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生可忍,熟不可忍

(2009-01-08 07:15:06) 下一個
更新:

有幾位買了書的網友仔細查了一下, 發現紙質版"十年忽悠"並沒將"生可忍"改為"士可忍", 可能是那位網友記錯了, 但編輯的確是改動了"生可忍, 熟不可忍", 且改動兩處, 而兩處的改動竟然不一樣. 也許隻有學心理學的人能解釋編輯為什麽這樣改動了:)

下麵是一位買了書的網友提供的紙質版改動情況:

作者:木耳6   2009-1-11 19:56  

今天買了<<十年忽悠>>,這本書看著"舒服".很好奇地去找那個“士可忍,孰不可忍",不過沒找著.

我看到的是:
1."而做文學理論比較研究的,竟然是指指戳戳別人的指指戳戳,那就太過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P2第19行, 此處網上原文是"生可忍,熟不可忍").

2.她打定主意不再提ABC,也希望他自己不再提,有過一個ABC沒什麽,但如果成天拿出來回味,甚至拿來做個標準,衡量後麵的女友,那就有點生可忍,孰不可忍了(P311第10行,此處網上原文是"生可忍,熟不可忍").

我沒見著"士可忍",但我還是怪那個編輯亂加改動,第一處改了艾米腔,第二處"生孰"又如何配對?
--------------------------------------------

“生可忍,熟不可忍”當然是搞笑,正確的用法應該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裏的“是”是個代詞,意思是“這”;“孰”也是個代詞,意思是“誰”“什麽”等。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都可以忍,還有什麽不可以忍?

剛好這個“孰”的讀音跟“熟”一樣,據說在古代還真的有“熟”的意思,表示“程度深”,這倆字看上去又那麽相象,叫人不當成“熟”字都不好意思。

有句老話說“中國人認字認半邊”,所以很多人就把這個“孰”當成了“熟” ( 上半部一樣 ) ,又因為這句話似乎有對比的意思,於是就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前麵那個“是”應該是“生”。

“生可忍,熟不可忍”不是我的發明,雖然我小時候一貫“認字認半邊”,而且固執地認為我認的那半邊比正確的讀法更有意思,但我那時還沒接觸到“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說法,所以無緣成為這麽有趣的讀法的創造者。我也不記得這話是從哪裏撿來的了,總之是對它一見鍾情,一看到了就很喜歡,一喜歡就據為己有,一有機會就用上,而且再也不想回到正確的用法上去。

於是我在“十年忽悠”裏用了“生可忍,熟不可忍”,由於這個故事是在網上連載的,跟讀的人都很熟悉我不時用幾個別字的習慣,所以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知識錯誤。

但最近“十年忽悠”出版了,有熱心且細心的讀者發現編輯把我的“生可忍,熟不可忍”改成了“士可忍,孰不可忍”,並因此對群言出版社的編輯提出了批評。 (這位網友的貼子附在本文的跟貼裏)

這位讀者不僅熱心細心,而且幸運,因為 TA 既看過網絡版的“十年忽悠”,又看過紙質版的“十年忽悠”,不然 TA 就不知道是編輯改動了我的原文。

我這個最應該先睹為快的作者大人還沒看過紙質版的“十年忽悠”,因為我還沒拿到樣書

我曾試圖從網上購買“山楂樹之戀”,那時我的 20 本樣書都贈送給網友了,但還不夠,所以我上網去購書。當我過五關斬六將填了大把的表格,終於來到最後一關時,才氣急敗壞地發現網站不收國外的信用卡,必須有國內的賬號才行。

最後我不得不從出版商那裏訂購了 20 本“山楂樹之戀”,請他們從我的版稅中扣除買書寄書的錢。後來因為“山楂樹之戀”一再重印,而出書合同裏寫明了每重印一次我可以得到兩本樣書,所以出版商後來又寄來了一些樣書。

“山楂樹之戀”是 2007 年 9 月上市的,我忘了是什麽時候拿到了第一批樣書,大概是一兩個月之後吧。現在這家出版公司似乎動作更慢,且不說“十年忽悠”剛出版上市幾天,就是出版了好幾個月的“至死不渝”,我都還沒拿到出版方許諾的 15 本樣書。不知道出版方在忙些什麽,辦事速度太慢了,用我們太奶奶的話來說,就是“手像腳一樣”。

