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晾曬中國人係列(2):一對基督徒

(2008-12-12 05:38:53) 下一個
http://boxun.com/hero/200811/laole/4_1.shtml

前贅:
   
中國想要有救,必須整垮兩樣東西:一是專製製度,二是劣質品性。前者可預期,後者不可預期。
  
 是謂:破山中之賊易,破製度之賊難,破心中之賊尤其難、尤甚難、萬萬難。
   
眼看許多國家直奔文明而去,而中國人卻日益以愚蠻、偏執、狂傲、激憤、呼嘯、固執等民族特色為立身之本兼護身之符,不禁扼腕大歎:中國的前世今生究竟被誰降了魔咒,竟致挨炮火狂轟而不醒、見殉者濺血而不驚、被覺者猛喝而不悟;樂陶陶以點數先賢遺產為快事、死呆呆以抱定千年僵屍為家財、直端端認定懸崖峭壁為出路。數百年來,中國人每遇大事束手無策,所行者,大抵口吐泡沫裝死、呼天搶地撒潑、伸長脖頸就刃、提起菜刀亂劈、高舉紅旗振搖……
   
撇開政治層麵的攪和,僅就公德私利、安身立命而言,我以為中國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是很值得撩撥搗鼓一番的。故,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但凡自然屬性的中國人(即炭頭黃臉)均在此係列文章晾曬之中。

    醒者自醒,此文隻為濁者著。
   
    正文:
   
這裏講澳洲一對基督徒的事兒,他們是我的熟人。
   
男的叫阿東,女的叫阿文,一對夫婦,年齡三十上下。移居澳洲前他們在國內某要害部門工作(別誤會,不是公安、國安)。在他們就職的部門裏,撈錢是易事、受諛是必須;吃香喝辣、呼朋喚友更是業餘時間的必修課。那日子雖不敢說是在天堂,離天堂大約也不過一個站的距離。
   
這對夫婦來澳洲後深感落寞,當然,這個落寞是以中國人的眼光來審度的。澳洲是一個自由天地,人們沒有權威感、壓迫感,人人自由自在、各過各的日子,拿中國古人的話講就是“己身自有一壺天”。這對夫婦從身價百倍的地位一掉而入無人問津的環境,真是百感胡亂交集,欲訴不能、欲哭無淚。說實話,澳洲政治體製健全、社會道德健康,人的心性總體上不扭曲,人際關係“淡如水”,鮮少中國式的“甘若醴”。要想體會澳洲生活的真諦,就要融入美好的環境和單純的日子而非融入密集的人際關係(此為澳洲式生活,不在此過日子或在此過日子而不用心者,斷難體會其中奧義)。在落寞的環境裏租房、尋工、拉扯孩子、計較前程……每一個項目都折磨人,更何況它們扭在一起同時發作,愣是整得二人憔悴焦慮、痛苦不堪。
   
某日,二人在購物區欲買電冰箱,遇到一班華人教會的人在做宣傳,教會的人自然是以敞開胸懷的熱情擁抱這一對主的兒女,他們知道了這對迷途羔羊的情形後,就由一人帶領他們去一個地方買了最便宜的電冰箱。然後給他們留下電話、地址,希望他們有任何困難都召喚他們,他們一定會像兄長一樣地施援而不圖回報,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二人記得這是主的恩賜。
   
打那以後,二人每逢周末便去教堂聚會,開心地喝免費飲料、拿免費麵包,並時不時地去其他教友家餐敘,盡情享受他人的熱情與不付代價的美食。他們沒有車,每次教會活動都有教友主動開車接送,有時教友集體遠足,哪怕駕車幾百公裏也帶上他們一家三口同往,不離不棄,讓他們時時感受主的仁慈與關愛。樂某看得真切,這個時候他們的沮喪不見了,歡樂寫在臉上。
   
後來,教會裏一位教友買了新車,就把舊車送給他們開,二人如撿甜桃般喜不自禁,“教會就像一家人”可不是吹牛的,實在哩。
   
由於教會又吸納了一些中國來的新人,有些人沒有車,教會每個禮拜便安排有車的教友去接送無車的教友(一如當初教會的教友接送阿東夫婦一樣)。如此,阿東夫婦每次便要去幾公裏外的地方接送一位老年教友。
   
