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孝悌的關聯性

(2015-01-18 09:51:40) 下一個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理性的孝,是立家之本。通過對“孝順”的理解,教育和實踐,家庭裏長幼有序,可能發生的主要矛盾都得以解決或避免。

但是我也發現,片麵強調“孝順”,而忽略了“上慈”和調節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的“悌”,也會造成家庭關係中一些矛盾。

首先說,“下孝”它是有一個對應的“上慈”。做父母的對應子女的孝順,理所當然地要寵愛和包容自己的子女。沒有“上慈”所對應的“下孝”,可能造成的問題有兩類, 其一是愚孝,其二是“孝”字被綁票的情況。所謂愚孝,就是不管父母說什麽都說是對的。如果父母寬厚智慧,愚孝也不帶來什麽問題,但是如果父母糊塗,愚孝就會誤導下一代人,給一個家庭的發展造成局限。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不難發現,做父母的慈愛不光是感情上愛的付出,更是個人德性與智慧的顯現。換句話說,真心想自己家庭發展的父母,他們絕不會要求孩子做愚孝的子孫,他們會明智地把握自己的慈愛,不會讓要求孩子孝順成為製約一個家庭後續發展的繩索,從而鼓勵自己的後人勇於超越自己,實現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寬厚的慈愛之心。另一種沒有“上慈”對應的孝順,那多半是文化斷層所造成的結果。利欲熏心的時代影響下,難保不會有少數一些做父母的不懂得慈愛的道理,正好利用興孝之風,大肆去掠奪子女,讓子女不堪重負去滿足自己的私欲。從這個角度上講,把“下孝”的“上慈”也提一提,不光是給一些人補課的作用,也能有效地約束私欲。當然,提倡“上慈”最大的好處還是增加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使親情真正懂得去交流。

說道慈,我再多說兩句。慈愛不光是要寬,寬到自己的麵子不能大過教養好子女的責任,這樣才能做到自己不擋住自己做家長的路。慈愛還有理,這個理我們理解成超越個人情感偏好的理性也行。比方說,孩子多的家庭,家長慈愛的理智就在於懂得把一碗水端平,對孩子不搞明顯的偏愛。偏愛可能造成子女間的猜疑和不公平競爭,很可能為子女間後來的矛盾埋下禍根。這樣的情形,讓我們不能不思考“悌”字的含義。

在慈孝之後,我覺得“悌”也被忽略了很久。說“友悌”,很多人懂,知道那是說對待友人要象對待兄弟一樣。至於如何對待我們家裏的兄弟姐妹呢,我們知道嗎?

按照我的理解,這個悌是“義”的出處。一個人若不能善待自己家裏的兄弟姐妹,他能善待外麵的朋友嗎?

再者,在一個家庭之中,父母不會跟隨子女一輩子,跟隨我們一同成長,從生到死相伴時間最長的親人就是兄弟姐妹,即便兩代人間的關係很好,如果兄弟姐妹間的關係一團糟,那個家在父母之後也會散架的。

“悌”該如何去做呢?這個思考我覺得應該交給我們每個人自己去做。我今天碼字的意義,就在於提醒大家要把孝與慈與悌三者關聯起來,整體一起去思考,理解與實踐。


2015. 01. 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夢回糖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唐人墨客' 的評論 : 謝謝閱讀。我寫此文的意思主要是指家庭內的關係,一個家庭好比一棵大樹,根與枝葉都很重要。沒有祖宗做根,樹根本不能立足;沒有枝葉為大樹尋求發展,大樹會逐漸枯萎;枝葉之間如果互相掠奪,手足相殘,一棵樹也會自己凋亡。

至於把三者關係扯到社會和更大範疇的關係上去,那就不得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影響,我這篇小文肯定是達不到那樣的寄意了。

唐人墨客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深有感觸,有的父母常將孝和順做為檔箭牌來剝奪子女們說活的權力。作為子女也不能愚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