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水手中來

風在雲上,雲在水上,水在我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方舟子青蒿素謊言大觀

(2015-10-18 13:17:41) 下一個

 

謊言1,『用兩杯水(東晉的“升”很小,當時一升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黃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達到藥理濃度的青蒿素。』

事實:葛洪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漬”-充分浸泡。“絞”—用機械力破壞植物的原有結構使其內容物隨水溢出。“取汁”與水混合在一起的青蒿細胞內容物。“盡服之”-將所有絞出所得的混懸液全部作為藥物服下。

謊言2,『一旦加熱到60攝氏度,青蒿素的結構就被破壞,失去了活性,殺不死虐原蟲了。』

事實:Lutz Heide檢測了不同的煎煮方法獲得青蒿素含量的區別。讓我們看提取效率最低的一組:一升開水加入到9克幹葉子,繼續煮沸30分鍾,室溫下冷卻再過濾,依然獲得了37.8mg/L的青蒿素,提取效率依然有30%。

Yi-Yu Cheng在該研究中發現,青蒿素在343.2K(即70攝氏度)中2小時後有輕微的(slightly)降解(it was noticed that artemisinin decomposed slightly in the solution at 343.2 K after 2 h)。

謊言3,『青蒿素幾乎不溶於水,而且口服吸收極差,』

事實:青蒿素口服後由腸道迅速吸收,0.5~1小時後血藥濃度達高峰,4小時後下降一半,72小時血中僅含微量。它在紅細胞內的濃度低於血漿中的濃度。吸收後分布於組織內,以腸、肝、腎的含量較多。該品為脂溶性物質,故可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90.htm

謊言4,『不管是用水漬絞汁還是水煎,都很不可能達到藥理濃度,是達不到截瘧效果的。』

事實:健康受試者服用9克Artemisia annua幹葉子的水煎劑1升後相當於服用了94.5mg青蒿素,其青蒿素最高血藥濃度可達240+/-75 ng/mL,是體外最小抑製濃度(9ng/ml)的26倍,足夠產生臨床效果了。

該德國研究組開展的artemisia annua(黃花蒿)水煎劑健康受試者藥代動力學研究以及在剛果和坦桑尼亞開展的2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清楚表明,青蒿素的水煎劑對於惡性瘧疾是有臨床作用的,能夠緩解和清除臨床症狀,抑製/殺滅惡性瘧原蟲。

謊言5,(黃花蒿生長地)『可見其主要生長於陸地、旱地,川澤不是其主要生境』

事實:黃花蒿的生長環境:“生於荒野、山坡、路邊及河岸邊。”。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記載: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sweet wormwood)生長地(Habitat): Hillsides, edges of forests and wasteland。

謊言6,屠呦呦的意思是說『《本草綱目》對青蒿的文字描述和附圖都極似菊科蒿屬植物』。

事實:屠呦呦原文:(李時珍記載的青蒿)與現今中藥青蒿植物形態比較接近,而與《綱目》所附‘黃花蒿’圖,顯然出入較大。

謊言7,『植物青蒿與植物黃花蒿的一個主要區別也是氣味和可食性,青蒿氣味較淡,有清香,可當食物,而黃花蒿氣味濃烈,很多人會覺得是臭的,民間用來熏蚊子。』

事實:植物青蒿和黃花蒿都是香的,黃花蒿的香味比青蒿更濃鬱(多含5%的蒿酮,蒿酮氣味似蜂蜜,薄荷和草莓)。青蒿和黃花蒿幼苗都可以作菜。

 

參考閱讀:尼羅河青蒿素三文:

《青蒿素,請給曆史一個公道——青蒿與黃花蒿之辨》

《青蒿素,請給科學一個真實——浸泡與漬絞之辨》

《辨香臭明真假,評屠呦呦為何篡改本草綱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尼羅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海藍天' 的評論 :

沒錯,我就是讓真的歸真的,假的現原形。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屠先生埋頭苦幹的科研精神非常可敬,應得諾獎。方舟子在對待中醫的態度上似有偏見。但方打假的領域很多,總體來說,其打假的勇氣和能力還是難得的。科學發展上,讓真的成果得到承認,讓假的東西原形畢露,缺一不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