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二:達賴、紅誌和基督

(2014-05-05 12:49:59) 下一個

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二:達賴、紅誌和基督

前幾天,我寫了《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一:聖經、憲法和法製》,這個是之二。

我寫這個西方無思想沒哲學的係列的目的就是要帶著大家“背負青天朝下看”,雖然我自己永遠達不到“鯤鵬展翅, 九萬裏”,嘿嘿

我的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一隻是開個頭,開頭隻是個引子,這個是之二,因此,這個要比開頭認真,也可以說這個最認真。

如果你覺得戰爭不隻是武器,或誰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由誰殺對方人數多少而決定的,比如說誰是主力、誰貢獻最大、誰打贏了,等等等等,這些戰爭中的簡單問題,那麽,你就可能會發覺我的這個係列有意思。

下麵我就開始這個最認真的之二,既然這個之二是最認真的,那我就需要討論什麽是哲學這個問題。

那麽,什麽是“哲學”呢?

人類文明有好幾個,人類語言也有好幾個,人類各個文明內部的概念不是一一對應的,人類各個語言內部的詞匯也不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我們需要首先統一語言。

這裏,我用的是中文,我說的卻是西方無思想沒哲學,“思想”這個概念比較模糊,說不說也無所謂,“哲學”就不然了,特別是“哲學”這個概念來自西方,而中國本來也沒有一個跟“哲學”相對應的詞匯。

雖然,“哲學”似乎是一個熟悉的概念和詞匯,但是,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哲學”的定義。

這裏的目的是統一語言,也就是說統一什麽是“哲學”這個概念。

由於,我的這個係列說的是西方無思想沒“哲學”,所以,我先退避三舍,我以所謂的“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開始。

因為,“自由的百科全書”顯然是偏向西方的,如果不然,維基百科也不是偏向中國的,反正,無論如何,即便是大家認為“自由的百科全書”是公正的,我也可以接受。

但是,不管怎麽樣,“自由的百科全書”是西方的,不是中國的,因此,我用維基百科開始對我的主題是不利的,所以,我說我用維基百科開始是先退避三舍。

這個很容易找,我就不給鏈接了,按照“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哲學研究普遍而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1][2]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係統化的方法,並且以理性論證為基礎。[3]在日常用語中,“哲學”一詞可以引申為個人或團體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態度。[4]

英文詞匯“哲學”(Philosophy)源於古希臘語中的φιλοσοφ?α,意思為“愛智慧”,有時也譯為“智慧的朋友”。[5][6]一般認為,古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最先引入“哲學家”和“哲學”這兩個術語。[7]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論》中首先用漢文“哲學”來翻譯 philosophy 一詞[8]。”

很顯然,前一段說的很模糊,後一段稍微具體一些,那就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

我以為在中國和西方文明有不同,中國和西方語言有不同,中國和西方文明的概念們也不是一一對應的,中國和西方語言的詞匯們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大家覺得在什麽是“哲學”這個問題上,為了有統一的語言,不至於雞對鴨講,我們把語言統一到“哲學”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怎麽樣?

至於維基百科前一段說的“哲學研究普遍而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嘛,那就是隻要我討論的問題是“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就可以了。

比如我的《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一:聖經、憲法和法製》討論的是憲法和法製跟聖經的關係是憲法和法製山寨《聖經》,這顯然是“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的。

而《聖經》顯然是智慧的,尤其是不僅《聖經》顯然是智慧的,《聖經》還是上帝的無窮的智慧的產物哪,所以,憲法和法製山寨聖經,這顯然說明了西方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滴。

但是,雖然,西方的憲法和法製山寨《聖經》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滴,可惜,這是站在西方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我們作為老中站在中國的立場看問題呢?

屁股決定腦子嘛,對吧?

我們作為老中站在中國的立場看西方的憲法和法製山寨《聖經》這個問題,雖然山寨《聖經》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滴,可惜,這是山寨兩千年前的智慧,隻是數量多了和操作係統龐大了而已。

上麵是我用這裏把語言統一到“哲學”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之後對我的《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一:聖經、憲法和法製》的一點補充。

言歸正傳,我這裏說的是《西方無思想沒哲學之二:達賴、紅誌和基督》,嘿嘿

既然,我們已經把語言統一到“哲學”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了,那麽,基督的《聖經》的智慧已經說過了,可是達賴跟紅誌呢?

先說達賴,畢竟因為達賴與藏傳佛教的關係,達賴的智慧有藏傳佛教的傳乘,西方喜歡他還算談得上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了。

紅誌就不好說了,因為太明顯了,所以,我就不說了。

可見,雖然我們已經把語言統一到“哲學”是“愛智慧”或“智慧的朋友”了,但是也還是不夠。

因為,不僅什麽是“哲學”需要統一,什麽是“智慧”還需要統一。

可是,什麽是“智慧”又顯然是統一不了的,因為現實如此,從基督到達賴,再從達賴到紅誌,什麽是“智慧”顯然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的。

連“智慧”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還怎麽“愛智慧”或作“智慧的朋友”呢?

順便提一句,據說當年達賴是毛主席放跑的,西方不僅收了還給諾貝兒獎是白宮的座上賓,但是,紅誌確實是江澤民放跑的,西方又收了,嘿嘿,智慧啊,哲學啊,有木有?

所以,我說西方無思想沒哲學,達賴、紅誌和基督是證據之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