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妄說子女教育(3)

(2009-05-04 05:47:09) 下一個

如果說我上一集結尾處談到的那兩個父親,都可以算是 “ 愛的動機不純 ” 的話,那麽還有一種父親,他們對孩子的愛還算比較無私的,至少舍得把賺來的錢都用在孩子身上,也很關心孩子的前途,但他們 “ 愛的方式不對 ” ,結果仍然稱不上 “ 愛孩子 ” 。

究竟什麽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愛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喜歡纏綿細膩的愛法,有的人喜歡淡然超脫的愛法,但不管孩子喜歡哪樣的愛法,都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能打罵孩子。

最近艾園轉了幾個有關子女教育的帖子,其中有一篇是《挨扁的中學時代》,裏麵的父母總愛打罵孩子,打得孩子多次想自殺。

文章貼出來後,有人跟貼替文中的父母說情,說他們還是很愛孩子的,說她自己現在做了母親,特別能理解文中的父母,所以她勸作者對自己的父母好點。她還談到了當前中國的高考競爭是多麽激烈,大有父母不如此 “ 嚴厲 ” ,孩子就不能進大學的意思。她以為我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所以特意問我: 如果沒有你媽媽早年的督促,你不會有機會出國深造吧?

我回答她說: “ 孩子能出國,難道是媽媽打罵的結果?我的父母從來不打我,我不照樣出國了嗎?我身邊很多出國的中國人,他們也從來沒挨過打。你身邊肯定有很多打罵孩子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也不見得就出國了。 ”

孩子學習不好,先檢查你遺傳給了他們什麽,再檢查你自己是如何學習的,然後檢查你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什麽幫助。不要以為有了愛的名義,你就可以對孩子想幹什麽 就 幹什麽。

我覺得這位網友的發言很有代表性,就是以目的和動機來代替手段和效果,似乎隻要目的和動機是好的,用什麽手段都行。隻要是出於愛,那麽無論父母采用什麽手段,子女都應該接受,都應該理解,都應該原諒。

這種理論我們一定不陌生,有不少人都是這麽個思維模式,發生了衝突或爭論,這些人一開口就是“我是出於一片好心”“她是出於一片好心”。發生了災難和事故,這些人還是這個論調:“別人也是一片好心”“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艾園專門為此進行過爭論,黃顏專門為此寫過一篇《關於好心》,論點就是 “ 真正的好心要顧及效果 ” 。不顧及效果的好心,造成的效果可以跟壞心沒有兩樣,就像那頭好心的黑熊,為了趕走主人臉上的蚊子,一掌把主人打死了。你能說它不是好心嗎?但你希望被黑熊打死嗎?

把自己野蠻粗暴的教育方式歸罪於外界壓力,比如高考製度應試教育等,是很多父母自覺不自覺的為自己辯護的一種方式,他們不從自身去找原因,不努力改進教育方式,也不為改變應試教育做點什麽,隻把外界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還安慰自己:我是迫不得已的,我這是為了孩子好,因為不這樣孩子就進不了大學,以後就找不到工作。

如果你問他們:你怎麽知道不打罵孩子,孩子就進不了大學呢?

他們能給你的證據,基本都是個案,比如:

“這是我的切身體會,如果我爹媽當初不打我,我也進不了大學”

“我們隔壁那個小二,他父母嬌慣他,不打他,結果他就沒進大學”

“上次我沒打我兒子,他就考得不好,這次我打了他,馬上就考了 100 分”

“我的孩子我知道,隻要我一放鬆,不再打他,他的成績馬上下滑”

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些說法不成立,兩件先後發生的事之間,並不一定有因果關係。有時是碰巧,有時是巧合,有時完全是兩碼事,有時正好與事實相反。正如我今天在網上看見了你,下班路上就被人把車撞了,我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是你害得我的車被撞。

怎麽樣才能證明打罵可以將孩子送進大學?或者怎麽樣才能證明父母不打罵孩子,孩子就進不了大學?

