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友友:愛情在哪裏?艾黃告訴你

(2009-01-12 06:01:37) 下一個
("坐懷不動與坐懷不亂"在跟貼裏)
-----------------------------------------------------


( 前天在艾園看見一位編輯寫的“艾米作品的市場調查報告”,覺得她雖然花了心血,但對艾米作品的分析評價完全沒說到點子上,我跟了幾個貼表達自己的看法,艾黃看見後提議我就這個問題寫篇文章,於是就有了這篇東西 )

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很多,以愛情為佐料的作品更多,但無論有多少愛情故事,都可以歸入以下三種類型: here 的愛情, there 的愛情, nowhere 的愛情

1 、 here 的愛情

所謂“ here 的愛情”,指的是那種存在於我們大多數人生活中的愛情。準確地說,叫“戀愛婚姻”更合適,因為“愛情”是一種感情,而我們很多作者重點描寫的,並不一定是感情,而是關係。

戀愛是一種關係,婚姻也是一種關係,可能與愛情有關,也可能與愛情無關。兩個沒有愛情的人,也可以建立戀愛關係,甚至建立婚姻關係;兩個彼此相愛的人,也有可能永遠建立不起戀愛關係,或建立不起婚姻關係。至於那種一方有愛情,而另一方沒有愛情的,情況就更複雜了。

很多作者以為自己在寫愛情,但實際上隻是在寫關係: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關係,女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一個男人與多個女人之間的關係,一個女人與多個男人之間的關係,多個男女與多個男女之間的關係,等等。

愛寫“ here 的愛情”故事的作者,自己往往也是個中人,大多有不令人滿意的戀愛或婚姻,或者看過聽過許多不令人滿意的關係,認為世間男女就隻能有這些不令人滿意的關係,也就隻寫得出這類關係,所謂“身在泥中隻見泥”,“泥中滾半生,下筆如有泥”是也。

那麽作者為什麽要把這些不令人滿意的關係寫出來呢?動機因人而異:有的是想揭露人性的醜惡,有的是想給讀者敲個警鍾,有的是為了出口怨氣,有的是為了賺取點擊,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讀者讀“ here 的愛情”故事,也有種種原因:想看看書中人是如何解決 ( 麵對 ) 不令人滿意的關係的;用別人的不愉快故事來衝淡自己不愉快的生活;還沒進入關係,想預先學幾招;或者就是因為閑著沒事,隨便讀讀而已。

由於“ here 的愛情”故事重點寫關係,而關係往往要出了問題才有故事,所以“ here 的愛情”常常是些煩人的故事,夫妻不和啊,婆媳矛盾啊,妻子紅杏出牆啊,丈夫彩旗飄飄啊,男朋友粗魯啊,女朋友小氣啊,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啊。。。

那麽這類小說有人看嗎?有 ! 什麽類型的小說都有人看,人上一百,種種色色嘛。看的人多嗎?可能多,也可能不多,要看作者的本事和運氣了。

寫“ here 的愛情”的人很多,能否引起轟動,就看作者是否能提出新問題了。六六的“雙麵膠”提出了一個城市媳婦與鄉下婆婆的關係問題,而且提出了“丈夫 = 雙麵膠”這個新比喻,另辟蹊徑,加上六六的敘述語言不錯,運氣也不錯,所以一炮走紅。但如果現在有人跟著寫這個題材,還從“丈夫 = 雙麵膠”的角度來寫,就很難走紅了。

“雙麵膠”之類的小說,其實不算愛情小說,而是所謂“社會問題”小說,也有人叫“家庭倫理”小說。這樣的小說,一定要能提出新問題;如果問題不新,那麽提問的角度一定要新,否則就沒有什麽看點。

“社會問題”小說最好不要提出解決辦法,一是因為“社會問題”往往沒有解決辦法,如果有,就不會成為“社會問題”了。如果作者勉強提出一個解決辦法,勢必掛一漏萬,失之偏頗,並為此遭到批評,而且降低讀者的興趣。

“雙麵膠”就沒有提出解決辦法,所以讀者爭得死去活來,支持婆婆的,支持媳婦的,支持丈夫的,各派之間互不相讓,爭不出結果,也爭不出統一的解決辦法,但爭出了一本走紅的小說。

2 、 nowhere 的愛情

“ here 的愛情”看得人心煩,有的作者就走向另一個極端,撰寫 nowhere 的愛情故事。所謂“ nowhere 的愛情”,指的是那種完全產生於作者的腦子,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根本不可能發生,或者一般人生活裏永遠都不會發生的愛情故事,比如某外國王子愛上了某位女白領、曆經千辛萬苦終成眷屬之類。

