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伊萍:愛自己與愛社會

(2009-08-16 06:07:01) 下一個

作者:伊萍


中國文化傳統上 , ” 愛自己 ” 是一個貶義詞 , 如果有人大聲宣告 ” 我最愛的是我自己 ”, 恐怕很多人會認為他 ( 她 ) 很自私 . 我要說的是愛自己並沒有什麽錯 . 一個人要有能力付出愛 , 首先要愛自己。關鍵是怎麽個愛法 , 你可以極端短視地愛自己 , 也可以有遠見地愛自己。

什麽叫 ” 愛自己 ”, 我的理解就是追求個人的幸福 . 當然什麽能使人幸福每個人各不相同 , 有人說多多的錢就是幸福 , 我有朋友說能夠每天數數銀行裏的錢 , 看著錢一天天地增長 , 使他幸福 , 雖然有點開玩笑的成分 , 但我想錢多使他有安全感 , 有成就感 , 因此使他幸福 , 可以理解 . 有人說能夠幫助人是最大的幸福 , 美國人裏有不少人這樣回答 , 我想能夠幫助人使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 , 有價值的人 , 因此使他們幸福 , 也可以理解 . 還有人說覺得自己受尊重使他們幸福 . 我想對大多數人 , 簡單地講 , 每天可以快快樂樂舒舒服服有尊嚴有體麵地過日子 , 就是幸福 . 但是要快樂舒服體麵地過日子 , 就需要有一個怡人的環境 . 比如去公園玩 , 卻見到處是行人丟棄的垃圾 , 玩的快樂就減了不少 , 甚至變成不快樂 . 去逛商店 , 買了東西卻發現受了騙 , 更不快樂 . 再有錢 , 天天生活在必須處處防範否則就會被人欺騙或被人踩 , 有錢也未必有多少幸福 . 所以個人的幸福與健康的社會是分不開的 . 健康的社會怎麽來 ? 需要社會上的人共同來創造 . 你的個人幸福常常不是你一個人能爭取到的 , 而是需要與別人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中國由於幾千年的思想禁錮 , 不少中國人在思維上容易陷入片麵極端 , 常常把個人與社會或團體對立起來 . 片麵地認為追求個人幸福,追求獨立自由就是自己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 而強調團隊精神就是反對個人的獨立自由 . 另一個極端是扼殺個人的獨立 , 犧牲個人的自由 , 一切為了整體利益 , 這個整體大到可以是一個國家 , 小到為了家庭 . 總之 , 把愛自己與愛社會看成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麵。事實是,在中國,人們既沒有多少追求個人幸福的自由,而社會卻又是雜亂無序,低效益,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感。我們中國人從小長大,在追求個人幸福上可以說空間很小,小時候被父母老師趕著讀好書,上大學選專業多半是父母做的主,成人後有多少人為結婚而結婚,有孩子後,又為孩子而生活,現實生活中不管是思維還是言行都受到或來自政府或來自周圍人的無數約束壓製。可是另一方麵中國人又非常缺少公共道德意識,對自己的言行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的衝擊沒有責任感;可以說該愛自己時沒愛自己,該愛社會時又自私得很,是中國文化的一大誤區。之所以進入誤區,是因為中國式思維對人性對社會缺乏理性的認識。我們小時候被教育要愛社會,常用的一個口號是“要大公無私”,好像一旦愛社會就必須放棄自我,而放棄自我或者說“無私”恐怕是真實的人難以達到的境界,結果建設一個好社會成了一個沒有多少人付諸努力的空話。

我想,每個人都可能有無私的瞬間,某些人也可能比另一些人無私些,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講,要求長期無私是不符合人性的。人首先要愛自己,中國文化在追求個人幸福上鼓勵得太少,而且事實是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也往往難以愛別人。但愛自己是有界限的,這個界限應該劃在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並不一定隻是出於良心道德,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其實也是為了自己。誰都不願意自己被妨礙被傷害,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都盡量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時,你受到妨礙傷害的幾率就大大降低。當人們不僅盡量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而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一個好社會獻出一份建設性的力量時,人們也就有更大機會得到一個好社會,也因此有更大機會真正獲得個人的幸福。所以愛社會並不需要無私,一個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一個懂得有遠見地愛自己的人,一定也會盡力來愛社會。

我在西方社會生活,遵從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當不妨礙別人不傷害別人時,我願做什麽就做什麽,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但如果我的所作所為有可能妨礙別人時,我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不妨礙別人,當我的所作所為有可能傷害別人時,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不傷害別人。我相信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遵從這個原則時,這個社會就會是實現個人幸福的最好社會。當然生活從來不是那麽簡單容易的,什麽會妨礙或傷害到別人,不一定人人有共識。比如,有些人認為批評就是傷害,我卻認為批評不等於傷害,關鍵是如何批評。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站到別人的鞋子裏,想想如果批評的是自己,會如何,做這樣的考慮,批評起來就會更注意方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隻有更好,現實生活中,人很難做到從來不妨礙別人或不傷害別人,但考慮自己的言行對社會的衝擊肯定比不考慮要好得多。

總之,愛自己與愛社會不應該是對立的,極端自私,不在乎自己的言行對周圍的衝擊是短視地愛自己,不僅損害他人,最後受害的還會是自己。像中國不少人判斷事物的標準是自己眼前是否受益,而不是對錯的原則。有些人反腐敗是氣恨別人撈的比自己多,等到自己到了那個位置,有機會腐敗了,就變得照收不誤。問題是也許這樁買賣你得益了,或這個紅包收下來,你得到了一定數量的錢,感覺不錯,可是當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隻顧眼前利益,做人沒有原則,不講對錯時,社會就變得烏煙瘴氣,結果是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成了受害者。

我們中華民族是最愛自己的子女的,為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惜花大錢讓他們盡可能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們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幸福為他們而生活,但中華民族卻常常忽略給孩子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留給他們一個好的社會好的環境。讓我們為不讓社會變得更壞出一份力吧,讓我們為使社會變得更好盡一份心,因為當你這樣做時,你就是愛你自己,你就是愛你的子女。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yipingbulloggercom/archives/304741.aspx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