我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做這樣一個臨床實驗:找兩組孩子,大到天分與智商,小到年齡與性別,兩組都一樣。但一組的孩子有爹媽打罵,另一組孩子沒有爹媽打罵。然後為他們提供同樣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請同樣的老師來教,且不告訴老師哪個孩子屬於哪個組。

這個實驗最好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實在不行,也要及早開始,至少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然後讓兩組孩子參加同一個地區的高考,由同樣的老師閱卷評分,且不告訴閱卷老師哪個孩子是哪個組的,最後分析兩組孩子的高考成果,看看是不是挨打的那組考得更好。

但這種臨床實驗根本是不可能的,有很多因素都無法保證兩組真正相同,比如智商,你怎麽決定兩組孩子的智商是相同的?是的,你可以用智商題來考他們,但你的智商考試題科學嗎?有沒有可能你測出的不是智商,而是知識?比如你問孩子們有關汽車的問題,但有的孩子家裏根本就沒汽車,他答不上來,你能說他智商低嗎?

而且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進挨打挨罵的組?你別看有的父母自己打罵孩子,如果別人也打他們的孩子,他們就不樂意了。即便有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進挨打挨罵組,這種實驗也是侵犯孩子的人權的。

最多隻能從已經高考的學生中選兩組孩子,盡量選那些各方麵條件相同,隻在挨打不挨打上有區別的孩子,分在兩個不同的組裏,再來分析他們的高考成績。但這樣的分析,更無法保證其科學性和統計意義,上哪兒去找各方麵因素都相同,僅僅是挨打方麵不相同的孩子?如果一家父母打孩子,另一家父母不打孩子,或者同一對父母隻打一個孩子,而不打另一個孩子,那就說明這兩者的區別已經不僅是孩子挨打不挨打的不同,而是在很多方麵都不相同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我也不相信那些打罵孩子的父母是在看到了科研結果和統計數據之後才決定打罵孩子的,他們就是那麽想當然地認為打罵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看到某個挨打挨罵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就以為那孩子是被爹媽打進大學裏去的,或者他們除了打罵就不知道別的教育方法,於是就不動腦子地打罵孩子,還覺得自己對孩子挺嚴格,挺愛孩子的。

如果碰巧他們的孩子進了大學,他們就更加確信打罵是管用的,於是熱切向人傳經送寶:孩子就是要打,不打成績就上不去,你看我的孩子,如果不是我打他,他能考上大學嗎?

有時連他們的孩子本人都覺得自己能進大學,是父母打罵的功勞(這樣的孩子以後肯定又會如法炮製打孩子)。如果他們的孩子最終並沒考上大學,他們不認為是自己的打罵教育不起作用,甚至起了壞作用,反而認為當初打罵得還不夠,如果當初不是五天一打,而是三天一打,不是隻用手打,而是用皮帶抽,不是考後才懲罰性地打,而是考前就警告性地打,孩子肯定考上大學了。

如果說國內還有一個高考製度和應試教育可以拿來做打罵孩子的借口的話,那麽生活在海外的華人,應該沒有這個壓力了,而且北美法律對打罵孩子有很嚴厲的製裁措施,一旦發現父母打罵孩子,就可能褫奪父母對孩子的監護權,把孩子領走,交給專門機構去監護,或者讓合格的人去領養,但北美華人中仍然有些父母愛打罵孩子。

我有一個同事,兩口子都是知識份子,丈夫還是比較高級的知識分子,兩人待人處事文質彬彬,完全看不出是打罵孩子的類型。但據她自己講,他們以前經常打孩子,第一個孩子是個兒子,在中國生的,到美國來時才讀小學,他們打兒子從中國一直打到美國,從小學一直打到中學,直到有一天,她的兒子奮起反抗,把爸爸 pin 在牆上動彈不得,他們才意識到兒子長大了,他們已經打不過兒子了,於是不敢再打兒子。

但他們接著打女兒,她的女兒生在美國,從小就富於反抗精神,很小就警告他們: “ 你們再打我,我就放火燒你們的房子 ”

這對父母覺得越是這樣越要打,不然的話,女兒還以為父母怕她呢。於是父母繼續打女兒,女兒雖然沒燒房子,但打電話報了警,警察很快就上門來了,這對父母差點失去對女兒的監護權。

為什麽沒有高考壓力的父母也會打孩子呢?