這樣的事,一萬年也落不到我等的頭上。那麽這樣的故事有人看嗎?有 ! 正因為落不到我等的頭上,我等當中便有人喜歡看。看小說嘛,一些人是為了在書中找到自己,另一些人則是為了在書中找到與己完全不同的人。人都是喜歡新奇事物的,尤其是年輕人,越離奇的故事,越能吸引一些讀者,自己不可能幹的事,在書中看別人幹乾也不錯。

有的時候,作者寫的並不是“ nowhere 的愛情”故事,但讀者可以把它讀成“ nowhere 的愛情”故事。比如艾米的“山楂樹之戀”,並非什麽“ nowhere 的愛情”故事,而是來自於生活的真實故事。但有的讀者讀了這個故事,便開始幻想有朝一日,一位像老三一樣的“完美男人”愛上了她,像老三愛靜秋那樣對她無私地付出,但不要得白血病,好讓他一輩子陪在她身邊,讓她一輩子像女王一樣有人崇拜與供奉。

這樣一讀,就把“山楂樹之戀”讀成了“ nowhere 的愛情”故事,無論這位讀者如何熱切期盼,這種愛情都不會降臨到她頭上。

3 、 there 的愛情

這裏的“ there ”是“ been there ”的“ there ” , 是“ want to be there ”的“ there ” , 是“ can be there ”的 “ there ”。也就是說,是我們曾經有過的愛情,是我們向往的愛情,也是我們通過努力能夠得到的愛情。

既然是“ there 的愛情”,那就與“ here 的愛情”有所不同,不是泥坑裏的關係,而是泥坑外的愛情,是比“ here 的愛情”高一級的愛情。

“ there 的愛情”不同於“ nowhere 的愛情”的地方,在於它是曾經存在、仍然存在、或者將要存在的愛情,而不是作者大腦裏幻想出來的愛情。

艾米寫的愛情故事,都是“ there 的愛情”故事。

艾米描寫的那些愛戀情懷,我們很多人都經曆過,想見到一個人,想到心痛的地步。見到了 TA ,心裏就那麽愉快;見不到 TA ,心裏就那麽失落。跋山涉水,行程千裏,製造借口,掩耳盜鈴,都是為了見 TA 一麵。剛分手,已經又開始熱切盼望下一次見麵了。無論在不在一起,心心念念的,都是 TA 。能為 TA 做點事,心裏就無比高興,哪怕必須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TA 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愛的是 TA 的愛,痛的是 TA 的痛,隻要能讓 TA 幸福,我們甘願做任何事。

誰不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值得自己終生愛戀的人?誰不希望自己因為真誠地愛戀一個人而變得無私無我高尚純潔?誰不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永遠甜蜜安逸幸福?

艾米描寫的,正是我們向往的那種詩意而執著的愛情,是我們一些人曾經有過,但因為種種原因似乎已經失落的愛情;是我們另一些人正在擁有,但隱隱擔心時間或婚姻會將其埋葬的愛情;也是我們一些人正在竭力尋找但不確定是否能找到的愛情。無論是曾經擁有、或正在擁有、或希望擁有,我們都 want to be there forever 。

艾米描寫的愛情令人向往,但它就在 there, 並不是艾米腦子裏想象出來的 nowhere, 而是一種我們很多人都 can be there 的愛情。

你相信世界上有永恒的愛情嗎?我相信,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就能永遠愛一個人。既然世界上至少有我能永遠地愛一個人,為什麽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永恒的愛情呢?用老三的話說:你也能永遠愛一個人的,你隻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一個人永遠愛你。

也許你要說:是的,你能永遠愛一個人,但是世界上一定會有一個人值得你永遠地愛嗎?如果沒有,你又如何永遠愛一個人呢?

問得好 ! 但艾米對此有精彩回答,那就是若幹年前,黃顏對艾米說的話:

“幸福是一種感覺,愛情也是一種感覺,不管你生活中有多少愛情,你感覺不到,就跟沒有一樣。如果你把愛情的定義弄得很窄,感覺愛情的時候就會很少,因為沒多少情感符合你的定義。如果你把定義下得寬鬆一些,就有很多情感符合你對愛情的定義,你就總能感受到愛情。人的一生分很多階段,對每個階段愛情的定義可以是不同的。你沒聽人說,夫妻兩個,如果在白發蒼蒼的晚年,能互相攙扶著上醫院,就是那個階段最美好的愛情了。你不能指望兩個老家夥還轟轟烈烈地打仗嘛。”

讀艾米寫的愛情故事,使我們獲益匪淺。我們有很多人都是結婚多年,很可能早已覺得愛情離我們遠去了,隻剩下親情,隻剩下責任義務與習慣。讀著艾米的故事,我們又慢慢找回了愛情的感覺,往日的甜蜜又一次回到記憶裏,讓我們想起我們也曾經像故事裏的人物那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愛得死去活來。也許我們已經不會回到那種要死要活的心境中去了,但當我們不再用熱戀時的定義來要求今天的愛情時,我們會發現:我們今天的愛情也很可愛很甜蜜,我們一直都在 there, 隻是我們自己不覺得而已。

