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小沈陽也就是那麽回事兒

(2009-02-05 05:26:08) 下一個

作者:王小峰 http://www.wangxiaofeng.net/?paged=2


帶三個表 @ 2009-02-01 4:25:19 分類: 雜談

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把小沈陽的表演視頻看了一遍,這個今年在好幾個電視台春晚亮相的演員以前我沒注意過,原來他在《鄉村愛情》裏麵的表演因為我對這部電視劇沒什麽興趣也沒看。所以,看到的小沈陽的表演,能得出一個結論,他在其他電視台或者一些娛樂場所的演出都比他在央視春晚的演出要好,因為有限製,小沈陽還不能那麽放開。不過他平時常抖的包袱基本上也都有了。

而我看完他的那些視頻之後,覺得小沈陽也就是那麽回事兒,他的搞笑過於依賴他的語言習慣,比如“哈”“這是為什麽呢”“哎呀”“啪啪(pia pia)的”,他說這些口頭禪的時候,觀眾頭一兩次還能笑,第三次再笑肯定就是你腦子有毛病了。東北二人轉演員但凡能在舞台上站得住的,必須具備這幾樣東西:唱得好,有絕活(比如能用牙把桌子叼起來),會模仿,具備相當特殊的舞台形象。從這幾點來看,小沈陽都具備了。比如他出場時非男非女的打扮,可以模仿很多人的嗓音等等。但是,一個好的演員應該具備舞台即興表演的功力,這東西是什麽?就是演員在舞台上做出任何一個表情、動作和說的任何一句話都能抓住觀眾,不能讓觀眾感覺有一秒鍾的欣賞停頓時間,在這一點上,趙本山做得不錯,他時刻都想著怎麽讓觀眾笑,既能繃住,又能放開,收放自如,他早期的小品在這方麵做的都相當好。而小沈陽目前基本上是靠誇張的形象取悅觀眾。

關於幽默和搞笑,目前民間表演一直停留在拿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的層麵上,比如拿自己,小沈陽的聲音比較細,幹脆他就把這個發揚光大,讓人覺得他是個二尾子,以此製造喜劇效果,這種方式在國內外的喜劇表演中都很常見。中國沒有同性戀團體,同性戀者的地位一直沒有獲得認可,我猜想,如果小沈陽在外國某些國家,會遭到同性戀團體的抗議。而我們能接受小沈陽的這種表演方式,一方麵是觀眾潛意識裏普遍認為同性戀就屬於不正常群體,這和一個演員在舞台上表演一個瘸子和傻子的效果一樣。另一方麵,在舞台表演中(尤其是民間藝術表演),拿人們的生理缺陷當笑料,已經成為觀眾普遍認可的幽默方式,想想我們上小學的時候給同學起外號,都是抓住同學的最明顯特征起外號,而很多特征多屬於生理上的缺陷,以羞辱別人的方式獲得自己的滿足,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忘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優越感。比如二人轉演員魏三,我有一年去東北,跟和平大戲院的老板聊天,他跟我講魏三學藝的故事,聽起來很感人。魏三為了能在舞台上把傻子的形象表演得活靈活現,他專門去大街上、火車站,跟智力有問題的人在一起,觀察他們的舉動、表情,慢慢就把傻子的言行舉止學到手了,用到舞台上,讓人看著確實很逼真,觀眾很認可。事實上,舞台喜劇效果增強的背後是以不尊重弱勢群體為代價的。

小沈陽每次表演都會強調自己“是純爺們”,言外之意,他不過是在模仿某一類不男不女的人而已,目的是讓你們笑。如果你笑了,潛意識裏你把自己當成了正常人,把另一類人當成不正常的人,不管你是男的還是女的。

