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水手中來

風在雲上,雲在水上,水在我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青蒿素功歸於誰的問題

(2015-10-25 10:37:38) 下一個

不想考古青蒿素後麵的人事糾葛。就某些人質疑發現青蒿素功績歸屬的文字(黑體引用)作個評論。相關文章見本文附件。

第一,青蒿素的首創貢獻是中醫,這誰也不能否認。
『在1970年6月上報的這份材料中明確指出“青蒿一握,水二升,搗汁服”的說法來源
於《肘後方》。』


第二,首先發現青蒿素的人貢獻不容抹殺。但是如果他們的結果沒有以科學文獻方式發
表,基本可以完全歸功後人。下文中“1970年底是報告所長崔楷和組長屠呦呦。”有明
顯語病。原意可能是“1970年底是所長崔楷和組長屠呦呦寫出實驗報告”。而且對前途
沒有信心而放棄的可以肯定是指牽頭人。也就是餘顧兩人。估計事實應該是餘顧兩人沒
有把他們的結果當盤菜。可以肯定,60-80%的抑製率是不能發表的。體外抑製率不到95
%,體內基本沒有療效。餘顧兩人對他們的重大發現視而不見,失去興趣而放棄研究在
情理之中。所以屠接手寫出報告。並繼續研究。

『餘、顧二人在此基礎上,開始用乙醇提取青蒿,得到60--80%抑製瘧原蟲的結果。
1970年底是報告所長崔楷和組長屠呦呦。因中藥所一些人對中藥篩選抗瘧藥的工作前途
和信心不足,再加上當時為尋找治療氣管炎中藥的工作任務正式下達,餘亞綱被立即調
往氣管炎組,顧國明回到軍科院,這一研究被中斷。』


第三,根據以上兩點。屠呦呦的諾獎當之無愧。屠呦呦“中醫藥禮物”一說完全符合事
實。

 

附件:

繞毅,
從已有史料中,我們基本接受:中醫研究院首先是餘亞綱和顧國明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
,其後屠呦呦在他們基礎上,確定其作用,並因為用乙醚得到更高療效。屠呦呦的這一
工作及其小組的鍾裕容提取青蒿素,兩項加起來使屠呦呦的貢獻突出。

 屠呦呦沒有過寫餘亞綱和顧國明,確實不是很好,但有些文章隱含了這個意思
“因為中藥青蒿曾出現過68%抑製瘧原蟲的結果,所以,對其進行了複篩”。不過沒有
說“曾出現”是餘亞綱和顧國明做的,且他們將結果告訴了中藥所當時的所長和屠呦呦
本人。

劉天偉,
當1969年屠呦呦和餘亞綱在海南進行胡椒試驗不理想之後,1970年屠呦呦被安排參加人
事專案調查離開研究工作時,餘亞綱和被523辦公室派來的軍事醫學科學院的顧國明對
上海市中醫文獻研究組1965年出版的《瘧疾專輯》進行科學分析,梳理出使用頻率最高
的二個中藥:雄黃和青蒿,並把青蒿列為第一。在1970年6月上報的這份材料中明確指
出“青蒿一握,水二升,搗汁服”的說法來源於《肘後方》。

餘、顧二人在此基礎上,開始用乙醇提取青蒿,得到60--80%抑製瘧原蟲的結果;1970
年底是報告所長崔楷和組長屠呦呦。因中藥所一些人對中藥篩選抗瘧藥的工作前途和信
心不足,再加上當時為尋找治療氣管炎中藥的工作任務正式下達,餘亞綱被立即調往氣
管炎組,顧國明回到軍科院,這一研究被中斷。

屠呦呦從1971年6月起才又開始重新篩選中草藥,並複篩青蒿,就是在1970年餘亞綱和
顧國明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由此看來,屠呦呦向外宣稱的青蒿素發現經過是有意隱瞞
了餘、顧二人的原始發明。屠呦呦掠取他人的學術思想,接收他人的實驗探索成果,最
後撇開了他們,編出了隻有她一個人從青蒿中提取到100%抑製率的有效部位的故事。



繞以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514557.html
劉天偉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id=51424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