究其原因,一是父母本人就是在爹媽打罵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別的教育方式,於是覺得打罵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二是父母要麵子,孩子光考上大學還不行,還得考上藤校才行,至少不能考得比同事朋友親戚的孩子們差,不然父母的麵子往哪兒擱?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有些父母腦子裏根深蒂固的舊思想在作怪,認為 “ 棍棒底下出好人 ” , “ 嬌兒不孝 ” ,認為父母生養了孩子,就對孩子擁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 “ 連你的命都是我給的,我打你幾下還不行? ”

有的父母辯解說:我其實沒下勁,就是輕輕打了幾下。

還有的父母辯解說:我都是打的屁股,不會傷害孩子。

問題不在你打哪裏,也不在打得輕還是打得重,隻要打了,就是違法。

我不知道中國以前有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許有,但可能沒有明文規定父母不能打罵孩子。但我聽說中國現在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明文規定父母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體罰孩子,老師就更是不能打罵學生。但很多父母和老師都無視法律,繼續打罵孩子,還美其名曰:我是為孩子好。

有的家長還專門告訴老師: “ 老師,你對我孩子隻管嚴格些,該打的打,該罵的罵,我不會怪罪你的,我會感謝你。 ”

這種愚昧的家長,能生出養出什麽高質量的孩子來?誰生在這樣的家庭,誰倒八輩子的黴。

無論是愛的動機不純,還是愛的方式不對,在我看來,都是不愛。這樣的人一定不能找來做丈夫,因為養育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如果說跟公婆處不好,還能讓他們回自己家去的話,那麽丈夫就沒這麽容易打發了。夫妻兩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觀點不同,方式不同,就會矛盾不斷,而這些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也不可能一天兩天就把對方改造過來,即便離婚都不能防止他在探視孩子的時候故伎重演。

有人說,你說的這些我都懂,我也知道應該找個愛孩子的男人做丈夫,但是結婚之前,我們根本就沒孩子,我怎麽能知道對方愛不愛孩子呢?

這的確是個問題,但關鍵是我們找對象時有沒有想到這上頭去,因為即便沒孩子,也還是有機會觀察到對方愛不愛孩子的。比如他對自己的侄兒侄女什麽態度?對別人的孩子什麽態度?對別的夫妻教育孩子的方式什麽看法?當你(意外)懷孕的時候,他什麽態度?對你們今後要不要孩子,如何生養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設計孩子的前途等,他有什麽看法?這些都能讓你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

有一種人男人肯定不愛孩子,就是那種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的男人,覺得懷孕生育是女人的責任,喂奶換尿布是女人的責任,帶孩子是女人的責任,男子漢大丈夫,誰會圍著個孩子轉?

如果這種男人就是一味地不管孩子,或許你還不算最不幸,最糟糕的是這種男人往往都有很嚴重的“家長製作風”。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尤其是上學了,他的“家長”興趣上來了,覺得該做個嚴父了,於是開始插手孩子教育。而他所謂的“教育”,也就是興之所至地問一下孩子的考試成績,考得好,他會繃著臉叫孩子別驕傲;考得不好他就打罵孩子,羞辱孩子。如果妻子不讚成他的做法,他就認為妻子是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隻知道嬌慣孩子,幸虧有他這個嚴父把關,不然孩子肯定被妻子慣壞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6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