既然我還沒拿到“十年忽悠”樣書,所以我還不能肯定編輯究竟是怎麽篡改“十年忽悠”的,但我可以聲明一下,改動的事應該不是群言出版社的編輯幹的,而是“貝榕”圖書公司的編輯幹的,至於這兩家公司是不是共用相同的編輯,或者外聘相同的編輯,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那位讀者說的不錯,那麽編輯大人把“生可忍,熟不可忍”改成了“士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他真是這樣改的,那就真叫人寒心了,堂堂的編輯,難道連“是可忍,孰不可忍”都不知道?

我為什麽不讓編輯改動我碼的字?這就是原因。不是因為我水平有多麽高,寫的東西是多麽一字千鈞,不可更改,而是編輯的水平比我還低,一改就會改得更糟糕

那位細心的讀者還提出了另外兩個問題,一個是編輯把“十年忽悠”的序和後記刪掉了另一個問題是“至死不渝”最後部分刪掉了很多,有點前言不搭後語,讓人摸不著頭腦。

關於這兩個問題,我應該出來澄清一下,這不是編輯幹的,而是我幹的。

我為各個故事寫的序,大多是在講故事的來源,以及我寫某個故事的原因。我自己為幾個故事寫過後記,黃顏和靜秋代寫了幾個後記,大多講碼字過程中值得記敘一下的事情,有時也澄清一些誤解,或者反駁幾個謬誤。

“山楂樹之戀”出版後,發生了“人肉搜索”的風波,所以我發了聲明:我的所有故事都是虛構的,請不要費心去搜索故事人物原型。

由於我寫的每個故事的序言和後記都涉及到故事外的東西,所以我這次向出版方提交書稿的時候,都沒包括序言和後記。我還一再囑咐出版方在每本書前麵都加上“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字樣,我不知道他們加了沒有,但這可能是他們在“十年忽悠”的宣傳詞裏使用“半自傳體小說”的原因。

我提交給出版方的“十年忽悠”電子稿有一些刪節,因為國內當局對“八平方”仍然是耿耿於懷,所以我刪掉了與那有關的段落。

“至死不渝”我也刪掉了好幾個章節,主要是與“八平方”有關的,理由同上。我本來可以改動故事情節,以填補刪節造成的鴻溝,比如把卓越的下放到印刷廠工作,寫成是因為他跟薑阿姨的事情曝光,但那樣一改,就太順理成章,也就不會引起讀者注意了。

我讓刪節造成的鴻溝留在那裏,是因為我希望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道鴻溝,並產生疑問,因此找到未刪節的電子版本,了解事情真相。

比如刪節後的“至死不渝”突然提到卓越“他(卓越)那時的情況好多了,已由印刷廠調到了圖書館”,讀者讀到這句,一定會覺得自己漏掉了什麽,卓越不是大學副教授嗎?怎麽會到印刷廠去工作?但返回前文去尋找,也找不到任何說明,那些愛動腦筋的讀者 ( 如果 TA 對作者有所了解、有點信心的話 ) 一定會想到這裏刪掉了很多內容。為什麽刪掉?細心的讀者從前文對卓越參加的那些聚會的描寫會悟出真實原因來。

“至死不渝”刪掉的內容,在 SPACES 艾園可以找到,在文學城艾園也可以找到。“至死不渝”還有些內容沒寫完,主要是海外部分,很多讀者都猜到了,因為故事結尾於一個按常情無法皆大歡喜的三角麵前:石燕、黃海、卓越之間的感情糾葛,而且整個故事還沒直接寫到“至死不渝”,也就是說,還沒點題,而我對故事題目是極為關注的,我寫的故事,有沒有中心思想不要緊,但一定要切題。

等我有了時間,我會把“至死不渝”的海外部分寫出來,以饗讀者諸君。

在此感謝那位細心熱心的網友,如果不是TA發現,我自己可能還要等上幾個月才能發現編輯的這些篡改.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3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