May又要改變計劃了。首先是第一天劃行37公裏她受不了,再是最後一天劃行太長她怕趕不到。由於她女兒堅決讚成我們第一天的行程,無奈她隻能改動漂流最後一天的宿營地。

      就寫到這兒,離出發還有一個月,期間再出什麽事,再改什麽地方還不知道。

      11.26日,May倆口專程來訪,把後三天的行程討論清楚,第一天去河灘滑水,遊覽市區;第二天走海濱步道;第三天登山,我提出要登頂。

     11.27日,May又修改計劃,第二天爬山,第三天走海濱步道,同時給我登頂的詳細資料。這是座海拔2400米且常年積雪的火山。老伴擔心了,勸我別登頂了,我說到時候再說。我是計劃登頂,實在不行再放棄,不能在家裏就否定。

        12.5日,May來電,如果下大雨,大河漲水下不了河怎麽辦,是否可考慮把整個行程的順序顛倒過來。

        12.20 日,與May 電話商量怎麽走的問題,我們兩家分住在相鄰的南北兩個高速入口,我家在南邊我們又是向南走,我提議開車到我家門口在一起走。May說不行,你們那邊紅綠燈多,我女兒開車怕跟不上。都認識路有什麽跟不上的,那好吧,我們7點鍾出發,各走各的,目的地見。

        12.21 日,天氣預報24日陰;25日大雨;26日晴轉陰。出門就是遇到什麽天氣是不能人為左右的,相信每種天氣都有它的美,欣賞它就是。另一個解釋是,一般情況下,我出門總能遇到好天相。

 

 

      2013.11.25.  於奧克蘭

       
圖片

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