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的第三隻眼

(2009-02-27 06:20:19) 下一個

作者:山楂精神


據說艾米讀中學的時候,就寫了一些小文章,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一些常見的人生格言警句,提出了反傳統的大膽見解。後來她父親把這些小文章整理出版,印的冊數不多,主要送給親朋好友們作紀念。

據說那個小冊子的名字,類似於《用第三隻眼看世界》。

很遺憾的是,艾米不肯把那本書給艾園的知傻們看,覺得太幼稚,最多算一塊璞,不值得示人。但我們從艾米這幾年貼在網上的文字中,總能感覺到艾米用來觀察世界的是一隻能透過平凡看到美、透過謬誤看到真理的“第三隻眼”。她對很多事情的見解,往往都有獨到之處,說出來都能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艾米的這個“白說婆媳關係”係列,每篇都是從不同於傳統觀念的角度來看問題,每篇都有她獨到的見解,有些是我們從來沒想到過的,有些是我們想到過但尚未想明白的,有些是我們零零碎碎想到過但沒能總結歸納得這麽簡潔的,還有些則完全跟我們的觀點相反,但一經艾米提出並分析解釋,就讓我們心服口服。

到目前為止,艾米已經寫了四集,這四集從四個不同的側麵探討了婆媳關係,其實也適用於其他人際關係。

第一集:一般認為婆婆就是婆婆,媳婦就是媳婦,最理想的就是婆婆能把媳婦當親女兒對待,媳婦能把婆婆當親媽對待,這就算模範上頂了。但有時婆媳矛盾就是從這裏引發的,媳婦覺得婆婆沒把自己當親女兒看待,或者婆婆覺得媳婦沒把自己當親媽看待,這種由“感覺”引發的婆媳矛盾,並不少見。

但婆婆畢竟不是媳婦的親媽,媳婦也不是婆婆的親女兒,無論雙方處得多麽好,都不妨礙一方或雙方產生“到底不是親生”的感覺。但感覺這種事,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兒。你認為你把我當親媽看待了,但我卻覺得你對自己的媽就是比對我好,這種事即便請包青天來也斷不清楚,俗話說了嘛,“清官難斷家務事”。

對這個問題,艾米提出了一個新的見解:婆婆和媳婦就用不著為親生不親生費事了,大家都以孩子為中心,重新“洗牌”,變成“奶奶”和“媽媽”,打破傳統的“好婆媳”觀念,解決了“婆婆不把我當親女兒”或者“媳婦不把我當親媽”的難題。

第二集:一般認為家人之間不應該見外,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不存在幹涉不幹涉的問題。我過問你的私事,是因為關心你愛你。如果我不愛你,我還懶得管你的閑事呢。我愛你,就表現在我願意過問你的事,家人之間不過問不幹涉就不親熱了。

但“過問”和“關心”的尺度很難掌握,有不少婆媳矛盾就是因為過於關心對方的私事引起的。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小兩口在睡午覺,婆婆走進小兩口的臥室,幫小兩口蓋被子。這在有些媳婦眼裏,就不是什麽壞事,甚至可以說是好事,婆婆關心兒子媳婦嘛。但在另一些媳婦眼裏,婆婆就做得太過分了,小兩口在睡覺,婆婆怎麽可以私闖他人臥室?

對這個問題,艾米提出了一個新的見解:即便是家人之間,也應該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這不是不關心對方,而是尊重對方的獨立自主權,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這是現代文明人對家人的尊重方式。

事實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個人都需要一點自己的空間,如果家人之間不分彼此,隨意侵入彼此的私人空間,對彼此的任何事情都要過問,都要關心,都要發表意見,就很難掌握分寸,稍不注意就過度了,並因此產生許多矛盾。

第三集:一般認為家人的健康是全家人的事,誰都有權過問,不能眼看一個家庭成員損害自己的健康,必須不斷地規勸他,說服他,一直到他改變或者死掉。

但艾米對此提出了新的見解,即便是死法,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每個有自由意誌的成年人都有權決定如何處理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都不相同,我們既要關心家人的身體健康,也要充分尊重他的獨立意誌。

第四集:一般認為“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如果家裏也搞遵紀守法那一套,那就失去了人情味。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隻要每個人都互敬互愛,善良通融,家庭關係就一定能處好。

類似於“互敬互愛”之類的大話空話套話不僅毫無積極作用,有時還起消極作用。比如當你發現自己的家庭關係不那麽和睦的時候,你對照這樣的大話空話套話,會感到自己不夠善良,或者對方不夠善良,不然怎麽會處不好家庭關係呢?

艾米從實際問題入手,通過分析,讓我們認識到其實家庭矛盾大多不是感情矛盾,而是其它方麵的矛盾。艾米把這些矛盾歸納為四大類,每類都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婆媳矛盾大概是個自有婆媳關係以來從來沒徹底解決過的問題,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家庭關係的討論,其中不乏“專家”“內行”們的高見,但就我目之所及,還沒有看到像艾米這樣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和具體實施方案。

市麵上能見到的關於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的文章,大多是些空話大話套話,都是建立在根本達不到或者極為罕見的前提上的,比如“如果婆媳雙方互敬互愛”“如果雙方都善良厚道”“如果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等等。

實際情況是,這些“如果”很難達到,也很難衡量。建立在這些“如果”的前提上的建議,就像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一樣,漂亮一時,但潮汐一來,或者行人踩一腳,就全部化為烏有了。

我熱忱希望艾米堅持把這個係列寫下去,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每篇都從一個側麵探討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問題,每篇都從一個新穎且實用的角度解答一個問題,可說是一串人生智慧的珍珠。

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智慧,一種超前的智慧。

感謝艾米的第三隻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