艾米寫的愛情故事像一本循循善誘的教科書,讓你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習如何愛人,如何表達愛情,如何給你所愛的人自由,尊重 TA 的活法,這使很多有心做個好情人、但不知道如何做的人開了竅。有位國內的男讀者在女朋友督促下看了“山楂樹之戀”,然後對女朋友說:“噢,這就是你想要的愛情?我也能做到的呀,我也能像老三愛靜秋那樣愛你的呀 ! 我以前隻是不知道該怎麽表達我的愛情而已 ---- ”

都說中國人愛從眾,當我們的書架上堆滿了“ here 的愛情”故事時,愛從眾的中國人毫無疑問會把那當成天經地義的愛情模式,照著去做,從而搞成惡性循環:書裏的泥坑引導著生活中的人走向泥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泥坑大眾,又引導著作者寫出更多“ here 的愛情”故事。

4 、艾米為什麽能寫出 there 的愛情故事

不是誰都能寫出 there 的愛情故事的,一個人可以寫出比自己低的人物和故事,但寫不出比自己高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任意拔高,那就拔到 nowhere 去了。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被人愛,是一種幸福;愛人,也是一種幸福,或許是更大的幸福”,那麽 TA 就無法寫出具有這種境界的人物和故事。

如果一個人雖然懂得這個道理,卻沒有足夠的文字能力將它表達出來,那麽 TA 或者寫得幹巴無味,變成枯燥的說教,讓讀者望而生厭,或者根本就不能動筆成文。

艾米能寫出 there 的愛情故事,除了她超凡出眾的文字能力之外,在我看來至少還有如下兩個原因: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

艾米的父母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她從小生活在一個開明、民主、自由、博愛的家庭氛圍裏,她母親認為“我們應該感謝那個使我們能無私無我去愛的人”。她的和睦恩愛的父母就是一個“ there 的愛情”的活樣板,她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 there 的愛情。

當然艾米也曾經認為她父母之間的愛情隻是“親情和習慣”,但她幸運地認識了黃顏,是黃顏這個為做愛情論文遍讀中外愛情故事的人指給她看:“像你的爸爸媽媽,他們之間肯定也曾經轟轟烈烈過。現在他們的感情可能變得平靜如水了,但你不能說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沒有了。他們仍然是相親相愛的一對,他們教書,做科研,理家,撫養你,愛你,和和睦睦,那不也是愛情嗎?”

黃顏同樣來自於一個父母十分相愛的家庭,上麵那句“被人愛,是一種幸福。。。”的名言,正是出自黃顏母親之口。艾黃兩位母親的說法略有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樣的,那就是“愛一個人,是一種幸福”。

一個人如果能將給予他人愛情視為一種幸福,那 TA 此生就注定會幸福了。


2) 寫作上的不求名利:

在目前中文寫作環境裏,寫 here 的愛情和 nowhere 的愛情是主流, here 的愛情能得到社會的歡迎與評論家的認可,因為社會上大多是 here 的愛情,寫 here 的愛情容易被人認為寫得真實,從而被認為具有社會價值。

中國的文學評論家們根深蒂固地認為衡量文學的唯一標準就是真實,仿佛“真實 = 優秀”一般,雖然真實地描繪一口濃痰並不能構成一部優秀的小說,但文學評論家們總是偏愛那些描寫真實但醜陋的人性的作品。

實際上,人性裏也有很多優秀的東西。當所有的文字都在歌頌偽善的時候,一個能用文字揭露人性醜惡的作者應該得到尊重和重視; 但當所有的文字都在揭露人性的醜惡、甚至下意識地標榜和讚頌人性的醜惡、使人性的醜惡變得天經地義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就不再是精雕細刻描寫濃痰的作品,而是那些挖掘人性中的美好、並使讀者向往和愛上這種美好的作品。

盡管文學評論家們不看 nowhere 的愛情故事,但寫這類故事不費力,還很容易得到某些空虛無聊愛幻想的女性讀者的偏愛,有大把暢銷的機會。

但寫 there 的愛情卻很不容易,作者沒有那個境界根本就寫不出來,能寫出來的作者又可能沒地方發表自己的作品,即使發表了也很可能是既不暢銷,又得不到文學評論家的青睞,所以很少有人寫。

除了艾黃之外,我還沒看到誰寫 there 的愛情故事寫得很成功的。

如果不是網絡的興起,艾米寫的故事可能永遠都不會被我們所知道,因為出版社那些隻知道 here 和 nowhere 愛情故事的編輯根本不會想到艾米的小說會受到讀者歡迎,也就不會費力出版她的小說。

現在艾米已經走紅,上門要稿的編輯紛至遝來,但從他們對艾米小說寫的廣告詞和所謂市場調查報告來看,他們並不真正懂得艾米小說的價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1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