其實現在娛樂場所的二人轉已經不是真正的二人轉了,人們不太能接受一唱就是半個小時的傳統二人轉劇,而是喜歡短小精悍的表演,一般演員都會唱一個小帽,兩三分鍾,短是短了點,但意思到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小品表演,這個在以前隻是二人轉表演中間過渡用的橋段,被放大了。另外,幾乎沒有很新的二人轉段子,都是模仿篡改演唱流行歌曲。幾年前,我在長春見到了《擦皮鞋》的作者宮慶山,這個段子在當時相當流行,所有唱二人轉的人都會表演這個段子。如果在有版權意識的美國,估計宮慶山老師早就發了。但是他沒有因為這個段子獲得什麽收入。但這也恰恰說明了一點,民間藝術的特征就是靠大家口耳相傳,每個人都是創作者,這樣的結果就是原創作品不多。你別看趙本山每年春晚抖的包袱讓全國人民樂得不得了,其實他的那些包袱在二人轉戲園子裏麵兩年前就被人說爛了。何慶魁老師喜歡收集民間笑料,他常去一些二人轉演出場所,看完演出,他會把一遝錢放在舞台上,然後走人。第二年春晚,你就會聽到趙本山的小品裏有一兩個當初何老師聽的段子裏的內容。何老師不是郭敬明,這是一個對版權認識上的不同,在何慶魁看來,互相使用對方作品裏的內容很正常,民間作品的特征就是這樣。郭敬明老師不是搞民間文學的,但很擅長使用民間文學的手法創作。

小沈陽的很多段子也是別人在表演中用過的,比如我在2007年貼過一段視頻,裏麵有很多似曾相識的內容,到底是誰借鑒誰,在二人轉演員看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表演能比你的表演獲得更多的掌聲。

還是這段視頻,正好是我說的另一個問題,這個叫田娃的演員,充分發揚了自己的“無知”,前麵一段脫口秀,利用了知識落差製造出很多喜劇效果,這個喜劇效果讓觀眾行舒服,這可以讓觀眾充分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含量,與其說台上的田娃用這種方式製造喜劇效果,還不如說他是用“無知”來戲耍觀眾,表麵上看,他的每一句口誤都能引起你發笑,實際上他是把觀眾從一個高處拉回到他的層麵上。人們都忽略了,當田娃站在舞台上那一刻起,觀眾就已經自動把與他的地位差別、層次差別拉開了。假如,讓易中天說同樣的那些口誤,你會笑嗎?這就叫角色扮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Cosplay。喜劇效果也就是這麽出來的。本人對戲劇表演不了解,有對這方麵有研究的人,不妨站出來解釋一下,是不是布萊希特的那一套理論裏麵有此論述。

所以說呢,拿無知當笑料隻能滿足人們的膚淺娛樂,當貴國政府在盡量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時,小品表演仍然在製造著這種城鄉差別,在以前,這類手法還是很出其不意的,農民因為無知給城裏人帶來笑料,在很多作品裏經常見到。我忘記叫什麽電影了,謝園演的,講他跟一個女的逃婚。跑到城裏,他指著肯德基大叔對女的說:“這個就是聖誕老人。”現在再讓一個農民這麽說,大家就覺得不好笑了。因為在那個時候,肯德基還沒有遍布全國,聖誕老人還沒有像今天這麽時髦,因而謝園製造的喜劇效果很明顯。

我原來挺看好一個叫孫小寶的二人轉演員,至少它比其他演員在表演上有喜劇效果,他說得很多段子也是聽來的,但在表演上,他能意識到拿捏分寸。後來我知道,他當時簽約的和平大戲院,專門有個藝術指導,就是宮慶山,指導這些演員的舞台表演。單憑這些演員自己在舞台上摸索,進步會很慢。不知道劉老根大舞台是否也有這麽一個藝術指導的角色,至少趙本山不會天天指導這些演員,趙董太忙了,他教徒弟大概也是蜻蜓點水,師父帶進門,修行靠個人。基本上,一個好的苗子被相中,是因為他的某些專長,但更進一步發展,往往都很難。整個民間藝術的環境就是這樣,自生自滅,這樣倒也真實,誰有本事誰悟性好誰就能出來。趙本山就是這麽出來的,因為在他出來之前,他有十多年的表演經驗。

有時候想想全國人民每年都看春晚,都等著趙本山出場,也挺變態的,一個自古千百年來喜歡製造悲劇的國家,隻有在每年的某個時辰製造一種喜劇現象,而這個任務每年都落在趙本山身上,趙本山的喜劇僅僅代表戲劇中的某一種形式,為什麽人們能接受趙本山,是因為觀眾都喜歡扮演優勢者,趙本山喜歡扮演弱勢者,並且形成一個定勢,這種戲劇方式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人們能認可,大概跟國人的幽默素質有關係,國人普遍不懂幽默。而更多形式的喜劇方式被人們忽視了。你別看每年春晚小品、相聲數量占很大比重,但是都殊途同歸:一種是真傻,一種是裝傻。觀眾也一樣,一種是真傻,一種是相當傻。對了,您也別急著說你不喜歡這種低俗的玩意兒,這不能反證出你高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