教友以幫助他人為快樂、為榮光。這個過程正是升華自己的機會(當然了,離洗禮自己的靈魂還差得遠),我最佩服基督教的是,這樣做不能算是施舍,而隻能算是在拯救自己,這個境界可是別樣的高度啊。正是:做好事易,上認識難。阿東夫婦接受教會那麽多幫助,此番正是報答與奉獻的機會了。可是,在如此這般接送教友一月半旬之後,二人卻合計要買一輛自己的車。據阿文給好友講,接送教友雖然是駕別人的車,但卻是燒自己的油,幾趟下來耗油不少,如果自己買了車,退了教友的車,以後就可以不聽別人使喚。果然,他們買了車,沒有再去接送那位教友,並且還退出了前些日子已定下的一個大型活動,這個活動就是集體去三百公裏外的地方做交流,這意味著他們的車要搭載另外的教友並燒掉整整一箱汽油。而二人似乎忘了,此前阿東獲得駕照,正是長時間駕駛教友的車練習,並由教友免費供汽油和陪練。
   
澳洲小學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誰過生日誰就要自己帶一個蛋糕去班上與同學分享。某日是他來澳洲後兒子的第一個生日,朋友叮囑他一定要記得這事兒,不然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事也湊巧,同日也是他孩子班上另一位同學的生日,這樣,班上就有了兩個蛋糕。阿東知道了後悔不跌,連連痛喊不該帶!不該帶!既然那個同學帶了蛋糕我們還帶蛋糕去幹什麽?吃他的不就行了嗎?
   
教會的教堂離我家很近,我曾在一次教會活動後邀他們一家來做客,我發現了他們夫婦一些與澳洲格格不入的價值觀和類似小農的思想意識和類似夏洛克般的慳吝,就在飯桌上小心地講了我對基督教的一些理解,我說道,在國外,許多中國人把教堂當作佛堂來使,隻想尋求解脫,以擺脫心靈的壓力和孤單,但是基督教裏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贖罪。人是有原罪的,贖罪是一個基督徒一輩子都要做的事。他們連連應諾,同聲道,對!對!基督徒就是要贖罪,這很重要……飯畢,我駕車送他們回家。到家後,阿東鑽出車並不請我進他家裏坐一坐(我這是第一次來他家),也不禮貌地站在原地等待我先離去,而是頭也不回地溜進他家,好像我在他麵前並不存在。
   
太多了,此類小事發生在他們身上。諸如:二人在祈禱時總是希望主把中六合彩大獎的機會給他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禱告是虔誠的;考駕照時舍不得花錢買交通規則;數次把車鑰匙忘在車裏都是打電話喚朋友去幫忙取出,卻不聽朋友的建議去配一把備用鑰匙(僅僅是五元錢的支出)……而他們家庭的基礎建設(房、車等)則全是大手筆投資,常常驚得阿文曾打過工的一家東南亞來的刻薄老板瞠目結舌,感歎在中國太好搞黑錢。這阿文也厲害,從前在這裏打工受了不少氣,現在家裏每有一利好大事,必要裝做不經意間經過這裏又不經意地把利好大事兒說給老板聽,然後樂滋滋地目睹老板那青一塊白一塊的極不自然的臉色,她可是在悉心體味嫉妒是怎樣地折磨著一個人的。正是由於阿文不喜歡這份工作,教會才在另一個教會的西人朋友那裏幫她覓得一份新工,這邊教會的負責人曾反複叮囑那位新老板,一定要善待這位女子,一定,我們是很疼她的、很嗬護她的,她是那麽的單純、柔弱和無助。 
   
說實話,我一直不明白像阿東夫婦這樣的人為什麽要入教會?在他們身上,我可看不出一丁點兒耶穌精神或耶穌徒子徒孫的精神。事實或許比這個更糟糕:他們隻是把教會當作“雷鋒班”,可以時時享受著別人的奉獻與關愛而自己不必去奉獻與關愛。教會實在是一個對人不設防的地方,大約沒有比這裏更容易滲透從而獲得利益的地方。當然這裏不會有大利益,都是小利益或者說小便宜,但是利用別人的良知而獲利無論大小都是十分不善的,都是在踏陷人與人之間愛與信任的最後底線。
   
有讀者要說了:老樂,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須得努力去感化他們,因為“主啊,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但我卻以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們是明白人。又有讀者要說了:老樂,你怎麽能這樣看待教友?樂某答:我不是教會中人,自然也就沒有教友。不是我不信教,而是我沒達到那覺悟,不入。
   
   (2008、11、23日老樂於澳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