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想必讀進俺這篇博客的朋友, 都是有買房賣房的經曆 -- 也許有的比較悲催 -:) 。 實話實說, 在北美買個房換個房不是個什麽難事,可之中一般要與經紀人打交道,有時說不定會整出點事來。通過交易幾個房子之後, 俺發現房產經紀人的一些貓膩。做這行門檻很低, 學幾門課就可拿牌照去忽悠買賣房子, 但是這水還是挺深的, 否則經紀人除了每年交一筆會費, 賣不出幾個房子,連跑路的油錢都沒地方去報。下麵咱就扯一扯這裏麵的道道。。。。
一般買方經紀希望客戶盡快的速度買一個"老貴" 的房子,這樣才有錢賺,可這與客戶的利益是相違背的。很多經紀帶客戶看房時,都會花言巧語讚美這房子的如何如何的好,根本就不提其缺陷及不足 ( 或二把刀的經紀自己都沒搞明白)。幾次房看下來,就露出尾巴有些不耐煩了,或話裏話外催客戶快點下單。這類的經紀是一地雞毛,也是最二,客戶一點都不傻,尤其是咱老中。
隨便翻開免費的華人報紙,上麵是鋪天蓋地的房產經紀廣告,照片看上去一個個象是來相親的,男的莊重一臉正氣,女的則是賢淑甜美可人, 個個都象是拿獎拿的手軟,“總統大獎”“白金大獎”......要多響亮就多響亮。還有稱自己為“金牌經紀”、“地產專家”,房子用幾根木頭幾塊磚都還沒搞明白, 就往臉上貼這不要錢的標簽, 相信這些頭銜連他們自己看了都臉紅, 更別說客戶們的質疑。
其實作為經紀,能老老實實地把其知道的都告訴客戶,就謝天謝地了,根本不需要這些招牌。在經紀人專用網站上,他們可以查到某一住宅所在的周邊環境的詳細信息,比如人口中各族裔的比例、房子的曆史, 周轉情況, 中小學校,......,但你們買過房的人或正在看房的人,有幾個聽到經紀人主動告訴你這些信息的?
有一位資深的經紀人說過: 所謂“談判高手”,都是忽悠不懂的人。嚴格來說,房產交易中不存在“談判”,而是“討價還價”。比如說,買賣雙方討價還價過程中,雙方看重的隻是對方的出價是多少,而不是你出這個價的理由。整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也非常短暫。很多所謂“談判專家”英語都說不利索,日常交流聽起來都很別扭,你能指望他們的“談判”水平有多高嗎?其實,房屋的成交價反映的是當時房市的價格走勢和供求關係,與經紀的“談判能力”沒多少關係,何況最後的成交價都是賣主和買主拍板的。
另一位經紀朋友曾跟我講,無論你以前是做哪一行的,如果混不下去了,就去做經紀吧。不管是地產經紀、保險經紀、還是貸款經紀等等,把自己經過PS的照片往報紙和網站上一貼,就坐等“收錢”吧 -:)
有時功夫下過了, 自己被練就成“專家”,中介也就成擺設(收錢不幹事) -- ”找經濟人來就是簽字的“。
另外,談判是個學問,不是人人都會,絕不是”雙方看重的隻是對方的出價是多少,而不是你出這個價的理由。“ 如果連自己的中介費都搞不定,還能指望他們幫你殺價嗎?大市決定價格範圍,好的中介能在合理範圍內幫你搶到房子或砍下價格。
好的中介有這種素質,中介費不會讓步,且往往幹幾年後就往商業走了,所以難以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